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媛
摘 要: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使我们国家的音乐教育事业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为了更好的去适应时代变化,同时进一步促进我国各地区音乐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国家把“2001年版”的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改整合,又发布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文对“2001版”与“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的四个部分内容进行了比较研究。
关键词: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音乐教育;比较研究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使我们国家的音乐教育事业跨上了一个新台阶,有力的转变了我国音乐课教师的传统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但是再其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更好的去适应时代变化,同时进一步促进我国各地区音乐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国家把“2001年版”的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改整合,于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问世了。本文对“2001版”与“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的四个部分内容进行了比较研究。
一、前言部分内容比较分析
“200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是10个,而“2011年版”则将其精炼到5个。并且,在“2011年版”对课程性质有了明确的定义,2011年版把音乐课程性质体现为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2011年版“课程性质”取代了2001年版“课程价值”,并且是第一次将“实践性”列入到音乐课程性质中的一个方面,同时强调学生要亲身去参加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去感受音乐的内容、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把学生的自身感受与体验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二、课程目标部分内容比较分析
“2011年版”的总目标相较于“2001年版”的总目标更加完整,具体。“2011年版”的总目标是以学生的角度去阐述:学生通过学习和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去探究、发现、领略音乐艺术魅力。学生要去学习并且要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其中,“学生要去学习并且要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一点在“2001年版”的总目标是没有的,这是经过了十年的课改后再一次回到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
“2011年版”和“2001年版”在课程目标上,是从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为出发点。
(一)比较“2001年版”和“2011年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第4条,“2001年版”: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而“2011年版”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在音乐的实践中,其实是离不开共同合作的,因此我们要在课程设计中,尽量多设计一些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音乐实践的项目,引导学生去和他人合作曲共同完成,逐渐的强化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2011年版”新增了一点是:通过系统学习母语音乐文化来更好的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所以,只有让学生系统的学习了我们本民族的音樂文化了,然后再去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比较学习和分析,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会更加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自己的音乐文化,当他们未来走出国门的时候,他们会很自信的向世界其他各国讲述我们中华音乐文化,让我们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他们感受到我们中国音乐文化之美。
(二)比较“2001年版”和“2011年版”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2001年版”的陈述大多数是站在老师的角度,而“2011年版”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在学生的角度来阐述。如过程与方法中的第四点:合作。“2001年版”: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而“2011年版”:能够与他人交流合作,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意识到以学生为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三)比较“2001年版”和“2011年版”的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对于知识与技能的目标,“2001年版”有4条: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音乐与相关文化。而“2011年版”整合为了3条: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虽然“2011年版”比“2001年版”少一条,但是让目标更加的精准,并且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
在音乐基础知识方面,“2001年版”是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要素,而“2011年版”则是学习并掌握,并加入了调式和节拍两个要素。在“2011年版”中,学生还需要掌握风格流派、演唱、演奏、识谱和编创的知识,而在“2001年版”中是没有的。
在音乐基本技能方面,“2011年版”加入了要让学生基本了解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以及学习演奏课堂乐器。这样不仅仅提高了音乐能力要求,更是体现了“2011年版”对学生创作能力重视以及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的趋势。
需要注意的是,“2011年版”提出5至6年级的一部分学生进入了变声期,教师应该给学生渗透一些嗓音保护小常识。我们现在社会生活迅速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大大提高,因此,有关专家和研究团队指出,现在的学生变声期已经提前了。所以,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该更加多多关注学生,多多关心学生的身体,帮助学生们正确度过这个过渡期。
(四)比较“2001年版”和“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部分
“2001年版”和“2011年版”把课程内容部分分了4个领域: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比较分学段内容标准,“2001年版”是感受与鉴赏,而“2011年版”则是改为了感受与欣赏。在“感受与欣赏”部分中的音乐表现要素方面:“2011年版”增加了“调式”这一音乐表现要素,而“2001年版”是没有的。“2011年版”音乐表现要素1至2年级,增加了要求学生能对二拍子和三拍子音乐做出体态反应的内容,3至6年级增加了音乐表现要素中学生还需要体验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的律动感内容。体态律动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新奇而且十分有趣的一种学习方式,建议教师可以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用肢体动作来表现自己的音乐感受,当学生听到音乐中低音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放松自己的身体,把手平放在自己的双腿上面;当听到中音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把双手合十放在自己的胸前;当听到音乐中的高音部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把双手举过自己的头顶,让学生通过体态律动更好的音乐中音调的变化特点。
在领域二中的“表现”方面,特别是在演唱方面,“2011年版”要求1至2年级每学年都要学习歌曲4到6首,其中有1到2首要是我国的民族歌曲,并且3到6年级还需要学唱京剧或者是地方戏曲唱腔的片段。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以及继承和发展。
“2001年版”在领域三是即兴创造,而“2011年版”则改为即兴创编,创编相比于创造来说更加贴切于中小学音乐教学实际。在“创造”部分中的创作实践方面,“2011年版”在3至6年级的阶段增加了“让学生尝试着用图谱或乐谱记录音乐和声音”这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人们爱音乐,不管是什么音乐,特别是在3至6年级这个阶段,学生是十分喜欢哼唱的,但是学生在唱的过程中会偶尔出现一些节奏或者歌词不准确的现象,图谱是将音乐变成了十分有趣和生动的视觉形象,变抽象为具体的形象,当学生用图谱记录下音乐时,使学生更好地明白了音乐所表达出来的内涵。
(五)比较“2001年版”和“2011年版”的实施建议部分
比较“2001年版”和“2011年版”的实施建议部分中的教材编写原则部分,两个版本都是6个原则,但是“2011年版”把学生为本的原则放在了教材编写原则的第一位,这样的修改再一次告诉我们教育要以人为本,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
比较“2001年版”和“2011年版”的实施建议部分中的教学建议的部分,“2011年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中增加了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要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整合,把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有机融合在一起。
“2011年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中,表述的是: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而“2001年版”则是:运用现代教育技術手段。两个版本之间的区别就是“2011年版”增加了“合理”,确实,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让我们的音乐课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富有色彩,让一些比较枯燥无谓的知识变得简单又有趣味。但是,“2011年版”增加了“合理”二字,肯定还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当初笔者在实习学校实习的时候,当时还是在讲台下听课,老师在讲台上放映教学课件,学生也在观看。但是,当课件播放时,老师也跟着学生一起看,完全没有关注到有学生举手要提问,课后我就问那个上课举手的学生是要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说他看到老师在课件上播放的图片想到了自己去过,想跟老师和学生分享一下。当我听完这个学生的话后,我也进行了反思。现代教育技术的确是方便了我们的音乐教学,但是,教师如果一味的依赖多媒体技术,而切断了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和互动,那就会事得其反,老师在课堂上也没有发挥好引导作用,学生学习的内容也不扎实,更甚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把学生放在一个主体位置,长期这样必然会使音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参考文献:
[1]刘欢.《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及教学现状探析》,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14年4月版.
[2]高洁.《对201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的研究与思考》,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5月版.
[3]顾万超.《新课程标砖下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综合能力》,《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月版.
[4]苏怡多,路瑞.行走新的轨道,谱写新的篇章——《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01版与2011版的比较分析,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11月第6期.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国音乐教育特稿.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