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试点班学生警察职业认同感影响从警意愿实证研究

2018-10-15 08:08程文亮
关键词:公安大学认同感意愿

王 蒙, 程文亮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生工作处, 北京 100038)

0 引言

自2008年中央政法委等11个部委联合出台《2008年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来,公安大学已经开展了多年的改革试点班人才培养工作。从改革试点班学生自身情况来看,具有年龄结构跨度较大、成长经历多样、学科背景多元、入警动机复杂等显著不同于普招本科生的特点。如何增强改革试点班学生对警察的职业认同感、强化学生从警意愿,从而更好锻造学生警察意识和职业精神是学校日常教育培养的重点和难点,也直接关乎改革试点提出的“培养政治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政法人才”的目标。

本研究通过实证方式,通过统计工具SPSS20.0,分析改革试点班学生调查问卷数据,探究改革试点班学生警察职业认同感各维度对从警意愿的影响,阐释3个问题:第一,改革试点班学生警察职业认同感是否会显著影响从警意愿;第二,改革试点班学生警察职业认同感对从警意愿的影响途径和机制是什么;第三,如何有针对性地增强警察职业认同感以提升从警意愿。通过研究,为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学生的培养乃至公安机关社招新警的培训提供教育依据与参考。

1 什么是警察职业认同感

心理学家米勒认为,认同感是一种社会心理稳定感,具有群体性或社群性,即“认同的本质不但是‘心理’的,也包含‘群体’的概念,是一项自我的延伸,是将自我视为一个群体的一部分,这是认同的核心”[1]。米勒的研究强调了认同感获得依靠内驱力和外驱力,即个体的心理层面和群体的影响。国内外多项研究已指出职业认同对大学生学业成功、学习动机、专业发展等有积极影响,并认为职业认同是影响学生成就的重要因素。具体到警察职业认同感方面,胡雪梅(2016)认为,人民警察的职业认同是指人民警察对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2]。张佳佳(2013)通过警察职业认同感调查问卷,研究公安院校不同性别、培养体制、学历、生源地、警亲关系等变量的警察职业认同感,将警察职业认同感分为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意志、职业价值、职业效能4个维度,职业认同感强的警察能够成功扮演警察角色,并感受工作带给他的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3]。在影响警察职业认同因素方面,岳珺雅(2016)认为,个体、组织和社会因素影响基层民警职业认同感[4]。苏丽凤(2017)认为,从业动机对民警的职业认同感有较大的影响力。现有研究从研究方法来看,大多以定性研究为主,部分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并未通过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部分定量研究以警察职业认同感作为研究对象,挖掘影响警察职业认同感的内部因素。从研究对象上来看,多以在职民警或公安院校本科生为主。尚未有以改革试点班学生这一特定群体为研究对象,考察警察职业认同感对从警意愿影响程度的实证研究。

2 研究方法及结果

2.1 样本总体情况

本次研究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改革试点班2015、2016、2017级学生中进行取样,共发放问卷360份,有效问卷回收298份,问卷有效率82.78%。相关情况见表1。

表1 样本基本情况

2.2 警察职业认同量表设计

本研究测量工具参考秦攀博(2009)对于大学生专业认同特点研究中量表维度的划分方式,他将专业认同划分为“认知性、情感性、行为倾向性、适切性”4个维度[5]。相应的,在本次研究中,“警察职业认同感”对应“专业认同”,并将警察职业认同感中划分为“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适切认同”4个维度(见表2),分别对应“认知性、情感性、行为倾向性、适切性”,并为每个维度设计4道题目;同时采取李克特5点计分法(Likert scale)为题目赋分,计算上述4个维度得分之和,被试得分越高说明警察职业认同感越高。该问卷各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在0.762~0.895之间,总问卷的α系数为0.913。

2.3 警察职业认同量表分析

在4个维度中,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适切认同(见表3)。

2.4 从警意愿量表设计

对毕业后从警意愿的测量以概率估算的形式进行,分别考察性别、年级、实习经历、求学志愿4个维度(见表4)。同时结合半开放式访谈,问卷设计题目为:依照你目前的想法,是否愿意或继续从事警察这份职业?请选择并给出原因。题目共设有5 个选项:

表2 警察职业认同感维度

表3 警察职业认同各维度得分

①愿意,从警或继续从警的可能性接近100%,原因: ;

②可能愿意,从警或继续从警的可能性在75%左右,原因 ;

③不确定,从警或继续从警的可能性在50%左右,原因: ;

④可能不愿意,从警或继续从警的可能性在25%左右,原因: ;

⑤不愿意,从警或继续从警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原因: 。

表4 从警意愿变量维度分析

2.5 从警意愿量表分析

研究者对从警意愿问卷进行反向计分,平均值为3.68,标准差为1.23,9个变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见表4。数据表明,3个年级从警意愿较为理想,接近“可能愿意,从警或继续从警的可能性在75%左右”的水平上。将各项基本变量纳入多元方差分析模型,发现对从警意愿影响显著的维度有年级(F=2.63,df=3,P<0.05)、实习经历(F=6.78,df=1,P<0.05)、求学志愿(F=5.26,df=1,P<0.05)、性别(F=5.88,df=1,P<0.05)。

通过分析表4平均值与方差,我们发现在从警意愿方面,主动要求来校完成改革试点学历教育的学生的意愿显著高于被动来校的学生;2015级学生的从警意愿>2016级学生的从警意愿>2017级学生从警意愿。

2.6 从警意愿各基本变量在警察职业认同感不同维度上的得分和标准差分析

将警察职业认同4个维度作为因变量,纳入从警意愿4个维度、9个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通过计算得分均值发现(见表5):

(1)性别对于适切认同的影响显著,男生的适切认同度显著高于女生(F=5.2,df=1,P<0.05);

(2)年级对于认知认同的影响显著,认知认同随着年级上升而提高(F=3.6,df=3,P<0.05);

(3)实习经历对于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影响显著,有实习经历的学生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要显著高于无实习经历学生(F=5.1,df=3,P<0.05);

(4)求学志愿对于情感认同影响显著,主动要求改革试点学历教育的学生的情感认同要显著高于被动者(F=3.5,df=1,P<0.05)。

表5 从警意愿各基本变量在警察职业认同感不同维度上的得分和标准差分析

2.7 警察职业认同感对从警意愿的影响分析

通过前述可知,4个从警意愿的维度:性别、年级、实习经历、求学意愿对从警意愿和警察职业认同均产生影响。为此,研究者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法,在控制上述维度所涵盖的基本变量后,进一步研究警察职业认同感对从警意愿的影响(见表6):将上述基本变量纳入模型1,将警察职业认同感的4个维度纳入模型2,计算2个模型间R2产生的变化和F检验值。在模型1中,实习经历和求学志愿这2个维度对从警意愿的影响显著,与多元方差分析的分析结论基本一致;在模型2中,增加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适切认同4个警察职业认同感维度后,R2数值显著提升,说明模型的解释力显著增强。其中,认知认同维度与情感认同维度的回归系数p<0.05由此可知,警察职业认同感中的认知认同维度与情感认同维度对从警意愿存在显著影响。

3 讨论及结论

3.1 警察职业认同感中,认知认同维度对从警意愿的影响及途径

通过研究发现,认知认同与从警意愿这两个因素呈正相关,即认知认同对从警意愿有着正向作用,学生的从警意愿随着对警察职业了解程度的加深而提高;而年级和实习经历是影响认知认同的重要变量,随着年级的增长与实习经历的获得,学生对警察的职业认同感不断增强,从而提升了从警意愿。根据社会认同理论,个体会自动区别出内群体与外群体。就改革试点班学生而言,通过在公安大学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将“人民警察”这一群体认同为内群体,在公安大学所获得的警校生身份与此前地方院校学生身份形成了内外群体的差异,内外群体之间的比较既是警察职业认同感形成的过程,也是对社会需要个体从警这一现实要求不断内化的过程;在公安大学学习的过程,就是无警校学习经历的学生获得、增强警察职业认同、提升从警意愿的过程。因此,本研究有效证明了公安大学改革试点班通过警务化管理、紧密贴合公安工作实际、实战育人等多种方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警察意识、增长了警务专业知识,该教育教学模式提升了从警意愿,取得了预期效果。

表6 分层回归分析

3.2 警察职业认同感中,情感认同维度对从警意愿的影响及途径

研究发现,求学志愿和实习经历对于情感认同的影响显著,具有较强的正向预测作用。就改革试点班学生而言,求学志愿不同于实习经历,部分学生的从警价值观、人生观等已经基本定型,主动或被动的求学志愿对于从警意愿的影响在学生入校前已经形成,且为谋求稳定职业而参加改革试点招录考试的学生不在少数。因此,学生赴公安机关实习对于其警察职业认同感的塑造、强化意义就格外重要。通过公安机关实习,不仅增进学生对于警务工作的了解和认识,更为重要的是,所处公安机关浓厚的警务实战氛围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警察职业认同感,在实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了警察核心价值观,使学生收获了学以致用的积极情感体验,这种成就感是对课堂教学情感获得的有力补充,能够不断激发学生从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进而激发从警意愿。

值得注意的是,情感认同与认知认同作为警察职业认同感的两个维度,在激发从警意愿的机制上存在着层次上的差异。在自我融入社会的过程中,情感认同回答了“我想成为谁”这一“应然”层面的问题,较之认知认同回答的“我是谁”这一“实然”层面问题,对个体的塑造与激励作用更大,情感认同属于认同感的内生机制,是激发从警意愿的内驱力;而认知认同属于认同的外生机制,最终需要依靠个体内化过程,激发从警意愿。

4 建议

4.1 将警察意识培养作为改革试点班学生教育管理的重点,着力提升改革试点班学生对警察职业的情感认同

要按照严于普招本科生的标准,对改革试点班学生严格实施警务化管理。通过规范一日生活制度,强化养成教育,切实纠正改革试点班学生原有的与公安工作不相适宜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切实增强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锻造战斗精神和过硬的纪律作风,完成从社会青年到人民警察身份转变,为更好适应未来公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将实战化教学作为改革试点班人才培养的关键,提升改革试点班学生对警察职业的认知认同

要将实战化融入改革试点班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在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第二课堂设计等方面,紧贴公安工作和公安实战的需要。更加注重公安见习、实习、大型活动安保等公安实践的体验作用和育人功能,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认识、理解公安工作,从而增强从警意愿的认知内驱力。通过实战化教学,促使学生实现从学校到公安机关的无缝对接。

4.3 将考核激励作为重要抓手,提升改革试点班学生对警察职业的行为认同与适切认同

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努力程度(行为认同)、学生个体与警察职业适配关系的评价(适切认同)是警察职业认同感的两个重要维度。根据本次研究的结论,行为认同与适切认同并未显著影响学生从警意愿。经分析,这与改革试点班这个特殊群体学生因工作已经定向、学习源动力不足有一定的关系。针对这个特点,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和更加迫切。要建立改革试点班学生在校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发挥激励和导向作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发挥学生定向单位的作用,构建顺畅的校局共育机制,将学校的“育”与公安机关的“用”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克服“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弊端。

猜你喜欢
公安大学认同感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专科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
——以某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为例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读书是怎样的体验?
贯彻六中全会精神 坚持以“党校”标准建校
工作认同感日本人最低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公安院校推进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的思考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