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霞
母亲脾气倔、规矩多,教训起孩子来绝不允许父亲插手。我从小性子执拗,被母亲怒吼或加以笤帚疙瘩,是常有的事儿。
初一那年暑假,母亲又因琐事教训我,我第一次公然反抗:绝食。拿着父亲资助给我的十块钱,我一连三天都未吃母亲做的饭,最后母亲着急了,做了我最爱吃的饭,主动喊我去吃。可没过多久,我又因学习上的事被母亲臭骂了一顿。
躲在自己房间哭了半天后,我冒出一个念头:离家出走。那天,我正在屋子里收拾离家出走要带的东西,母亲上班去了,父亲来给我送饭,他见我依旧不吃,便和我商量:“要不把你送到你大姑家玩几天?我估计晚上见不到你,你娘就得急疯。到时我见机行事,如果她不好好反省,我绝不告诉她你去哪儿了。”
听父亲这么一说,我决定暂时放弃自己的出走计划,先去大姑家。前三天,我惶恐不安,怕母亲找来臭骂我一顿。等三天过后没一点动静时,我便放了心。大姑对我很好,还有表姐表弟陪我玩,但太阳一落山,我的心里便空落落的。一周过后,我开始想家。两周过后,家里还没有人来接,我开始慌乱了。
大姑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让表姐送我回家。不过回家后母亲却没有打骂我,而且打那以后我再也没想过离家出走。
和父亲唠嗑,他说小时候爷爷奶奶也老骂他,他不想在家待了,便揣上俩窝头,晚上趁着家人睡著了,偷偷跑出去。可跑出去十里地后,窝头吃完了,外面又冷,父亲便在别人家的柴堆里睡了一宿,第二天又饿又渴,只能厚着脸皮回家。
父亲跟我吐露心里话,母亲教育孩子的方法他不认同,但母亲的脾气,劝说反而容易引火烧身。所以才想出让我“离家出走”的计谋,好让母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有她自己认识到错误了,才会改变教育方法。
父亲还说,那天晚上十点我还没回家时,母亲便后悔了,父亲见母亲服了软,便告诉了她我的行踪。之所以不去接我,是因为他知道小孩子的心理,得让我在外尝尝想家的滋味,以后才不会再生离家出走的心思。
嘿,姜还是老的辣。父亲知道当一个孩子开始反抗时,意味着他长大了,作为家长就得改变教育策略。正是父亲当年策划了一场“离家出走”的戏,成功化解了我和母亲之间的僵化关系,让我们各退一步,认识到各自的错误,否则我真要离家出走了,后果不堪设想。
田晓丽摘自《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