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忠诚履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2018-10-14 17:04吴奇修
当代农村财经 2018年6期
关键词:三农农业农村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并将其写入党章总纲,树立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新旗帜,是做好新时代财政支农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武装头脑,指导乡村振兴实践,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指导,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提出了明确要求,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动员令。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是党的十九大之后发布的第一个中央1号文件,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攻方向、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思路和工作要求,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总抓手。今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我在现场聆听总书记着重论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书记强调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进一步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攻方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我国国情和农情,深刻把握城乡发展规律,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考虑,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系统性、协同性、长期性工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推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调整,又要调整城乡关系、优化国家发展战略布局,涉及范围广、触及层次深,必须统筹谋划,突出重点,有力有序地推进各项工作。

原则是做到“七个坚持”。一是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二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三是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坚持乡村全面振兴,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設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五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六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七是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方向是走好“七条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底线是牢记“四个不能”。农村改革不论怎么改,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这些底线必须坚守,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此外,推动乡村振兴要健康有序进行,既要有紧迫性,也不可一哄而上,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要规划先行,稳扎稳打,实事求是,内外兼修,久久为功,防止搞成新的“大跃进”,坚决杜绝“形象工程”。

二、准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和形势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发展的必然、人民的期盼。要从历史的、战略的、全局的、全球的高度和视野去认识和看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握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机遇挑战和形势任务,切实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一是进入新时代,站在新方位,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和质量提升,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社会总体和谐稳定,农业农村发生了很多标志性变化,取得了很多历史性成就,不仅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求我们更加重视“三农”工作,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不仅是我们党的使命决定的,也是为全球解决乡村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是化解新矛盾,顺应新期待,全面研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机遇挑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振兴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有习近平总书记把舵定向,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有旺盛的市场需求,这些年我们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和做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基础、有条件、有需求,面临难得的历史契机。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乡村振兴仍面临一些难题和挑战。从“三农”自身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农业方面,当前我国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农业供给质量有待提高。农村和农民方面,我国在农村社会建设和乡村治理、农民年龄知识结构、保障农民持续增收等问题上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五个比如”,突出体现了我国乡村治理和农村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难题。

三是立足新起点,务求新作为,精准定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前景。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厚重的基础在农村,最持久最深远的潜力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要立足新起点,瞄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准确把握“三农”工作新的历史方位,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一)坚持强基固本,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将推动产业振兴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位,进一步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攻方向。

1.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胡春华副总理在2018年3月29日全国春季农业生产会议上强调,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我们的头等大事,是“三农”工作的第一责任。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过关,一定要把保障粮食生产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在粮食生产上,产量决不能大起大落,能力决不能受到损害。否则,就可能犯全面性、战略性错误,如果影响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那将是我们“三农”工作战线的严重失职。我们要从“地”和“技”两个方面着手,着力理顺体制、加大力度、完善措施、务求实效,真正把粮食安全责任落到实处。

——关于“地”的方面,主要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理顺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体制。《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土资源部的农田整治项目、水利部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等职责整合到农业农村部。以机构改革完成转隶的4月20日为节点,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相关职能已经全部划到农业农村部。我们要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加快理顺建设管理体制,大规模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今年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二是要积极支持提升耕地地力,改善耕地质量。2018年,中央财政将积极支持各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物化补助、先作业后补助等方式,鼓励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相关项目实施,促进耕地地力不断提升。在黑土地保护利用方面,今年將在现有试点县中择优选择8个重点县继续予以支持,同时再遴选24个县开展试点。三是要加快发展节水灌溉。2018年,中央财政将安排225亿元支持各地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各地按照《“十三五”新增1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实施方案》持续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各地财政部门要加大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牢固树立在水资源利用上过紧日子的思想,确保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新增高效节水灌溉2000万亩的目标任务。

——关于“技”的方面,主要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要支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2018年初,我们会同农业部印发了《2018—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以便更好地支持引导农业机械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在品目选择上,要优先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所需机具和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机具的补贴需要。同时,鼓励各省开展农机报废更新、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等试点。在2017年开展植保无人飞机规范应用试点基础上,2018—2020年继续开展该项试点。在此我要特别强调的是,要注意关注中美贸易摩擦的进展,密切跟踪进口农机具情况。二是积极支持种业建设,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扶持种业发展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任务。2018年中央财政将继续支持种业基金做大做强,会同农发行共同向种业基金增资10亿元,给种业产业提供更多更大更灵活的支持,继续发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的作用,带动种业行业做大做强。三是支持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能力,提高科技为农服务水平。2018年,中央财政将重点支持江苏、浙江等8个省份开展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立足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引导农业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紧密衔接、优势互补,开展农业重大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四是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中央财政积极支持气象服务“三农”工作。2018年,中央财政在中国气象局2018年部门预算中继续安排“三农”服务专项资金,支持气象部门进一步加强“两个体系建设”。

2.支持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2017年,在前两年试点的基础上,中央财政支持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下一步,要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连片建设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等。二是以打造质量兴农的引领示范平台为目标,继续支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一年来,国家现代产业园创建工作开局良好。今年,中央财政将按照“中央支持、地方负责、市场主导”的发展思路,继续支持创建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改善产业园基础设施条件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三是以培育一批产业强、产品优、质量好、生态美的农业强镇为重点,支持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中央财政将支持启动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在主体定位上,具体将以乡镇为平台。在建设内容上,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具体实施上,坚持从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出发,遵循发展客观规律,不套模式、不定方式,充分发挥地方自主性、积极性。各地要提前做好谋划,加快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市场经营主体,建成一批产业兴旺、经济繁荣、绿色美丽、宜业宜居的农业强镇示范样板。四是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我国小农生产有几千年的历史,“大国小农”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农情,小规模家庭经营是农业的本源性制度。在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同时,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财政资金支持的对象、方式要多样化,满足不同类型生产形式和主体的需要。五是要把防灾减灾放在与发展生产同等重要的位置,大力支持农业防灾减灾。今年苗情总体比往年差,要高度重视抗旱工作。动物疫病防控事关畜牧业健康发展,事关食品和公共安全,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国务院领导明确今年的防汛工作仍由水利部负责。刘昆部长为此特意强调,防汛工作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应认真做好财政资金保障。现在已经进入汛期,我们将高度关注各地汛情、灾情发展,立足及时安排拨付救灾资金。各地要立足防大汛、抗大灾,早作准备、提前打算。

3.坚持绿色生态导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巩固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成果,督促落实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根据中央统一工作部署,去年财政部将《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落实列为重点改革督察事项之一,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督察。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抓住督察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推进改革任务落实、进度落实、责任落实、思想作风落实,积极拓宽投入渠道,进一步完善重点领域补贴制度改革,加快建立深化改革的长效机制。二是有序扩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我国农业发展突出矛盾和国内外粮食市场供求变化作出的战略安排。在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中,坚持轮作为主、休耕为辅,同时坚持休耕不是弃耕,更不能废耕,确保急用时耕地用得上,粮食产得出。经国务院同意,2018年轮作休耕试点面积扩大到2400万亩。应当注意的是,开展休耕轮作必须以确保粮食产能和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坚持规范有序适度,力戒一哄而上, 犯历史性错误。三是支持建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机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科学划定江河湖海限捕、禁捕区域”、“建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制度”。按照“地方为主,中央奖补”的原则,中央财政将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工作给予适当支持。地方要积极稳妥、因地制宜、有序有度推进。四是支持扩大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范围。中央财政已连续4年支持开展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工作。2017年,将山东省纳入了支持范围,进一步扩大了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的范围。2018年,提前下达42亿元,进一步将治理范围扩大到了山西、河南两省。有关省要积极借鉴河北省的治理经验,加强水利工程措施与种植结构调整、农技农艺措施的协同配合,多措并举,多渠道筹集资金,形成治理合力。五是继续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2018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在农作物秸秆总体产量大的省份和环京津地区支持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支持实行整县推进。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坚持农用优先、多元利用,探索建立“谁受益谁处理”、“秸秆换有机肥”等机制。

4.补齐水利基础建设短板,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一是大力支持在全国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中央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和《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在提前下达的2018年水利发展资金中,已对推行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较好的12个省给予了资金倾斜,各地可在资金办法规定范围内,统筹用于推行河长制的各项工作。二是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2018年,中央财政已安排236亿元支持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在继续推进200—3000平方公里中小河流治理的基础上,加大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支持力度,同时启动了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各地要按照《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按照“十三五”末基本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的时间节点,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安排好各项建设任务,加快补齐小型水利工程短板。三是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2018年,中央财政将安排15亿元,支持各地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资金安排将与各地改革进展情况挂钩。四是全面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2018年,中央财政将通过水利发展资金继续支持各地开展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作。

5.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林业和草原建设。一是支持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今年,中央财政通过林业改革发展资金增加安排了森林资源培育支出,支持各地做好造林和森林抚育。各地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指示精神,拿出真招、实招,将国土绿化放在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突出位置,统筹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维护国家森林生态安全。二是大力支持实施林业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进一步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统筹考虑人员变动、物价水平、财力可能等因素,适当提高天保工程相关补助标准,逐步将集体和个人自愿停止天然商品林采伐的纳入补助范围。推动加快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研究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长效机制。各有关省份要加强各项基础工作,管好用好中央财政资金,确保中央重大生态政策落地生根,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三是继续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各地要按照“对象明确、补助合理、发放准确、符合实际”的原则,根据补助奖励标准和封顶保底额度,及时足额发放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绩效评价奖励资金主要用于落实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的基础工作、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草牧业发展等方面的支出,其中用于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草牧业发展的资金比例不得低于70%。

(二)坚持整体思维,推动农业农村全面协调发展。与以往相比,乡村振兴战略更加注重农业农村发展的整体性和全面性,进一步突出了农村工作的重要性,明显强化了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乡村公共服务。今后的财政支农工作,务必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围绕农业农村农民这个整体进行调整和充实。

1.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农民美丽幸福家园。一是支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感受和根本福祉。胡春华副总理在2018年3月29日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4月11日国务院专题研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央已决定农村环境治理由农业农村部牵头负责。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将是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支农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4月26日国务院将在浙江召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作专题布置。我们要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坚持因地制宜、村民主体、建管并重、有序推进,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提高。各地要结合实际,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重点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厕所粪污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工作。中央财政将对2018年至2020年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成效突出县给予奖励。二是积极支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2018年,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再支持100个以上的畜牧大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在资金安排上,继续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畜牧大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予以支持。各地要强化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各有关方面力量,把政策实施和工作推进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落到实处。三是进一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从2018年起,我们将牵头按照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开展“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考核奖励活动,三年考核推荐1000个村,每个村中央财政将奖补200万元。各地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和部署,把握好乡村“美”的综合性、价值性、传承性特质,从建设美、经营美和传承美“三美”同步入手,推动美丽乡村提档升级。四是加快构建生态循环的田园生产体系。田园综合体试点工作要再接再厉,不断挖掘内涵,拓宽外延,将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贯穿始终。各地要提高站位、深化认识,不能将田园综合体异化、走样,不能出现损害农民和村集体利益、污染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破坏生态的情况,不能搞房地产项目,乡村也不能违规举债。各地在推进田园综合体试点过程中,要以绿色为导向,将绿色变成特色,将生态真正变成生产力。

2.完善和创新农业农村体制机制,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一是积极支持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所有制是公有制在农村的主要实现形式。各地要按照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认真组织做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重点清查未承包到户的资源性资产和集体统一经营的经营性资产以及现金、债权债务等。中央财政将对清产核资工作予以适当补助,支持吉林、江苏、山东等3个省开展整省试点。二是继续推进农垦体制相关改革。关于推进农垦国有农场办社会改革,我们会同农业部拟采取“先改后补”的方式,以各地完成中央要求情况,对2016年至2018年改革成本进行适当补助。关于农垦改革,中央财政持续稳步加大黑龙江、广东两个中央直属垦区的投入。对于地方管理的垦区,中央财政在安排相关专项资金时,均考虑了地方农垦发展的因素,对各地予以支持。三是支持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根据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今年中央财政也将继续安排补助资金,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完成。各地要切实加快工作进度,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按期完成政策期工作目标,并及时报告。此外,要确保2018年底基本完成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任务。

3.支持农村人力资本开发,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一是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社会化服务骨干和农业产业扶贫对象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因地制宜分层分类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育。二是大力提升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能力。支持一批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带动力强的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和示范家庭农场,提高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能力。三是实施乡村基层组织运转经费保障计划。各地要落实好2016年《中共中央组织部 财政部关于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定期会同组织部门开展检查督导,加强绩效考核评价,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真正做好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工作。四是实施乡村财会管理“双基”提升计划。以乡村基础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基本财会人员选配和专业技术培训为重点,提升乡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组织的财务会计管理水平和开展各类基本经济活动的规范管理能力,为推动乡村经济振兴提供基础管理和财会专业人才支撑。

4.大力开展试点试验,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一是实施农村新集体经济振兴计划。2016年以来,通过中央财政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累计安排83亿元,陆续在23个省份开展了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试点村约9000个。下一步,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总结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经验,逐步树立差异化扶持的政策导向,明确重点,分类施策,加大力度,努力实现精准化扶持,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二是开展农村改革综合集成试点试验行动。2018年是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的关键一年。根据中央要求,我们正在研究推动开展农村改革综合集成试点试验行动。各试点省份要树立政策措施综合集成的试点理念,注重以项目为承载的机制体制创新,发挥好农村综合改革平台作用,协调推进现有政策的综合集成、到乡进村。三是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相结合,完善一事一议奖补政策。2018年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要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相结合。各地要加强奖补资金使用方向和建设项目内容上的引导,更多更好体现中央和地方重点改革工作要求,完善奖补机制,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有计划、有目标地解决农民最急迫需要的村内公益性项目。要用好第二批下达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支持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项目。

(三)坚持求真务实,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包括今年春节前召开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对如何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新部署、新要求,扎实抓好财政支持脱贫攻坚重点工作。

1.严守脱贫攻坚现行目标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2月12日召开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再次重申,脱贫攻坚期内,扶贫标准就是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在去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现行扶贫标准能够达到全面小康生活的基本要求,在国际上也是一个高的标准,实现这个标准下的脱贫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也是不容易的。

但从实地情况看,仍有一些地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没能严格守住现行目标标准,偏离了脱贫攻坚的“初衷”。各地要始终坚持现行标准,既不能降低标准、影响质量,也不要提高标准、吊高胃口。对于盲目提高标准的做法,要坚决纠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从履行财政部门职能的角度来讲,要注重通过优化支出安排和完善资金管理政策,因地制宜区分轻重缓急确定项目并安排资金。要强化预算的约束和导向作用,推动脱贫攻坚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来开展,真正把钱花在脱贫攻坚的“刀刃”上。

2.全面加强扶贫资金监管。一是建立扶贫资金动态监控机制。按照部党组和刘昆部长的明确要求,我们正抓紧建立扶贫资金动态监控机制,针对所有用于脱贫攻坚的资金建立总台账,并依托国库信息系统及其他技术手段开展动态监控,实时了解各级、各地、各类资金的安排、拨付和支付情况,了解项目实施进度、绩效目标实现情况等,合理设置预警指标,及时发现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跟踪问题整改落实情况。4月18日至19日,我们在河南郑州召开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座谈会,交流各地的經验做法,研讨如何推进这项工作。有关具体工作安排和要求,待工作方案完善并报部党组审定后,再做专门布置。二要积极推动扶贫资金全面绩效管理。推动扶贫资金全面绩效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财政部已将其作为2018年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重点工作,由财政部预算司牵头负责,农业司配合。目前,起草了《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要求针对所有用于脱贫攻坚的财政资金,建立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明确绩效目标,加强执行监控,强化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防止资金损失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要切实落实好扶贫资金管理的制度要求。近年来,为强化扶贫资金管理,财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修订印发了资金管理办法、绩效评价办法,出台公告公示制度,要求建立脱贫攻坚项目库。管理制度建设是基础,实际效果在执行。因此,在既有管理规定的落实方面,大家不能有丝毫的放松。

3.强化脱贫攻坚投入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将脱贫攻坚作为财政支出优先保障的重点,切实发挥政府投入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在此,我还要强调和说明三点:一是专项扶贫资金持续大幅增长来之不易。一方面是增量资金的安排,更重要的是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结构,挤出其他领域涉农资金来保脱贫攻坚投入。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虽然贫困人口规模逐渐减少,但中央财政将一如既往保障好脱贫攻坚的资金需求。各地也要千方百计拿出真金白银,继续加大扶贫投入,避免形成“挤出效应”,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二是经习近平总书记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准,2018—2020年,中央财政将新增安排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资金2140亿元,其中“三区三州”1050亿元,占比约为50%。汪洋主席特别强调,将“三区三州”作为中央统筹支持的重点,是全局工作的需要,各地不能攀比。同时,非“三区三州”所属省份,也不能按往年的力度来预计增量和增幅。三是近日,中央财政已将2018年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分配拨付到各省。资金分配的总体思路与去年保持基本一致,主要考虑了聚焦深度贫困、继续坚持因素法分配、延续激励措施等因素。请各省尽快将中央补助资金分配下达到县,并指导贫困地区突出重点、精准聚焦,抓好资金使用管理和项目实施。

4.全面规范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是强化脱贫攻坚投入保障的重要创新,也是涉农资金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探索。2018年3月,我们会同扶贫办,坚持问题导向,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18年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对2018年整合试点工作做出部署。下一步,各地要按照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整合试点的范围和标准、细化实化年度实施方案、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落实“省负总责”的要求。

(四)坚持优先保障,建立健全投入保障体系。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乡村振兴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离不开充足的财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要求,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着眼于国家财力的现实条件,当前要重点做好“四篇文章”。

1.做好总量文章。中央财政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发挥财政在国家农业农村治理中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2013—2017年,仅农林水支出科目,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累计安排就超过八万亿元。2018年,在财政收支矛盾仍然较为突出的情况下,各级财政要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完善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

2.做好存量文章。一是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进一步推动相关资金源头整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为进一步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发改委农业投资项目等资金的源头整合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要大力推动相关资金从预算编制环节真正实现源头整合,最大限度发挥资金合力。二是贯彻落实好国发〔2017〕54号文件。今年,要下大力气抓好该文件的贯彻落實。各地要吃透吃准文件的精神,避免盲动乱整,结合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要求,抓紧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省级实施方案,研究出台配套落实举措,持续加强督查推动,深入开展调研,及时跟踪问效,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三是不断完善“大专项+任务清单”的管理模式。各地要根据2018年农口专项转移支付任务清单,进一步明确任务清单划分依据,优先保障约束性任务落实,加强指导性任务与相关规划或实施方案的衔接。同时,省级以下有关部门同步建立对接落实机制,及时分解细化任务清单,保障约束性任务落实到位,加强对指导性任务的统筹安排,确保资金使用更加符合基层实际。四是依法依规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各地务必依法依规整合涉农资金,既不能不作为、又不能乱作为,要坚决防止发生乱整合的问题。除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外,中央财政下达的资金,整合以后要确保完成任务清单规定的约束性任务,绝不能不讲规矩地乱整合。

3.做好增量文章。一是将更多的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支持“三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解决土地增值收益长期‘取之于农、用之于城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研究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进一步提高用于农业农村的投入比例。二是要创新资金筹措机制。在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管理办法》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紧制定相关资金管理办法,将跨省调剂收益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三是支持地方政府在债务额度内安排资金推动乡村振兴。2018年,在全国人大批准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内支持脱贫攻坚的债务规模进一步增加,重点用于支持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村提升工程等,支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利用政府债务额度支持乡村振兴的前提是依法合规。负债率偏高、政府债务风险较高的一些省份必须注意防范债务风险。

4.做好引导文章。一是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下一步,中央财政将继续推动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向市县延伸,通过担保费率补助和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地方农业信贷担保机构降低担保门槛、扩大担保覆盖面,切实增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贷款的可得性。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为了带动农业领域投资,促进农业健康发展,财政部会同相关单位相继设立了现代种业基金、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中国海外农业投资开发基金、中国农垦产业发展基金等4只投资基金。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引导和支持4只投资基金坚持目标导向,不断做大做强,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四、更好发挥职能作用,有力保障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有序实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各级财政和农口部门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期间的首要政治任务,把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高站位、忠诚履职、协调配合、共同发力,真正把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落到实处,扎扎实实推进乡村振兴。

(一)建立健全支农工作机制。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出台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这次机构改革是一次全方位、大手笔、深层次的重大改革,很多举措是开创性的大手笔,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难题,理顺了不少领域长期想理顺而没有理顺的体制,特别是农口领域,整合组建了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力度之大、影响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目前,中央层面按照“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则,新组建的部门已经挂牌,编制和人员已经转隶,一些机构职能划转也按照节奏正常推进。财政部部内也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内设机构和职能调整方案。这次地方机构改革强调,地方党委政府要首先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省市县主要机构设置必须同中央保持基本对应,不能搞得五花八门。因此,各地要积极配合做好机构改革相关工作,进一步调整健全支农工作机制,着力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与部门、财政内部各方面的职能定位,建立上下联动、协调高效、及时畅通的支农工作机制。在推进改革的工作中,要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要做好衔接过渡,确保工作不能留下“空档期”。

(二)切实转变支农工作作风。首先,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其次,要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十九大结束之后的两个月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批示要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2017年12月15日,总书记在中宣部呈报的《寻乌扶贫调研报告》上做出了大段重要批示。2018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调查研究 提高调查研究实效的通知》。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支农工作扎根于广阔农村基层和广大农民群众,更需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今年部党组已经部署要开展“建立健全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财政投入保障制度”、“财政支持保障式扶贫等政策”、“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国内外绿色生态补贴和价格支持补贴等农业政策及成效”等重大政策研究。各地要贯彻落实中办《通知》精神,按照《中共财政部党组关于在财政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通知》要求,充分结合财政支农工作特点,把深入基层调研、切实改进作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经常深入农业农村一线特别是艰苦地区、深度贫困地区、灾区,听民声、问民计、解民忧,努力将财政支农政策与民之所思所想所盼高度结合、融为一体。要主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紧扣社会主要矛盾,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加强乡村振兴重大政策研究,特别是要开展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发展的综合性、动态性分析,及时为财政部提供有效的典型信息,加大信息上报力度,提高信息质量,为上级科学决策提供借鉴。要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以偏概全,草率下结论、做判断。要实事求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把发现和解决问题作为调研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反对形式主义、走过场,进一步把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的精神落到实处。

(三)着力提高支农资金管理水平。随着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人大、政协和民主党派、纪检监察、审计以及社会各界、网络媒体对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的关注度也是空前提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负面舆情和各界高度关注,我们对这一点必须有清醒的认识。管好用好财政支农资金,我们要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常抓不懈,不仅要分配好,更要监管好,把来之不易的财政支农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用在乡村振兴最急需、最迫切、最关键的领域和环节上,确保能发挥出最大的成效,发挥财政资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作用。要严格依法理财,从保护财政资金安全和干部自身安全的角度出发,对《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心存敬畏,牢固树立依法管理使用财政支农资金的红线意识。要聚焦重点资金、重点项目、重点区域,持续狠抓支农资金使用监管,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违纪问题,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形成强大的威慑效应。要坚持用制度管钱,完善支农转移支付管理制度,全面加强绩效评价并强化结果运用,加强财政支农资金预算管理,做好部门預决算编制、执行、公开等各项工作,提高农口财务管理水平,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要创新管理方式,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公示公告公开等方式强化资金管理,提高工作透明度,保障涉农资金安全有效运行,不断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绩效水平,为推动财政支农可持续、农业农村发展可持续做出新贡献。

(四)积极加强支农干部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干部队伍。面对新时代农村工作的任务和要求,一些地方对党管农村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干部队伍中,愿意做农村工作的少了,会做农村工作的更少了,不少干部对农业农村情况不够了解,讲农村、讲农业内行话不多,有的听不懂农民的话,对农民的感情不深。一些新上任的领导干部,没有“三农”工作经验,缺乏领导农村工作的本领。总书记关于农业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打造一支“一懂两爱”的农业农村干部队伍的极端重要性,也指出了财政支农干部队伍努力和前进的方向。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要懂“三农”工作、会抓“三农”工作,分管领导要真正成为“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广大财政支农干部要认真领会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立足财政支农本职,不断练就工作本领,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坚决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懂农业,就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思想;就要了解中国“三农”演变发展的历史;就要善于学习农业经济和技术,学习新知识新本领,勤于到田间地头与实践接触,不断提高引领市场和依法行政的能力。爱农村、爱农民,就是要带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善于倾听了解农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善于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尊重农村发展规律,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本刊编辑部根据财政部农业司司长、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吴奇修同志在培训班上所作的主题报告进行整理)

责任编辑:凌玉

猜你喜欢
三农农业农村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赞分盐镇裕牛村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2013年度“三农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