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莎
【摘 要】初中化学教学中常常涉及到较多实验演示和实验装置的讨论,由于实验器材和条件的局限性以及课堂效率的考虑,通常由老师演示或者理论讲述,学生无法亲自动手参与,缺乏积极性。本文结合仿真实验和智慧课堂等交互式信息技术软件,将教材中部分实验通过软件让学生动手参与,让习题课以微实验视频实录形式可视化,可兼顾课堂效率和学生参与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交互式信息软件;参与性;微实验视频;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261-01
前言
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习主席指出: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这就需要努力提升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钻研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典型。再通过网络技术平台达到互相交流、资源共享的目的。下面,我从初中教材中涉及到的教学内容,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以案例形式进行探讨。
案例分析一:交互式软件在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选择中的应用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种类很多,初学时需要给学生详细介绍装置的功能和特点。而课堂时间有限,实验器具较多,实物介绍后会遗忘。加上教学条件、安全保证等因素,大部分学生无法亲手操作,总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听取为主,久而久之学生不愿思考。通过智慧课堂软件,在教学电子屏上将所有实验装置以“仪器图标”方式展示出来,每个图标均可通过点触显示文字,介绍该仪器功能和特点,以供强化巩固。每个“仪器图标”均可无限拖动和使用。课堂上,根据老师展示药品的状态和实验条件,学生可以分组讨论,拓展思路,自主思考可以抽取氧气的仪器装置组合,并记录讨论方案,然后以组为单位分别在大屏上选取相应裝置进行组合。各个小组的装置组合可以同时展示在软件平台上,学生可以分组讨论这些装置的优缺点和可行性,并利用电子笔对某些有问题的细节进行批注,奖励装置组合最优的一组同学上台进行实物实验演示。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极大的拓展学生思维,加强学生对每种装置的认识和各装置组合优缺点的理解,提升学生对化学实验及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分析二:化学仿真实验室的利用
化学仿真实验室是集方便、快捷、可视、直观、环保与数据统计等特点于一身的实验软件。它能充分利用自身特点提升化学实验反应的成功率[1]。利用该软件,我们可以将无法进行的实验以特有的情境展现出来。例如金属单质铁和酸或者和其他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时,反应后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这一现象的呈现在具体实验中是无法看到的,以至于学生经常将其颜色与黄色三价铁离子溶液进行混淆。借助仿真实验,只要选择好药品,就可以形象地呈现该反应和现象,对二价亚铁离子溶液颜色进行强化。还有一些危险性的实验也可以借助该软件展示。
案例分析三用Flash动画使微观理论形象化
在学习化学中的基本概念时,涉及分子原子结构、化学和物理变化中的微粒变化情况时,肉眼无法观察,只能以具体的生活实例进行讲解和说明。可通过chemdraw软件制作Flash动画,模拟物质及其变化的微粒情况向学生详细展示,例如水变成水蒸气、水电解的过程,涉及到分子的运动、分子间隔的增大、分子破裂原子重组的过程清晰可见。既方便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又加深对物质变化的本质的理解,无形中建立起“见著知微”和“见微知著”的化学核心理念。
案例分析四:微视频促使实验探究习题可视化
在化学习题课中,会涉及到比较复杂的实验探究题,其中以多种物质之间的反应最为复杂。理论上的分析,抽象难懂,理解困难,例如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中,往往涉及到两种物质和另一种或是更多物质的反应,需要分析加入试剂的量和顺序对溶质组成和质量的影响情况,过程分析非常复杂。我们可利用微视频录制软件,根据习题内容提前录制这个复杂的实验视频,将视频根据顺序分解几个微视频,分段演示。学生结合习题中的问题,边看视频边动笔分析,在难点、复杂问题上可以实现学生重复看、慢慢想,充分理解,加深记忆。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每个微视频进行原理分析,并以文字形式展示在视频旁边。最后将这个完整实验整合,在多媒体同一界面上同时展示,直观生动,学生更容易理解,促进习题课中科学探究实验的可视化。使学生在纸笔测试中能够逐步将实验内容情景化、阶段化,调动思维积极性,在问题中思考,在情境中探究,减少死记硬背带来的低效,强化实验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微视频和其他信息技术资源进行汇总上传,实现资源的交流和共享。
案例分析五:化学用语APP的开发展望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记忆一直是部分学生学习化学困难的地方,近来网上有相关App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元素符号版的游戏软件的《化学2048》,用元素符号玩游戏,增强对元素符号的记忆,类似的APP还有《神奇的化学元素》、《元素王国》,其中有对元素的详细介绍。然而市面上现有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软件只能展示现成内容,吸引性不强。但通过笔者展望,能否有专业人士在以上APP的基础上,建立化学式词典,制作出“游戏”竞技类的元素、方程式等记忆软件,软件可包含听、说、读、写等功能,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竞技比赛来提升学习兴趣和记忆水平。并可以将其作为具有学校特色的化学习题软件,整合习题资源,对学生进行测验,由电脑作出及时评判和反馈,使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了解,形成属于自己的错题集。当然,老师也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和习题资源进行调整。
总结和反思
信息技术的融合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积极性,实现建构主义理论中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充分的资源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的要求。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容易操作实现的实验还是需要在课堂亲自演示,不能完全依赖视频。在明确教学的根本目的和方向上,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探索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信息交互方式,开扩思维,不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与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达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柯军.基于化学仿真实验的操作设计与应用案例[J].文理导航,2015年17期.
[2]陈俊林.化学学科信息化教学的初探与思考[J].江苏溧阳,溧阳中学,2002(10).
[3]吴筱萌.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