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建助推宜昌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8-10-13 10:24周朴华覃瑶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文创产业校企共建宜昌

周朴华 覃瑶

【摘 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城市文化是否符合新时代下新业态发展水准,從中体现了城市文化精髓与创新意识融合后的创意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创意离不开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应强化校企合作意识,充分依据行业特点,引入企业参与育人过程,构建基于校企共建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产业培育平台。

【关键词】校企共建;文创产业;发展;人才;宜昌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017-01

引言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同时,报告还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意转化与创新发展。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于传统的继承,而这并非简单的复古或延续,需要伴随新理论的建设,在创新和创造中赋予传统资源以新的时代内涵。

文化创意产业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近年来,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开始蓬勃发展,像由众多高校大学生参与创意设计的北京798、武汉824等艺术公园及台北故宫的“朕知道了”纸带,“翡翠玉白菜”伞,北京故宫的“千里江山图”文创系列、博物馆抖音创意视频等,通过创意和科技不同程度的把相关产业和文化链接在一起对文创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高校作为人才的培育基地,应提升整合社会化资源推进产教融合的平台思维,树立面向企业的办学理念、确立文创行业的主导地位、鼓励企业参与教育创新、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校企合作创新发展的最优路径。

一、宜昌文化创意产业现状

1.文化创意资源丰富。

宜昌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有着极为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这些具有历史积淀的物质载体、民俗文化、历史人物等都可加以运用进行创意融合,成为文创产业开发的资源,为宜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市场消费升势强劲。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人们在解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和温饱问题之后,精神需求与文化追求催生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文化消费结构也呈现出了科技化、个性化、时尚化和现代感等创意特征,人们对文化消费需求日趋刚性。

3.文创产业受到重视。

随着文化产业提升为国家战略,文创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宜昌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要发挥千亿文化产业支撑带动作用,把历史活化为故事,把资源转化为优势,加快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互联网等深度融合发展。2017年,宜昌市政府出台的《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对进一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全面提升宜昌的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制定了总体目标。《意见》指出,十三五期间,将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打造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重点扶持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以及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项目;《意见》从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激发原创活力、鼓励创新创业、培育创意人才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多项扶持政策。

二、宜昌文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宜昌的文化产业目前主要集中于旅游、演出、出版等传统发展方式上,尽管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差,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1.企业创意活力不足。

由于文创企业数量少、资源分散,加上政府激励措施不够、社会宣传引导不足,从而导致其集约度不高、规模小而弱、创新氛围不浓、创意活力不足。大多从业者对文化创意产业认识度还停留在生产阶段,其创意产品的开发、品牌建立、市场推广、价值挖掘、项目融资等方面都还很不理想。

2.文化创意人才缺失。

随着当代文化产业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出现了“研究速度赶不上产业发展速度”。由于文化创意的高端原创人才与专业管理人才的缺失,导致创意开发能力不足,发展定位不准,形成了宜昌文化资源大量闲置,没有激发出文化创意的内生动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仍处于初展阶段。

3.产业培育有待加强。

高校是产业培育的高地,不但培养人才也吸引着各领域最优秀的人才。高校在人力资源、理论研究、专业支撑等方面都具有自身优势,但目前又存在着对文化创意产业学科属性不明确、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设施缺失等方面问题。

三、促进宜昌文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借助政策优势,顺应时代发展,基于校企共建,建立创业实战指导与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创业基地建设,构建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机制。

1.抓住机遇探索改革,以校企共建促进文创学科建设。

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要培育“创意人才”,而且要突出“创意产品”,形成“产品转化”机制,以融合现代科技、互联网等使创意思维、文化内涵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服务业的加速发展,高等教育将进入新的转型发展期。

2.提高认识整合资源,以校企共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文化创意产业的急速发展,导致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通过加强对相关学科的资源配置进行整合创新,不仅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带来了新的突破点,更为带动相关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社会领域提供了新的拓展空间。

师资力量搭建方面可以采取一方面对内努力扩大年轻化、实践性强的教师队伍以及时获取最前沿的学术信息;另一方面,对外合作引入校外人才,以兼职和外聘的形式为教学把握新兴文化市场的动态。

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工学结合方式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并把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出更优质的适合企业实际需求的毕业生,让学生更早期的融入企业氛围,接受企业理念的熏陶,缩短员工与企业的磨合期,更好的提升企业竞争力,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3.创新发展众创空间,以校企共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成果转化。

文化创意产业的最大特点是其创意性,要敢于突破现有模式和改变观念,与新时代接轨。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企业获取到市场需求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共建众创空间将文化创意项目打造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平台与实践场所。并在其空间设立共创社群、主创团队、投创基金、众创空间等,使之成为一个小型社会市场,从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社会化和市场化,让学生从中竞争、成长,使其文化创意作品走出校园、走向市场,发挥价值。

参考文献

[1]宜昌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2017年1月3日.

[2]单霁翔.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经济日报,2017年12月24日.

[3]王志雄.宜昌市文化产业发展初探.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潘海生,王世斌,龙德毅.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职教论坛,2013年28期.

作者简介:周朴华,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院校管理。

猜你喜欢
文创产业校企共建宜昌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湖北宜昌卷
关于博物馆文创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和对策
高职院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的探索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