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清
摘 要:形成于革命年代的红色资源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发挥了明确政治方向、提供多种资源、丰富载体形式的重要作用。目前辅导员运用红色资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还存在一些挑战,辅导员可以通过强化主体意识、增加知识储备、增强实践能力来完善自我,以提升运用红色资源的主体素质,同时还需要依托物质载体、丰富活动载体、创新网络载体来扩展形式,以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载体功能。
关键词:红色資源;辅导员;理想信念教育;载体
大学生青年作为社会的主要生力军,是否有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关乎着整个民族的前途未来,所以其理想信念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老师,辅导员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诞生于革命年代的红色资源,承载了无数革命志士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理想以及为之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天然的成为了辅导员用以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
一、红色资源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价值
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形成的红色资源始终贯穿着前辈们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探索和奋斗,成为辅导员给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不可多得的鲜活教科书。
(一)明确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政治方向
邓小平曾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1]新时代大学生的物质生活已不再匮乏,精神世界也丰富多彩。但与此同时,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也悄然地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中,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红色文化本身蕴涵了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历久弥新。因此,辅导员运用红色资源能够明确理想信念教育的政治方向,能够帮助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二)提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多种资源
红色资源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既表现为革命遗址、烈士故居等红色物质资源,又包括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精神资源。而且红色资源分布广泛,党领导人民斗争和奋斗的历史足迹遍布全国。这些丰硕的红色资源承载了我们党浴血奋战的革命史、艰苦奋斗的建设史和开拓创新的改革史,蕴涵了党和人民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所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运用红色资源的物质和精神表现形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丰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载体形式
红色资源因其表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辅导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提供了多种教育载体形式。如红色物质载体能够给大学生以客观直面的体验和感受,红色活动载体可以拉近红色资源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红色网络载体有助于教育要素间的互动。红色资源以其独具特色的载体形式,使辅导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由大学生单一的被动接受转向多样的主动参与,有助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二、辅导员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校园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教师,以其特殊的身份在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随着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逐渐融入,辅导员也越来越认识到红色资源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实际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还存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清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43号令)中明确了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这指明了辅导员兼具教育者和管理者双重身份。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辅导员或是偏重于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和行政管理,对思想教育工作有所弱化,或是在教育工作中以学业指导和就业指导为主,不自觉地把理想信念等思想层面的教育摆在了从属位置。由于辅导员对于自身的职业角色定位存在问题,相当一部分工作将无法达到应有的实效。
(二)辅导员综合能力欠缺
把红色资源引入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辅导员首先要对红色资源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够驾轻就熟地开展工作。但目前部分辅导员的理论功底不够深厚,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处于肤浅的表面,从而难以理解马克思主义解放全人类和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精神实质。一些辅导员只是字面化地强调红色文化的重要性,对于为何重要却给不出更好地阐释,使红色资源成为“熟悉的陌生资源”,其结果不仅使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还使大学生对红色资源蕴涵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动摇。
(三)辅导员教育形式单一
目前,一些辅导员能够有意识地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学生活动中,但活动的形式还比较单一,仅仅是“红色文化”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实地参观等传统活动形式。随着活动次数的增多,相对重复的活动形式会让学生产生厌倦,从而降低其参与兴趣。另外,辅导员在以红色资源为载体进行教育引导时,还存在过分强调红色文化的政治意识形态属性现象,致使逆反心理强烈的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产生排斥心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要求辅导员要不断创新对红色资源的运用方式,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开展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三、辅导员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可行路径
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任务之一。这要求辅导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自身素质,同时要不断探索红色资源应用于理想信念教育的载体形式。
(一)完善自我,提升运用红色资源的主体素质
“打铁还需自身硬”,辅导员首先要自己学习红色文化,增强相关理论知识储备和实践运用能力,以破除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红色资源“想用而无力用”的自身困境。
1.强化主体意识。如果说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那么作为大学生校园生活中最先接触和最多接触的高校辅导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就扮演着“近卫军”的角色。这要求辅导员要真正认同自身角色和身份,强化职业意识和使命感,以“主人翁”的意识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只有在主体意识的支配下,辅导员才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其内在潜能,自觉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工作的有效形式,从而使红色资源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2.增加知识储备。“任何一种反映了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科学知识,它都能对人有说服力,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能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2]辅导员运用红色资源开展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参加培训、与专家学者交流討论等方式充实自己的红色资源知识库。辅导员还需要掌握政治理论,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相关知识;掌握职业能力知识,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学习心理学、管理学、语言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到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努力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
3.增强实践能力。在运用红色资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实际工作中,辅导员更要增强观察、组织、表达、沟通等实践领域的能力,特别是要提高把红色资源转化为理想信念教育的能力。要根据红色资源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式将其呈现给大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和载体,扩大运用红色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以充分展现红色资源的优势和魅力,促进红色资源理想信念教育价值的有效实现。
(二)扩展形式,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载体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间承载、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且能顺利实现二者互动的一种物质存在方式及其外在表现形态。”[3]红色资源自产生起就具备了理想信念教育的载体功能,为将这一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辅导员需要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多种载体形式,以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实效。
1.依托物质载体。红色物质载体是革命实践活动的物化成果,是其自身承载的革命精神的物化。辅导员组织教育活动要紧紧依托红色资源的物质载体,如革命纪念馆、纪念碑、遗址、先烈故居等红色建筑实体以及红色歌谣、红色戏剧等红色文化作品。通过直观的感受和接触,可以增强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的亲切性和真实感,这有助于让没有亲身经历过革命和建设年代的大学生增强对红色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及共产主义理想的认同感。
2.丰富活动载体。教育活动以主题鲜明、形式多样、贴近学生实际的优势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辅导员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活动的第二课堂作用来开展多样的红色文化活动,如理论学习活动、知识竞赛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主题团日活动等。同时,辅导员在选择活动内容和和设计活动形式时,要注意革新和补充,提高活动载体的创新性;还要根据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实际设计科学的红色文化活动,并结合大学生的学科专业特点,设计出能够与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高度融合的红色活动形式,以便于大学生将个人的职业理想与社会的共同理想相结合。
3.创新网络载体。借助网络媒体,辅导员可以突破依靠面对面人际间传播来宣传红色文化的限制。辅导员需要加强网络知识的学习,参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学习培训,寻求与学校或社会网络媒体技术部门的紧密合作。如辅导员可以依托学校或学院团委的微信微博公众号,借助于大学生手机网络社交中使用最频繁的应用软件,宣传或发布有关红色资源与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针对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的特点,辅导员还要注意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教育方向引导,防止戏化、歪曲、抹黑红色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渗透,以保证借助红色资源网络载体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2]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等.德育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32.
[3]张园园.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效运用的困境及其消解[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