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东·刘黎平
关于一次战役的胜负,很多时候会存在争议,尤其是在双方都有斩获的时候,更是各有各的说法,甚至交战两方在战后都会举行庆功宴。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没有一方取得压倒性的胜利,或者说,双方的战略目标都达到了。
例如史上有名的黄天荡之战,就众说纷纭。《宋史》和《金史》都认为此役韩世忠先胜后败。《宋史》如此记载:“世忠以八千人拒兀术十万之众,凡四十八日而败。”而《金史》也认为韩世忠的水师几乎被全歼,他自己仅仅捞了条性命,“舟军歼焉,世忠仅能自免”。然而,在民间,乃至《说岳全传》都将黄天荡之战描绘成一次“大捷”,尤其是韩世忠夫人梁红玉亲自击鼓激励宋军奋勇杀敌一段,更是千古传唱。
要判断韩世忠在黄天荡之战中的成败,我们还得看看此次战役的始末,双方的战略目的,战术效果以及对历史的影响。首先,韩世忠在此次战役中占据主动,而金军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公元1129年冬,金兀术十万大军南下,一路摧毁南宋的防线,更一举拿下南京,突袭杭州,畅通无阻地攻入南宋的政治经济中心。宋高宗向金军哀求“见哀而赦己”,一度逃跑到海上。
就在南宋上下一片手忙脚乱的时候,韩世忠却抓到了消灭敌人的良机。他觉得金兵此次南下其锋芒难以持久,可以趁机截断其北上撤退的道路,给予歼灭性的打击。于是,在第二年元宵节,他一方面假装若无其事地参加灯会,另一方面却悄悄布置水陆重兵,集结在金兵将来北撤的必经之处——镇江,前中后三路都有布置。后来金兵在北撤时果然屡次陷入韩世忠部队的包围,而且始终是被宋军撵着走。可见,韩世忠在战役中基本上把握了追击的主动权。
其次,金兀术的部队在撤退时,在韩世忠的追击下完全丧失了当初进攻时的锋芒,连吃败仗,连金兀术本人都差点当了宋军的俘虏。例如在焦山寺,金兀术登高勘探地形,却差点被韩世忠所俘,幸亏他跑得快。在屡战屡败的过程中,金兀术数次向韩世忠哀求,愿意归还所有的掳掠品,以求韩世忠放他一条生路,“请尽归所掠以假道”,都被韩世忠严词拒绝。
在宋军与金兵交锋当中,金兵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兀术循南岸,世忠循北岸,且战且行”,这分明是宋军对金军的一次追击战。从镇江撵到黄天荡,又撵到南京附近的江面,在追击的过程中,金兵大量死伤,金兀术的女婿也被俘虏。如果战争停留在这个阶段,宋军可谓完胜。
然而金军的应急能力也非同一般,虽然他们是北方军队,但是很快在一夜之间挖通了三十里长的河道,还用重金获得当地人的点子,将轻型战船加重,把握当地的天气特点,有风的时候就不出动,无风的时候才出动,因为宋军的战舰庞大,必须有风才能行驶。战局在这里发生逆转,金军用火箭射击宋军的风篷,“以火箭射之,烟焰蔽天,师随大溃”。韩世忠组织的包围战于此失败,金军突围而出。
但我们似乎不能据此说宋军失败,最多只能说歼灭战没有成功,让敌人逃跑了,或者说将歼灭战打成了遭遇战。从金军方面而言,他们并没有重创宋军,最多也就是突围成功,在整体失败的基础上,有了一次胜利的突围战,最后狼狈不堪地逃回北方。
如果从战略意义而言,宋军一路围追堵截金军,将其撵回北方,是一次胜利的追击战,只可惜没有提升战果,全歼敌军,况且韩世忠的部队只有八千人,围困十万金兵四十八日,这样的战果对于振奋南宋军民的抗敌决心,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令金兵从此不敢大举南下,“然金人自是亦不敢复渡江矣”,有力地震慑了敌人,稳固了南宋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