□鱼儿
痛定思痛,我们决定不再强迫儿子,而是让他学习做一只蜗牛,慢慢地爬,做自己喜欢的事。
儿子李迪个性开朗活泼,我们对他寄予了无限希望。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儿子6岁时,我们就给他报了7个培优班,而且每天晚上还在家中教他读书写字。我们希望他能把时间全部用在学习上,而不是玩耍上。
刚开始,儿子确实学了不少东西,每次出去都让我们很有面子。但是半年后情况就变了。儿子失去了原本活泼开朗的个性,变得沉默寡言,也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我们还以为是教育有了效果,儿子变得沉稳大气,不再淘气了,为此沾沾自喜。
等儿子上了小学以后,他变得更加不合群了,甚至不愿意和我们多说一句话,每天放学回来就一个人躲在自己的屋子里看书、画画。我们察觉到了儿子的反常,但想想儿子这样学习挺好,而且不惹事,便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儿子的班主任给我打电话跟我反映:“李迪是不是有点自闭啊?在学校有时一天都不说一句话,也不和同学玩,喜欢独来独往。你们家长是不是平时对他管教太严了?建议你们多注意一下他的情绪,如果任其这样发展下去,会对他身心造成很大影响的。”老师的话让我的心情变得十分沉重,原来,我们一直认为的乖巧、安静、懂事的儿子是出了问题啊!
我和丈夫赶紧带儿子去看心理医生。经过诊断,儿子的确有自闭的倾向。听了我们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医生说:“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规律,提前给孩子灌输知识不是说不好,但有时候就像是拔苗助长,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孩子还小,很多时候只能屈从父母,但内心并不快乐,他又没有能力反抗,只好把这种不开心压抑在心里。当这种负面情绪越积越多,孩子的心理就会变得不健康,就像人吃多了消化不良一样,学习消化不良也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医生的话让我们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让我们意识到在教育孩子上出现了严重问题。是啊,有什么能比孩子的健康更重要的呢?我们这样逼迫孩子,即使孩子的学习良好,但孩子的心理有问题了,学习再好有什么用呢?这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很显然,我们弄错了问题的主次。痛定思痛,我们决定不再强迫儿子,而是让他学习做一只蜗牛,慢慢地爬,做自己喜欢的事。当我们郑重地向儿子道歉,并说不再强迫他报那么多学习班时,儿子第一次大声欢呼:“耶,爸爸妈妈万岁!”
此后,每天放学后,儿子只要完成了作业,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开始和小朋友一起踢足球、放风筝。周末,我们约上他的同学去野外郊游,或者去河边钓鱼、画画……半年后,儿子变得开朗多了,还交了几个不错的朋友,身体也强壮了,成了校足球队的主力后卫。
上了高中以后,儿子有一段时间比较贪玩,成绩一下子落了下来。我们从老师那里了解情况后,诚恳地和他谈了一次。他说:“妈妈,我这段时间是贪玩了,但是请不要担心,我一定会赶上的,请允许我像只蜗牛一样慢慢地爬,我保证这次期末考试一定考到班级的前几名。但是妈妈,请别干涉我的生活好吗?”既然儿子已经表态,我相信他一定会具备蜗牛的那种精神,虽然慢,但是执着,一直不停地进步。
果然,儿子从此非常自律,晚自习回到家后还坚持学习2个小时,每天学习到夜里12点。我不由地赞叹:“小子,有韧劲!”但是他并不是拼命死学,他的业余活动一个都不少,街舞、台球、跑步……天天坚持。他说:“妈妈,我这叫学习和快乐相结合,一个都不能少。”我很赞同儿子的观点,快乐很重要,学习再紧张也要向着快乐出发。
2016年,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天津大学。我们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然而,他在给我们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感谢父母,更感谢你们的蜗牛教育,让我在学习的道路上一点一点地向前爬行,你们是最开明的父母,我一定会争取更大的成绩。”
我们为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及时抛弃急功近利的观念而庆幸,也为儿子的优秀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