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枚?鲍能慧
一所学校一种文化,用特色文化育人,而我校的特色文化体现在哪里?学校锁定了军旅文化特色,独树一帜的军旅文化宛如春天里的奇葩在校园里绽放,校园军旅文化建设也被我市列为军民共建单位。开发军事题材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学习上充满乐趣,困难前充满坚毅,问题中充满思辨,同学间充满友谊,行为中充满文明,人生中充满梦想,青春里充满活力。下面我就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教师如何渗透军旅文化教育教学几点方法做说明和阐述。
一、军旅文化在教育教学的价值
军旅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教育教学中将军队文化融入校园,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与时俱进,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我校有着悠久的军旅文化,本着弘扬优良传统、倡导文化育人宗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军旅文化为主题,意在培养学生爱国、爱党、拥军的情感,帮助学生建立起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让学生“学习上充满乐趣,困难前充满坚毅,问题中充满思辨,同学间充满友谊,行为中充满文明,人生中充满梦想,青春里充满活力”。
二、军旅文化在教学中渗透的方法
(一)课堂导入中引进
由于初中语文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要想将引起学生关注军旅文化,必须想方设法将军旅文化资源渗透进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师要根据本校实际,在教学中合理地利用军旅文化的方式。以军旅文化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辅助材料或者把军旅文化作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激发学生兴趣。例如,我上课前让学生先读一遍军旅条律来作为班级口号约束自己。内容是:“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对手。拼搏每一天;充实每一天;快乐每一天。”新颖的导入新课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而且活跃课堂气氛。以军旅文化口号为突破口进入课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法。
(二)教学进程中展开
例如,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学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当代青少年应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什么样的理想是崇高的,要实现这些理想需要什么努力,然后根据思路分析文章中的崇高理想指的是什么,在崇高理想的实现中付出了哪些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想,设计自己在本学期具体要完成的事件,引导学生认识到崇高的理想需要与具体的努力相结合。可见,只有挖准了教材的“亮点”,在课文教学中,我们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三)课外阅读中渗透
教师教学的开展不仅要注意课内知识的吸收和内化,更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延伸,促进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对課内知识的继续学习以及课外相关知识的不断积累。 例如,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土地的誓言》是新课标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九课。课文近同一首散文诗,作者端木蕻良将“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仿佛使人谛听到心脏的跳动,感受到热血的沸腾,字里行间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但是新时期的中学生,是无法理解这种家仇国恨所带来的沉痛感,所以如何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来触摸作者战栗的灵魂。是最值得教师思索的问题。于是我们确定了如下教学的三维目标:1.了解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2.品析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3.能够有感情的朗读本文,感受游子浓郁的思乡爱国之情。教师在教学中拓展课文以外的信息,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教育。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进而激励学生与作者对话,受到作者思想、人格、品德、品位的熏陶,直接感化学生。因此.只有创设和拓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好的进行情感渗透。
三、军旅文化在生活中贯穿
军旅文化在生活中贯穿有助于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助于在校生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有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培养高尚道德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中表明语文活动是一个由认知到实践,从实践中学会做人的教育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也就随之而提高。学习某篇课文后,可挖掘文中的思想品德内涵,寻找思想品德教育的线索和突破口,展开活动。可有目的性地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搞社会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诸如去青少年活动中心、去军烈属老大娘家、去英雄劳模家、也可叫学生就近欣赏自然美景、人文景观,感受大自然气息,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可以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以小事育大德。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助人为乐,尊老携幼,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同时,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迁移学生知识能力并吸收内化,还能将语文活动与思想品德教育相整合,真正打破学科界线,融入思想品德教育。而我校以校园军旅文化建设为出发点,教师结合当前实际,在教学中进行军旅文化的渗透。
总之,渗透军旅文化的渠道是多方位的。而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军旅文化的渗透,不仅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很好的补充,更能够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知识性的统一。知识和做人的双向培养路线,也可以净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校风建设也有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