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任务追踪下排球运动员不同时段的反应特点

2018-10-15 01:28胡梦薇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8期
关键词:多任务探针条目

□ 胡梦薇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 抚州 344000)

1、前言

多任务追踪由Pylyshyn和 Storm于1988年提出,在典型的MOT范式中,被试先注视8个确定的目标,其中4个是追踪目标。这些目标独立随机移动。在开始时,一些条目被标记出,要求被试进行追踪,运动7-15秒后,一个条目呈现,由被试确定该条目是不是追踪条目,也有的是让被试回答哪些是追踪条目。一般追踪4-5个条目。在以后的研究中,MOT不断变换形式出现,但都须完成多个条目的追踪。

在追踪抑制的研究上,主要通过在追踪过程中加入探针刺激来进行研究。Pylyshyn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为了区分是分心物的抑制还是追踪物的增强,探针刺激出现的位置需要有三种:探针刺激出现在追踪物、分心物和空的区域。如果是抑制,那么探针的检测不仅仅在分心物上比追踪物上差,在分心物上还应比其他空的区域差。如果是追踪物的增强,那么,探针刺激出现在分心物和空的区域应该没有差别,结果发现,对在分心物上探针刺激的检测受到了追踪的影响,而追踪物上追踪和空的区域的探针刺激的检测没有差异。这个结果支持了追踪导致分心物受到抑制的假设。

另外,Pylyshyn的研究中还对分心物的各种特征的抑制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果:静止的分心物在MOT中没有受到抑制而移动的分心物却受到抑制;当追踪物和分心物的形状不同时,无论是分心物的形状和追踪物相同或不同,都会受到抑制。张学民的研究虽然不是针对抑制的,但也能看出一些相似之处,他的研究发现:当目标与分心物形状和颜色均不一致时分心物没有表现出干扰效应;当目标与分心物空间特征(形状)一致时,无论颜色一致与否,分心物没有对目标追踪和识别造成干扰效应;目标与分心物形状不一致时表现出了明显的干扰效应(当分心物和追踪物形状不一致时,被试对追踪物的检测比二者一致的情况下快 (P<.05,单侧检验));但颜色一致时对目标识别没有显著的影响。

从上面的实验结果看到,在MOT范式中,的确存在分心物的抑制。当追踪物和分心物容易混淆时会出现抑制。并且,由实验得到,抑制仅出现在分心物上,不会出现在空的区域上。

2、研究方法

多任务追踪中分心物抑制给评定运动员的分心物抑制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即在运动的客体的基础上测量运动员对分心物的抑制,从中发现运动员在不同时段有什么特点。

2.1、被试

某大学体育系排球校队运动员15名,一级运动员5名,二级运动员10名,年龄平均数为20.667,标准差为1.175;普通大学生15名,无运动等级,未从事过专项训练,年龄平均数为22.133,标准差为.915。

2.2、材料和仪器

实验材料:自行编制的多任务追踪实验软件。

实验仪器:某大学心理学实验室同样配置的计算机6台(奔4电脑,主频2.8,1g内存,ATI9800pro显卡,三星17纯平显示器)。

2.3、实验设计

本实验为2×2×3混合设计。一个组间因素为不同类型的被试,分别是排球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两个组内因素分别为探针刺激出现的位置和探针刺激出现的时间,位置因素的两个水平分别为探针刺激出现在追踪物和非追踪物上,探针刺激出现时间因素的3个水平分别为探针刺激出现在追踪开始后3秒、6秒、9秒。

3、实验结果

表1 各因素下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对实验数据采用的是多因素方差分析,多元方差齐性检验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经检验也符合正态性。分析结果如下:

探针刺激出现的位置的主效应显著,F(1,28)=11.713,p=.002,Partialη2=.295;探针刺激出现的时间主效应显著,F(2,27)=18.668,p<.000,Partialη2=.550; 不同类别的被试主效应不显著,所有二阶交互作用均不显著,三个自变量的三阶交互作用临界显著,F(2,27)=2.908,p=.072,Partialη2=.117。普通大学生和运动员两组被试不存在差异。

对主效应显著的两个自变量的事后检验得到,探针刺激出现在追踪物和非追踪物两种情况下对探针刺激的反应时差异显著,对探针刺激的反应,出现在追踪物上显著快于出现在非追踪物上。对探针刺激出现时间的事后检验发现,探针刺激出现在追踪开始后3秒显著慢于出现在6秒,p<.000;慢于出现在9秒,p<.000;6秒和9秒两个水平无差异,p=.25。

图1 普通学生不同时间对探针刺激的反应时

在运动员和出现在非追踪物上组合的简单主效应显著,F(2,27)=6.098,p=.007,Partialη2=.311, 进一步多重比较表明探针刺激出现在追踪开始后3秒显著慢于6秒,p=.042,3秒显著慢于9秒,p=.006,6秒和9秒不显著;运动员和出现在追踪物上的主效应显著,F(2,27)=7.768,p=.002,Partialη2=.365,多重比较发现探针刺激出现在追踪开始后3秒显著慢于9秒,p=.001,出现在6秒显著慢于9秒,p=.026,3秒和6秒不显著。

图2 运动员不同时间对探针刺激的反应时

4、分析和讨论

在实验中发现了探针刺激出现时间的主效应显著,这在Pylyshyn和Alvarez等人的研究中并没有讨论,从数据分析中发现在追踪开始后3秒出现探针刺激的反应时最慢的,比6秒、9秒后都慢,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在追踪一开始,被试的信息收集的还不够充分,资源较多用于追踪,导致对出现的探针刺激的反应变慢,到6秒后信息已经基本充足,反应时就会变快,但6秒和9秒之间没有差异,这说明到6秒后信息已经充足了,所以从6秒之后就有足够的资源监测探针刺激,故无差异。

从对位置因素的简单效应检验发现,普通学生的追踪和抑制的显著差异来自探针刺激出现的时间在3秒和6秒,而运动员的追踪与非追踪反应时的差异主要来自探针刺激出现在9秒的差异。即普通学生的抑制体现在追踪的早期和中期比较明显,运动员的抑制体现在追踪的晚期明显。

对探针刺激出现时间的简单效应检验发现,普通学生当探针刺激出现在非追踪上时,出现在3秒的反应速度最慢,出现在6秒和9秒没有差异,再一次说明了在追踪一开始,信息不充分,这时候的反应比较慢,这时注意资源多用于适应客体的追踪,对非追踪物上的探针刺激监测资源不足,6秒后追踪占用的资源较少时,对于分心物上的刺激反应就会更快。运动员和出现在非追踪物上、追踪物上的组合的简单效应都显著。

在本实验由于在实验室中进行,生态学效度是值得讨论的问题。本实验和真实运动情境还有较大差异,故推广起来会有困难,运动员和普通人在追踪上的差异是由于长期训练导致的还是在选材上就存在很难确定。但现在得到的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应用。尤其是在训练和比赛中,需要运动员对分心物进行抑制,而多任务追踪实验中能够体现出抑制能力,在以后,是否可以对该范式进一步改进,使之和运动情境更接近,用来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分心物抑制能力。

从实验过程到分析可以看到本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实验的次数不够多,如果能够多进行几组得到的数据值会更加稳定;但同时实验时间较长,没有进行分组,一次全部做完导致被试有些疲劳;此实验没有很好的和运动情境相结合,不能够充分体现出运动员的特点;对探针刺激出现时间的划分无依据,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尝试更多的划分方法来探讨不同时段的特点。

5、结论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没有发现运动员和普通学生在激活和抑制上存在差异,不支持假设。但发现追踪过程中探针刺激出现的时间影响显著,并且运动员和普通学生在不同的出现时间上反应不同。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个范式的直接应用和运动情境存在较大差异,这也是应当改进的。

猜你喜欢
多任务探针条目
结合自监督学习的多任务文本语义匹配方法
基于FANUC数控系统的马波斯探针标定原理及应用
基于中心化自动加权多任务学习的早期轻度认知障碍诊断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多通道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鉴定MRSA方法的建立
基于判别性局部联合稀疏模型的多任务跟踪
利他主义下科技企业孵化器多任务激励研究
多种探针的RT-PCR检测H5N1病原体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两种组合电探针在爆轰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