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一、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
概括起来讲,生态文明既是一种文明形态,又是一种发展理念,是人类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行的深刻反思,它以尊重自然为核心思想,意在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自然,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生态文明教育就是为了让人类更好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现代教育的过程。通过生态文明教育使全社会养成科学地对待自然、和谐地和自然相处的习惯,建立并强化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长远和谐发展。
二、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的可行性
高中地理重视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旨在帮助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侧重培养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能力。相比较于其他科目,是一门既与自然环境紧密相关,又和人文社会密不可分的学科,这一特性便于地理教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着手学科和生态教学,对于帮助学生获得认知人类、自然和社会的经验有着难以比拟的优势。人地协调观作为核心要素贯穿整个高中地理教材,人地协调谋求的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和谐与长远发展,从学科内容的角度来看,高中地理教学为生态文明教育的施展提供了绝佳的契机。
三、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的途径
1.深度挖掘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和生态文明教育的完美融合
2.立足乡土地理,促进学生从意识上升到行为的转变
四、高中地理教学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契合点举例
五、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1.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2.扩大教师的生态知识储备
3.促进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
六、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建议
1.提高对生态文明教育重要性的认知
2.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本末倒置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地理教學目标的达成,还要考虑到生态文明教育目标的实现,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要把握好尺度,分清主次,课程标准的落实,才是高中地理课堂的核心要务。
3.加大教育投入
高中地理教师自身掌握的生态知识有限,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匮乏,教师没有足够的素材开展教育教学。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大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地理课堂开展的经济和人才的投入力度,保证相关培训的经费,成立专门的培训或者提供专业人才为地理教师进行专项讲座,建立生态文明教育资源的网络平台,能够免费开放,保证教师能够随时获得足够的生态教育资源,可以大大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合到课堂教学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