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高考导向下,文科教学历史教材运用初探

2018-10-13 10:24宛克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1期

【摘 要】教材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新课程改革以来,历史命题已臻成熟,为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材的运用指明了方向。正确处理高考命题与新课程历史教材的关系,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走进教材,合理运用新课程历史教材,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力争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关键词】新课改高考;文科教学;历史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163-02

全国各地根据《中小学教材选用管理办法》选择中小学教材,高中新课程历史教材在全国有多个版本。教材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也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高考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高考成功是师生追求的共同目标,长期以来,高考无可置疑地成为高中教材运用最可靠、最有力的导向。

文理分科后,文科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更明确,学习态度更为端正,他们大多能自觉自愿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并与教材合作,在高考目标下师与生、师生与教材的合作达到最完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高考为导向,做到合理运用新课程历史教材。

一、引导教师积极关注传统教材和旧高考

老教材经二十余年的打磨与实践,在我们的心目中已奉为经典;我们应该好好地坐下来,以古典的心情,从容的气度,对老教材、对历年高考试题进行认真的学习和研究。

1.老教材是通史体例,教材以时间为线索,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两大部分,教材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及对外关系等总揽其中,对于相关历史概念有着完整的阐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备老教材作参考,有利于师生完整把握新课程教材的历史概念,尤其对提高第二轮复习的效率有重要意义。

2.旧高考试题的许多命题技术和问题解答技巧仍为新高考所沿用,例如,材料的大量引入,题境的创设;在主观题中,设问的“大跨度”或“深层次”,注重问题的切入“角度”,解题强调“蜻蜓点水”“点到为止”;在能力培养方面,突出历史思维方式与习惯的培养。高考成为了“指挥棒”,师生要学会对教材内容的合理取舍并尽可能拓展与挖掘教材的广度与深度。

二、新课程改革以来,高考试题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并有效引导师生对教材的运用

1.从客观题到主观题利用材料设置题境、提供信息、或增加干扰提升难度。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有针对性选用材料,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帮助学生在教材之外拓展知识面并加深对教材问题的理解,再者,利用媒体手段,模拟历史情境,让学生得到“亲临”历史的感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进情感体验,实现新课程教材的三维教学目标,有目的地去契合新课改高考的要求。

2.新课程和新高考方案都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针对这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首先,鼓励学生在学习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高考试题的开放程度加大,例如,第41题论证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教材内容,积极开展一些多样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中的问题,提出问题,生成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升课堂活力。诸如,进行分组教学,让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习自主,组织多种形式及内容的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知识抢答,使学生能各抒己见,形成观点。再者,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必须了解学生,去除一些对正确运用教材的不和谐因素:①“中考”“学考”要求与高考严重脱节。各地的“中考”“学考”历史成绩都很好,95分以上的比比皆是。高分的炼成,一是教师对应考标“压缩”、“裁剪”教材编印资料,二是学生背教材、背资料。学习历史的方法是,平时不忙,考前忙,背背资料看看书就能得高分,这些用到高考就完全不灵了。②高三文科班历史课程及考试要求与“中考”“学考”冰火两重天,历史高考试题要求高、难度大,死记硬背是完全不能适应了,有少数学生几乎真能将课本背下来,却对高考能否及格都没有信心,总说选择题就是押宝,靠手性、碰运气。③有不少家长认为,历史课就是讲故事,考试容易,就是考前背一背书,高考历史考得好不好就是看谁更能背,社会与家长对历史课程的认识传导给学生,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与目标追求,不利文科班历史教学,更不利高考成绩的提高。因此,要切实改变学生传统的死记硬背教材,对教材抽筋、压缩、条块化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使师生与新课程教材及高考的结合更和谐、更完美。

3.高考试题注重考生对知识的整合形成概念。

例如,第40题。新课程教材分模块来组织教学的,由老教材的通史变为了专史。文科教学要实行分轮次教学并为每轮次教学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第一轮依据教材专史体系,充分挖掘教材深度,配用一轮资料,加强练习,进行导学。第二轮采用通史体例教学,串讲三个必修教材适当结合选修课程的问题,精选导学资料,正确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第三轮是回归教材,整理、梳理教材知识,构建考生知识体系,提升考试能力。三轮教学环环相扣,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对教材要不离不弃。

4.高考命题进一步淡化教材“本”的作用。

教材的主要功能变成为提供知识架构、引导学生思维培养、把握历史学习方法、认识历史规律的模型与示范。例如,要认识政治制度,去研读必修一,教材会告诉你选择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通过什么方法与手段,坚持什么样的历史观,用怎样的逻辑思维得出那些結论及历史规律,教材仅为师生引路。教师在教学中要精选教材内容,为学生示例示范教材,按问题相同性质、特点、作用及影响等形成“模型”式的成果,让学生随时分享。

总之,对教材使用深浅要有自己的分寸,对教材的一些非重点内容要大胆舍弃,不能在各章各节上均衡用力,更要以高考为导向,针对文科教学要求的实际,针对高考的实际,精心设计好每课时的知识目标、方法目标、能力目标。通过有效训练,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力争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作者简介:宛克炎(1964.7—)男,汉,湖南省新宁县,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