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卫军 李翠萍
【摘 要】将微课应用于实验教学,拓展网络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领域的应用,探究实验教学微课应用模式,创设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实验教学方式。
【关键词】微课;实验;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019-01
網络及信息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为教育行业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环境。实验教学微课应用是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是对教育的探索与改进。
一、微课的特点
微课是一种重点突出、内容精悍的微型视频网络课程,播放时间大概为5-10分钟,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的视频小课程,是用于集中阐述一个问题、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是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教学环节设计。
特点:①教学时间较短:微课以视频教学为主,视频的时长通常在5到8分钟,一般不超过10分钟,将教学的重要内容及知识难点以视频呈现,微课教学仅占用一小部分课堂时间。②教学内容针对性强:与传统课堂相比较,微课教学内容的主题比较突出,目的比较明确,微课教学应用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抓住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率。③教学资源容量较小:教学视频格式符合各大主流媒体的格式,容量大小通常在几十兆左右,学生可以将视频下载到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进行自主学习。④教学资源结构“情景化”:微课视频的主题明确,将文字转换为图片或动画,将教学内容转换成情节故事,利用多种形式展现出来。⑤教学反馈及时:微课视频教学时间比较短,不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教师将教学视频播放后,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并将难点知识、遇到的疑问在课堂上及时提出来,由教师进行深入讲解,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使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更有针对性,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1]。
二、微课适用于实验教学
1.适合微课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项目主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仪器使用、计算公式、结果分析、注意事项等固定模块,学科特点适用于微课。实验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实地示范演示和讲解大型仪器使用的规范操作和注意事项时,如学生接受过多的信息,会觉得眼花缭乱而显得力不从心,对于操作步骤复杂的实验项目亦是如此。因此,对于采用复杂的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多的实验项目,以及操作步骤多、界面多功能键多的大型仪器,特别需要专门录制微课程。
2.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兼顾不同区域学生间的差异、学生个体差异。
地区间教学水平的差距导致来自不同区域的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使有人认为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希望接触更多、更新的知识和实验技术;有人会感觉内容过多,课堂期间学习起来很吃力。教师通过课前上传微课程和微课程的主要构成素材的PPT等学习资源。可以立体化地展示仪器原理,实验原理操作过程等。学生提前观看微课程,通过随时学习、复习和巩固,缩小了学生间实验技术、知识点掌握的差距,更重要的是缩小了心理上的差距。还能减少实验过程中的误操作,在课后观看微课,还能起到对重难点操作知识的复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2]。
3.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在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学习能力、需求、精力,自定步调,控制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和学习量。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视频压缩与传输技术的成熟、移动智能终端的流行和微型化,为学生独立学习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个性化独立学习,如在等候、休息、走路、坐车时利用手中的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聆听或观看,学生还可借助微信、QQ群交流平台进行师生、生生的学习探讨、交流。
4.应用教学模式设置。
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课堂授课听讲、做实验、师生和生生交流、课后写实验报告。转变为:①看微课程等资源:学生观看微课程,学习氛围轻松,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师生、生生交流学习。②写实验报告: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程,在自主学习对实验项目理解的基础上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数据位置暂时空出位置。③师生和生生交流:独立学习和协作学习是微课教学的关键环节。在微课教学中,学生并非完全独立地进行学习。在协作学习环境中,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可利用课堂时间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寻求帮助。教师的角色从“传道、授业”转变为“解惑”。教师是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开发者、教学的帮助者,是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需要随时捕捉学生的学习动态并及时加以指导使学生便捷地获取信息。教师在交流中将有针对性的问题提取出来,让学生讨论,然后再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讲解相关知识。这种方式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④接受小测验:教师课前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设置成问题,注重问题的层次性、递进性,使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学习微课程等学习资源并在其中寻找答案,以任务驱动方式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让学生感觉到一定的挑战性,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⑤课堂回答问题:在学生观看微课程后10~15分钟集中回答问题,有助于提升学习气氛。实现了学生学习程度的公开化,对学习中发现和提出的问题通过师生、生生交流探讨和教师总结指正解决。⑥做实验:对在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也适时地进行提问交流。课堂实验活动是理论知识的延伸、深化,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学生观看微课程,减少教师的实验课堂讲授时间,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上,增加学生做实验、生生以及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和获得教师指导的时间,学思结合,行知结合。学生不再盲目而是知识内化后有条不紊地做实验,通过完成真实的实验任务建构知识,在反复的实验操作中熟能生巧。⑦完成实验报告:主要包括填写实验数据和进行结果分析。
三、应用时要注意的问题
1.微课程资源。
一是选取网上的开放教育资源,可节省人力、物力,但通常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思路不一致,或者由于实验仪器型号不匹配以及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等而需自行创建微课程。
微课程的时长既要确保问题讲解的完整性,又要控制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范围内,一般10分钟之内最佳。因为学生的视觉驻留时间一般在5~8分钟注意力更集中。
2.时间安排合理。
安排好实验课的课堂时间,利用课堂时间成功实现知识的内化,真正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微课应用于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
3.适用性问题。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微课应用于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要视学生特点、实验内容难易程度等而定。微课教学应用于实验课堂是需要学生独立学习和高度参与的课堂。当学生善于独立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时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主动学习性不强、不善交流的同学,效果就会差强人意。微课应用于实验教学更加适用于内容较多、难度较大的实验项目。
四、结语
微课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微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拓展。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赵卫军,王玉兰,陈默祺.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特点及关系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1-2.
[2]徐哲.促进微课在高校教学中应用的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2015,1:62-63.
[3]赵鲁华,曹冲振,王建春.高校微课教学推广策略浅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04:34-37.
作者简介:赵卫军(1959-),男,汉族,河南省开封市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