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与考生的转变

2018-10-13 10:24柳军法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创新素养学生

【摘 要】考生与学生一字之差却含义不同,本文所谓的学生是指在高中阶段学校学习的人,其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各个方面均有差异,但现在的学校教育主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共性,稍微缺乏个性培养,继而出现了千篇一律的在校生;高考则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通过高考考纲引领学生参加高考,进而区分不同层次的人员,因此我认为,平时应做一个合格的学生,考试应做一个出色的考生,所以学生向考生转变尤为重要,既需要教师的引导有需要自身的调整。

【关键词】素养;考生;学生;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140-01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明确了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可以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與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5项内容来概括。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育人功能,同时又在高考时突出“育分”功效,是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课题。

教育的功能就是在教的前提下育,在育的方面最起码应该“育”人品质,育人能力。“育”人品质就是育人,即先教育学生成人,成为社会公民,具有“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有用人才,中小学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锁定的八个核心德目是:忠、孝、诚、信、礼、义、廉、耻,意在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民族生命力的全新价值。可以说渗透于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教材落实对学生思想意识的教育。成为一个有信仰的人。

育人能力就是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做到育人与育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认知、分析、思维、归纳、创新能力。

通过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与考生的最大区别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简单的可以认为是知识迁移能力、思维能力、推理总结能力等。因此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既注重学生共性的培养,又关注学生个性的提升。针对每一个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注重个性化教育,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人。

通过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学会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服务社会改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学会理性思维,进一步升学深造。

通过上述三个过程的分析发现:第一种解法是同学根据知识内容按部就班的解题,也是教师基于大多数同学的学习而讲解的最基本方法,可以认为学生做题;第二种解法则是通过反应方程式前后比较,结合元素守恒应用关系式法巧妙解题的措施,可以认为学生向考生思维转变的做题方式;第三种解法是结合题给信息,寻找解题思路的考生做题方式。

所以,我们说学会学生向考生的转变,是认知的飞跃,是能力的提高,是素养的提升。

作者简介:柳军法,(1963-12),男,汉,河北邢台宁晋,特级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化学教学。特级教师,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任教,河北省百名名师工作室导师,石家庄市首批特级教师工作室导师,1983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化学系,石家庄市教学能手、学科骨干、学科名师,河北省骨干教师,石家庄市先进教研员,河北省群众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石家庄市教育科研专家库成员,河北省教师培训高中化学专家组成员。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创新与发展联盟理事,石家庄市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河北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学会会员。

备注:基于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积极心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的教学思考。

猜你喜欢
创新素养学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