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古至今,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曾经多次对教师的标准、角色进行过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成为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要具有“四有”、要做“四个引路人”。要全面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好老师的标准与要求、角色与作用,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做好“四个引路人”。
【关键词】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081-01
在人类历史上、社会生活中,教师既是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神圣的职业之一。从古至今,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曾经多次对教师的标准、角色进行过定位。比如,《礼记》说:“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也曾经用“蜡烛”“春蚕”“人梯”“托起明天的太阳”“人类灵魂工程师”等话语比喻教师。这些说法都是有道理的,反映了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和期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成为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要具有“四有”、要做“四个引路人”。即广大教师要努力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努力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就必须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自觉地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把学生培养成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四有”:新时代好老师的标准与要求
在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与“四个引路人”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四有”是基础,“四有”好老师是“四个引路人”的前提和条件,“四个引路人”是目标,是“四有”好老师的体现和具化。只有成为“四有”好老师,才能成为“四个引路人”;也只有成为了“四个引路人”,才能称得上是“四有”好老师。因此,在新时代,教师首先要将“四有”作为标准,做一名“四有”好老师。那么,在新时代做一名“四有”好老师的具体内涵和基本要求是什么呢?
第一,做一名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这是做好学生“引路人”的根本。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教师教书育人的精神向导、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和工作部署贯彻到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同时要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
第二,做一名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做好学生“引路人”的前提。“师以德为本,育人品当先”。无数事实证明,教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教师在工作中、岗位上,一言一行,都要遵循师德规范;一举一动,都要做好学生榜样;既要当好传授知识、学识、技能的“經师”,更要当好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德的“人师”;要坚守政治底线、法律底线、纪律底线和学术底线,兢兢业业教好书,踏踏实实做科研,认认真真干工作,勤勤恳恳育好人。
第三,做一名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要掌握和具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广博知识和业务能力,这是做好学生“引路人”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说:“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在今天,好老师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特别是要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第四,做一名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这是做好学生“引路人”的关键。好教师对教育的热爱不仅表现在对知识的渴望、对真理的崇仰上,还表现在对学生的挚爱、对学生的尽责上。教师的爱心是有感情、有温度、有担当的。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四个引路人”:新时代好老师的角色与作用
学生是教师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学生成长成才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成为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教师就要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做“四个引路人”。应当说,“四个引路人”更具体的明确了新时代好老师的角色与作用,将“四有”好老师的评价标准与学生成长成才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了。那么,在新时代做“四个引路人”的具体内涵和基本要求是什么呢?
第一,提升人格魅力,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是需要人格魅力的。作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同时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格,引导他们弘扬和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提高理论素养,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学生要学习、掌握的知识无疑是多方面的,从思政课来说,当今要引导学生掌握的主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政课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教材的教学要求,探索适应教材的教法;同时要注重研究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教材“看活”、“备活”、“用活”,要敢于开放、创新、突破,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度,大力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第三,树立创新意识,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自身就要增强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善于开拓进取,这样才能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富有创新精神的氛围和环境,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索和创新的最大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为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善教的教师不但能授之以鱼,更会授之以渔;不仅重视学生一时一事的知识技能学习,更注重学生一生一世求知探索能力的培养。
第四,增强社会责任感,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影响着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的奉献精神熏陶着学生的奉献精神。教师不光是教给学生知识,也不光是训练学生探索未知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要有对祖国、民族、社会的科学认知,使学生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积极的生活状态和正确的人生态度。因此,教师应当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形成高尚的奉献精神。只有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富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学生。教师教育学生不仅要做一个正常的人、健康的人、阳光的人,更要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三、结语:争做“四有”好老师做好“四个引路人”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一脉相承、有机联系,形成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广大教师各方面、全方位的要求,这既是新时代我国教师群体所应有的角色定位和使命担当,也应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因此,从教师自身、学校到社会,都应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成为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标准与要求、新时代好老师的角色与作用的重要论述去协同努力、扎实工作。从教师自身来说,要把争做“四有”好老师、做好“四个引路人”作为从教的价值追求和毕生的奋斗目标。一个教师只有将时代、社会对教师的定位和要求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并矢志不渝地按照这个定位和要求去勤奋工作,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学校来说,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心关爱教师的各项政策措施,在师德師风师能建设上用心用力、抓细抓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从社会来说,要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地位待遇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与社会环境,形成激励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做好“四个引路人”的机制和氛围,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
作者简介:陈春莲,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高校德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