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道胜
摘要:近年来,江西省宁都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县脱贫摘帽“三率一度”等要求,精心组织,精准施策,通过产业扶贫、网络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创新举措,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为实现全面同步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扶贫开发;多措并举;脱贫攻坚
近年来,江西省宁都县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县脱贫摘帽“三率一度”等要求,精心组织,精准施策,通过产业扶贫、网络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创新举措,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为实现全面同步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构建产业扶贫机制,打造稳定持续增收引擎
产业扶贫是拔除“穷根”根本之策。宁都县按照产业扶贫“五个一”机制,即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创新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提供一套服务,结合农业大县资源禀赋,围绕黄鸡、脐橙、茶叶、蔬菜、优质稻等农业特色产业,推出多种行之有效的产业扶贫模式,确保贫困户稳定持续增收。
一是實行“五统一分”模式养殖宁都三黄鸡,即由公司“统一提供鸡苗、饲料、药品、技术支持和收购订单”,贫困户“分户养殖”,把公司(合作社)与贫困户利益捆绑起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2017年,宁都黄鸡出笼7058万羽,每户年均增收6万元以上。
二是按照“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分户经营、适度规模”的原则,通过“千家万户”模式促进脐橙扶贫产业发展。2017年,全县种植脐橙17.8万亩,产量13.06万吨,产值8亿元,带动贫困户1500户增收致富。茶叶产业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的形式,贫困户“认购股份”,参与基地管理、务工和分红。目前,全县1.2万家贫困户通过类似模式获得产业认购入股分红,认购入股产业的贫困户都至少得到2000元以上收入。
三是采用“农户+贫困户”的形式,通过成立互助会或合作社对土地进行“联耕联种”,把农户与贫困户利益捆绑在一起,共同发展扶贫产业。同时,为有效解决扶贫基地农副产品销售难问题,积极探索“农校对接”,组建“学校+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基地农副产品供应学校营养餐需求,实行订单合作、精准帮扶,立足需求、壮大市场,既进一步缓解了销售难问题,又为学校提供了安全绿色用餐产品。
二、搭乘“网络高铁”,催生电商扶贫功效
宁都县抢抓被列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机遇,推动电商产业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通过“打造一园一村一中心,建好一站一网一学校,创新一策一链一体系”,创造了电商扶贫的“宁都经验”。
一是激活脱贫造血“干细胞”。设立4000万元电商扶贫产业专项发展基金,对贫困群众电商创业实行奖补,对持续经营网店半年以上、销售额10万元以上的在册贫困户,一次性给予5000元奖励)。同时,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加大对农村贫困人群、农村电商创业的授信贷款支持和技能培训,降低了贫困群众电商就业创业门槛。如“励志园”电商创业团队,由12名残疾人组成,通过销售脐橙、肉丸、白莲等农副产品,年销售利润达30万元以上,每人每月增加3000元收入。
二是打通产品销售“主动脉”。宁都县“虎蛙稻”大米、脐橙、山茶油等土特产销售搭上了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欧美国家,身价倍增, 壮大了产业,带富了农民。2017年,全县农产品上行量实现一年翻番,“村淘”交易额列全省县域第一,农产品网销额居全省前三,网交额突破70亿元,同比增长30%。
三是延伸接二连三“产业链”。通过电商创业园、电商村、赣东南跨境电商交易中心等平台,推动农副产品与市场充分对接,延伸二、三产业链条,倒逼全县农业发展转型升级,让昔日的“穷产业”焕发出新生机。仅宁都农家小吃“豆巴”,通过在网络电商平台上销售,受到了县外消费者青睐,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带动贫困户增收约2500元/户。
四是织密利益链接“扶贫网”。通过发展电商扶贫产业,创造大批劳力需求和就业岗位,扩大了贫困户利益联结网络,许多贫困户获得了稳定收入。目前,全县有各类土特产网店近600家、村级电商服务站397个,有81家农业企业、34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经营,直接引领和间接拉动1.6万多名贫困人口从事电商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年可增收2400元以上,电商产业的扶贫效益加速释放。
三、突出“三个注重”,拓宽就业扶贫路径
宁都县突出“技能扶贫、就近就业、典型引领”,通过创办就业扶贫学校,打造就业扶贫基地,挖掘就业创业“明星”,不断拓宽就业扶贫路径。
一是注重技能扶贫,创办就业扶贫学校。依托国家人社部对口支援,投资7亿元创办就业扶贫学校——宁都高级技工学校。采取“乡镇出名单、培训机构出菜单、企业下订单、政府来买单”的方式,开展定向、订单式免费学制教育与技能培训;与邢台技师学院等14家国内知名技工院校结对办学,与各乡镇脐橙、黄鸡、茶叶、蔬菜等经营主体联合创建实训基地,全力打造赣东南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心。目前,该校共培训贫困对象1000余人次。
二是注重就近就业,打造就业扶贫基地。围绕“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理念,以贫困户就近就业为导向,积极打造就业扶贫基地。结合易地移民搬迁,建设了39个扶贫车间,解决扶贫对象就近务工难的问题。实行“政府、帮扶单位、产业大户、贫困户”四方联动,在24个乡镇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就业扶贫基地。
三是注重典型引领,发掘就业创业“明星”。在帮助贫困户掌握职业技能、提升就业能力的同时,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理想和目标,大力培育和发掘就业创业明星,引导贫困户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例如,小布镇贫困户黄九莲,主动参加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培训,掌握了采茶和加工技能,成为了采茶加工能手和典型,每月收入可达3800元;厨师培训班优秀学员饶东林,培训期间勤奋好学、苦练技能,结业后成功创业,创办了生意火爆的“饶厨私房菜馆”,已开办连锁菜馆3家。
四、采取超常规措施,提升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宁都县坚持以“大投入”促进“大扶贫”、撬动“大信贷”,以“超常规”推进“加速度”,最大限度提升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效率和金融信贷帮扶力度。
一是建好“资金池”。2017年,全县整合各类涉农资金7亿元,县本级财政投入7700万元,争取金融机构发放扶贫信贷资金19.12亿元。同时,通过向上争取、对外引进、社会援助等方式,筹集帮扶资金7亿元。
二是健全“项目库”。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围绕贫困村退出“9+3”指标体系、贫困户“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精准规划和编制申报脱贫攻坚项目,建立全县脱贫攻坚“项目库”。2017年,全县脱贫攻坚“项目库”累计实施项目4185个。
三是开通“快车道”。为加快脱贫攻坚项目推进,出台脱贫攻坚项目工程项目招投标暂行规定,确定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200万元以下、服务采购单向合同50万元以下项目,由乡镇按照“三重一大”决策方式,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和供应商。开辟扶贫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由县财政局、审计局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项目预审和审计结算,明确2016年项目资金两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和结算,2017年度项目资金确保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和结算。
四是用活“大杠杆”。用好用活金融扶贫杠杆,推出“产业扶贫信贷通”、“油茶贷”、“金穗贷”等系列金融信贷产品。县财政筹集8000多万元设立风险缓释基金,撬动10亿多元银行信贷,以免抵押、免担保形式,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提供3—5年的信贷支持。 2017年,全县金融扶贫共投放贷款10.08亿元,惠及7874家贫困户和125家新型农业经济主体。
五、落实扶贫政策,兜牢精准脱贫底线
宁都县瞄准“两不愁、三保障”,创新思路,创优举措,落实各项扶贫政策,不断夯实贫困户精准脱贫的基础。
一是落实安居扶贫政策。实行进城进园,乡镇和中心村三级梯度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的多途径安置方式,高标准建设乡村集中安置点19个,进城进园安置点1个(祥瑞思源安置小区),完成贫困户易地搬迁2043人;投资1.6亿元,实施安置点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项目141个。同时,建成新农村建设点485个,采取新建、维修、闲置公房置换等方式,因地制宜解决了2300多家贫困户“安居难”的问题。
二是落实健康扶贫政策。除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救助外,在全国率先实行“农村贫困人口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形成健康扶贫“四道保障线”。全面实行县域内贫困患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卡通”即时结算制度,贫困患者住院自付比降至5.5%。大力开展医疗救助和“救急难”临时救助,2017年共帮扶贫困人口3.8万人次,发放各类救助金、补偿金1.4亿元。全力改善贫困人口就医环境,先后建成了残疾人康复中心、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完成了3个乡镇卫生院、75个贫困村公有产权卫生计生室的改造升级。
三是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加强学籍管理系统数据与建档立卡信息系统的动态衔接,建立贫困学生专门台账,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各类补助资助政策,发放各类助学金5500余万元,帮扶贫困家庭学生3.6万人次。坚持优质教学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投资9186万元大力实施乡村校建项目,新建农村校舍5.7万平方米,完成农村薄弱学校改造55所;新招录教师全部分配农村任教,稳步提升农村教师待遇,发放山区津贴、生活补助、乡镇补贴共计1600万元,确保了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
四是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及时将贫困人口中符合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低保救助和五保户保障范围;全面提高各类补助标准,农村低保标准增至305元,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标准助救达到425元、分散供养标准达到320元,全部超过国家标准。2017年,全县共有农村低保户15439户、3883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3198人,衔接率达85.5%,整户保比率73%,做到了动态调整下应保尽保。
六、坚持“凡提必扶”,点燃干部脱贫攻坚激情
宁都县积极探索建立脱贫攻坚“凡提必扶”机制,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激发干部投身扶贫一线的动力和激情。
一是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锻炼干部。选派303名优秀机关干部担任村(社区)“第一书记”,覆盖299个行政村和4个有贫困户的居民社区,下派6148名優秀干部到乡镇、到村结对帮扶贫困户。24个乡镇党委副书记兼任扶贫工作站站长,每个乡镇安排不少于4名人员专职从事脱贫攻坚工作。
二是坚持从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坚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全县所有拟提拔重用干部及县级“评先评优”必须征求县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乡镇推荐拟提拔重用干部也须征求乡镇分管精准扶贫工作领导意见。2017年,全县拟提拔重用干部征求县精准扶贫办意见67人次,拟评先评优单位征求扶贫部门意见120人。
三是突出以脱贫攻坚实效选拔使用干部。2017年,全县提拔驻村“第一书记”9人,重用县扶贫和移民办干部2人。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