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娜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先心病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通常临床表现为患儿缺氧发作、杵状指(趾)、活动耐量低、紫绀及生长发育迟缓等[1]。通常对先心病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尤其是患儿肺部感染等呼吸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从而产生较多的痰液,而通常儿童不具备吐痰能力,因此临床上对先心病患儿术后采取人工吸痰方法进行呼吸道护理[2]。常规的吸痰方法常会对患儿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不利于患儿术后康复。本研究对心病患儿手术后采取低负压吸痰进行呼吸道护理,效果满意,现汇报如如下: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先心病患儿86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先心病的诊断标准[3];②均采取手术治疗;③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为1~6岁,平均年龄为4.68±1.42岁;观察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为4.44±1.16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儿手术后给予常规吸痰护理,采取吸引管吸痰,观察组给予低负压吸痰,术后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介绍呼吸道护理的目的、吸痰的意义、注意事项及配合。操作之前家长协助护理人员做好患儿固定工作,使患儿呈仰卧体位,将电动吸痰仪与玻璃管接头连接好,吸痰仪负压调整为0.01-0.02MPa,并使用无菌氯化钠溶液将玻璃管接头浸湿,采取一次性硅胶吸痰管(6号),并将吸痰管前端置于灭菌生理盐水中湿润试吸,插入吸痰管时用操作时护理人员采用左手拇指对吸痰管末端进行反折,控制并切断负压,右手将吸痰管前端送入气管插管内适当位置后,松开左手拇指进行吸痰,同时缓慢旋转退管,将吸痰时间控制在10秒内。吸痰中观察患儿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情况,并利用听诊器听诊判断是否有残余痰液,如未一次性清理干净,中间休息3分钟,患儿需氧饱和度恢复后继续操作一次,直到痰液吸静。
对两组患儿吸痰中心跳及血氧饱和度进行测量,观察并记录吸痰间隔时间情况。对术后患儿肺部感染及呼吸道粘膜损伤发生率进行统计,并采取问卷调查法了解家属的满意度情况。
使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吸痰时心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吸痰间隔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呼吸道粘膜损伤及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并发症及家长满意度对比(n,%)
先天性心脏病可包括法洛四联症、单心室、肺动脉闭锁及伴有肺动脉狭窄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3]。先心病患儿术前多有呼吸道感染史,手术操作、麻醉药物及体外循环等会给患儿带来各种应激反应,从而患儿术后易出现呼吸功能障碍症状[4]。儿童群体普遍存在咳嗽力量较弱及不会吐痰的情况,因此术后呼吸道护理显得尤为重要[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吸痰时心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吸痰间隔时间比对照组长;观察组呼吸道粘膜损伤及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低负压吸痰插管操作时,通过拇指的控制可完全不存在负压,吸痰过程中其压力值较低,患儿可承受,因此对呼吸道黏膜的损伤可忽略不计,通过护理人员熟练的操作,精确控制吸痰时间,可避免吸氧饱和度降低明显,并可改善气体/血流比率,从而大大提高吸痰效率,延长吸痰间隔,减少对患儿的刺激,从而提升家长的满意度,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