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教学评价改革

2018-10-13 11:46于翔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新课程评价

【摘 要】教学评价改革是当前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教学研究中一个令人关注的研究课题。尤其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人们对教学评价改革的研究又呈现出了新的态势。但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教学评价存在教学评价主体单一,重教师轻学生;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全面性较差,重评定轻讨论;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以定性评价为主,重结果轻过程等缺点。提出应该建构多元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完善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全面性;操作中使用定量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新课程;普通高中;课堂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807.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152-01

一、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及存在问题

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的改革将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各个方面。我们在教研工作实践中组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时,经常会感到教师在评课时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1]。

1.教学评价主体单一,重教师轻学生。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要求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理应有多元的主体来实施,主要包括学校管理者、教师自身、同行、专家、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这种多元评价主体方式能够倾听来自不同角色的意见和呼声,既包括学校领导的评价,教师的自评和同行的互评,又有学生和家长的评价。评价重在评教师教的行为,而忽略课堂中学生学习的情况。

2.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全面性较差,重评定轻讨论。

现行的课堂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认知目标的达成,表现在特别关注学科知识的掌握,过分注重教材分的评价,尤其是课本上知识的掌握程度。由于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提高。课堂教学评价中“重智育,忽视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尤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缺乏重视。新课程的评价标准是以素质标准为主,三种标准结合的多元结构,即从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对新课程的实施进行全面的评价[2]。

3.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以定性评价为主,重结果轻过程。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单纯的量化评价会使教学现象表面化和简单化。教学活动是一个变化复杂的过程,单一的量化只会把复杂的现象简单化,无法从本质上抓到问题存在的原因,使教育过程中最有价值、意义的内容丢失。所以,不利于教师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重“定量”、传统评课关注教学效果而还忽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自身的成长,包括思想认识的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教学过程的感悟等。评课变成了束缚教师的手段,并导致教师教学行为的刻板化、划一化。这些现象的存在,使课堂教学评价失去了其应有的导向与激励功能,甚至异化为教学改革的障碍与阻力,严重违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宗旨。

二、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必要性

由于课堂教学评价是评价者对实施者工作价值所作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评价工作始终贯穿于教学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评价不仅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激励性,课堂教学更具有突出的发现、判断、提升三重价值。一方面可以通过评价来提供信息,使教师和学生了解到,教与学存在的优势和问题的所在,促使教师和学生进一步发扬优点,弥补缺失,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使教师对照评价标准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促使教师不断的调整教学观念,调整教学行为,完善和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措施

1.建构多元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多元评价是以创新教育的价值观作为价值基础,以开发学生和教师的潜能、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创新素质作为根本任务,以激励学生和教师不断超越自为本质,以目标多元、标准多元和方法多样为标志的教育评价[3]。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普通高中课堂教学评价的公正和有效,必须考虑评价主体队伍的多元组成。主体多元是指将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结合起来。

2.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全面性。

传统教育往往把评价的对象和内容局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忽视对学生非认知水平的评价。在这种评价观指导下,“学习成功”的主要标志是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进步,而学生其它方面的发展,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却被忽视了[4]。学生的发展不仅包括认知的发展,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各种能力的形成以及个性的发展。从多元智力理论看,智力包含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和内容也应该是评价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非认知水平。

3.定量定性评价相结合。

课堂教学评价其实是给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提供一种反馈信息。这种反馈信息既需要包括对课堂教学实际状况整体的、质性的描述,也应该包括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各种行为细化的定量记录,以及通过对细节的量化分析深入揭示各种行为之间的潜在关系和规律[5]。在量化过程中加上定性评价,这样可以改变纯粹量化评价导致教师教学行为的刻板化、划一化现象,同时也可避免量化评价导致的课堂教学评价失去其应有的导向与激励功能的负面作用。

参考文献

[1]吕利霞,张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我院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改革与实践[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3.

[2]温春玲.新课程评价改革简述[J].人教期刊,2003,2.

[3]潘永庆,孙文彬,路吉民.多元评价创新教育的有效机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23.

[4]蘭觉明,王丛轩.化学课堂教学评价应实现的“五个转变”[J].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9.

[5]范铭.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新探——《课堂观察记录表》的设计与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2,4.

作者简介:于翔(1975-),女,汉族,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学。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新课程评价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普通高中教育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