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8-10-13 11:46李杏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专业实践体系构建高校教育

李杏华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开始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学前教育者的需求出现急剧增加的现象。高校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其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可以从事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构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科学可行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从而培养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兼备的高素质学前教育工作者。

【关键词】高校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021-0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建设高素质的学前教育教师团队已经成为发展学前教育的重中之重。基于目前的学前教育情况而言,该专业毕业生的整体素质较好,理论知识扎实,但是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方面有所欠缺,无法灵活应对教育中出现的突发问题,这就需要加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课程的构建,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整体教育水平。

一、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基于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而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多数课程并未体现学前教育的职业特点,学生在“学”与“用”之间呈现脱节状态。理论课程的空洞、概念意义的抽象等问题,都严重脱离了学生今后的就业。部分高校的学前教育课程并未体现学前教育的专业性要求。

在课堂内容与考核方面,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从而忽视了具有体验性的实践教育。音乐、舞蹈及美术课程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枯燥,多数教师通过示范与模仿进行教学,缺失了学生自主创作与策划的环节。对于儿童心理发展以及学前教育原理等课程,多数教师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死记硬背课程的理论知识,缺乏组织性与设计性的实践教学,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要求的综合性师资需求。

2.学前教育的时间设置不科学。

现阶段,我国多数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都会在理论课程中增添一定课时的实践课程,每个学年增加2次左右的短期实习,学生毕业前会有一个集中实习的机会。实习实践过短导致学生的理论学习更加侧重于心死,无法真正锻炼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单一的理论教育无法促进学生在时间中探寻更深层次的联系,这就无法实现“学”与“用”之间的高效转换,造成实践能力薄弱的现象出现。

3.实践活动形式单一。

模拟教学要求教师营造幼儿园的班级气氛,便于学生更直接的融入到幼儿的教育工作中。模拟教学的开展不仅帮助学生对学前教育工作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帮助学生掌握了幼儿活动组织的技巧与方法。但是从教学环境角度出发,无论模拟教学的场景如何真实,仍然都会与真实的学前教育环境存在一定差距。学生无法真实的体验学前教育,从而束缚了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与发展。

二、高校续签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方式

1.教学课程设置。

课程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其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不仅要重视音乐、舞蹈以及美术等学前专业技能的学习,同时也要掌握幼儿心理、学前教育学以及幼儿园的组织与管理等理论课程。

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以训练为主,将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视为教学工作的终极目标。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科学设置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课堂的实践质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实现学以致用。强调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开展,重点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探讨与交流,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时间,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帮助。

2.模拟教学的开展。

模拟训练作为学期教育的必要途径,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幼儿园的模拟训练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结合当今幼儿幼儿教育的先进理念,提高学生的学前教育水平,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适应学生教育对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并亲手制作活动道具。这种课程模拟的开展增加了实践课程的体验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实现了“学”与“用”的融合,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创新能力。

3.幼儿园实践。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每周到幼儿园去进行观摩与实践,在理论知识教学基础上,帮助学生全面的了解学前教育,促进学生对幼儿园生活的理解。不仅能将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同时也能清晰了解幼儿园实践活动中各阶段的学习目的及内容。

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园内部的节日及活动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幼儿园实践中来。在每学期内设置幼儿园的保育内容及实施过程,全方位体验学前教育的工作,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转化为高素质的从业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从而形成健康的教育机制。

三、课外活动及专业技能竞赛

课外活动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除了常规教学课程的开设外,教师应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到实践课程中,将课内外的实践教学与集中训练课程向结合,适当增加技能训练与比赛活动,增加学前教育的趣味性,从而夯实学生的专业技能。丰富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各项技能,唱歌、弹琴、画画以及写字等,多样化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增加学生今后的就业几率。教师可以开设专门的表演课程,如儿歌创作比赛、舞蹈编辑大赛以及手工制作比赛等多样化的比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实训课程的参与热情。

总结

综上所述,因此,高校学前教育着的培养必须严格遵照“双标”的准则,构建完善的教育目标,科学规划教育内容,严谨对待教育考核工作。并对学前教育工作的开展加大监督与管理力度,确保学前实践教学课堂的质量。将实践教学课程的实现作为具体目标,将理想教育充分转化为实践教育的载体,打好学前教育工作的基础,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高校学前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小平.以實践能力为本位构建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体系[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18(02):67-70.

[2]杨秋.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及运行机制现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3]王冲.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0):92.

[4]步滕滕.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苏州大学,2016.

[5]郝慧男.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以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05):149-151+153.

猜你喜欢
专业实践体系构建高校教育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分析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