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蕴含丰富的教学价值,教师应该从品德、社会,家庭等多角度开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的教学价值,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与训练,让学生学得品德知识,习得品德能力,获取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规律,得到多元多维的发展。长期以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普遍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教师难教,学生厌学,教学情况用“挣扎着前进”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情感教育
笔者觉得,造成品德与社会课尴尬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体制方面
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教师、学生都是在逐渐的适应过程中,再加上历年小学毕业考试中不考品德与社会,笔者们荣昌区从2016年才开始考试,而且占总分的比例很小,给学校、教师、学生的感觉就是意思意思,这也许是师生轻看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原因吧!
二、家庭方面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占90%,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龙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正因为如此,家长们对子女的学习要求高,强迫他们死记硬背。另一方面,现在父母离婚、赌博的现象非常严重,这对孩子们的心灵伤害很大,那么课堂上老师讲的什么尊老爱幼、从小养成良好形为习惯等等对心灵已经被歪曲的孩子就不管用了,这不仅降低了学习上来自家庭的期望值,而且助长了学生对品德与社会学科的一些观念的错误认识。
三、社会方面
腐败、不正之风的存在和影响、使学生感觉理论与[实际脱节、反差大。再加上各种政治活动和集体活动中的形式主义,甚至弄虚作假,使学生认为品德与社会课“假”。这严重损害品德与社会课的可信度。
四、教学方面
在应试指挥棒下,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老师勾画出条条款款,学生摇头晃脑地背,这能不枯燥吗?
以上种种情况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想:高水准的教学艺术才能体现科学的课程教材,先进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真正的实践价值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意识,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特别注意情感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注重科学性,坚持以理服人,在“透”字下功夫。在教学中不停留在教条条、背条条上,而是着重从教材的逻辑结构上,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上,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层次水平上考虑,尽可能地把道理的来龙去脉讲透彻,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法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增加了知识的可信度,使学生不仅口服,而且信服,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調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情感上把品德与社会真正当成一门科学严肃认真对待,在这种情况下,教与学的对立就容易得到统一了。
增加趣味性,尽量做到以情动人,在“活”字上下功夫。教学中,自己要充分投入,始终保持高度热情,以“情”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同时,除了课本上的事例外,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例子,深入浅出的讲清道理,使学生感觉学习既不枯燥,也不神秘。课堂“活”起来,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勾通,情感共鸣就能产生。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就能增强,自己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学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进行。
寓教于乐,在“乐”字上下功夫。配合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自笔者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笔者除了组织学生认真学校的每项活动外,还先后组织了社会调查、义务劳动,同时,还组织了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诗歌创作朗读会、歌曲欣赏会、漫画创作展评等活动,还成立了“求索”课外活动小组,专门学习讨论学生中感兴趣的话题,同学们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才干,而且感受到无比乐趣。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笔者教学能力,推动了教学工作。
理论联系实际,在“用”字上下功夫。学生都不会反对品德与社会教材上知识的正确性,他们之所以缺乏学习动力,是认为学来没有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调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笔者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举例时注意结合国内外形式及各种热门话题去分析,还组织学生分小组轮流定期向全班同学汇报国际、国内大事,并作时事述评。促进学生主动去关心社国前进步伐和世界的风云变幻,感受爱国不是一句空话,祖国跳动的脉搏与个人命运的息息相关。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政治敏感性,而且他们还真正地体会到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看问题才能更深、更透、更远,体会到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笔者们在对改革开放的评价问题、党的领导在新时期的作用和体现问题、中东问题、中日中美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上,通过学习、讨论,基本达到共识。同时,还注意联系学生实际,有很多同学都反映在学习了辩证法以后,在如何对等待困难与挫折、顺境与逆境、理想与现实等问题上收获很大,给自己增添了前进的信心和动力。感觉理论知识的学习太有必要,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看来,师生亲切感的增强,推动了教学工作的开展。
坚持正面教育,在“育人”上下功夫。教书一定要与育人想结合,品德与社会课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更要求如此。首先,学生的成绩可以有差距,但绝不能因此把学生划等级,更不能歧视所谓的“差生”。任何人都需要肯定的,成绩差距只能说明一方面的问题,而且也不是绝对的。对“优生”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提出新的要求,如: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避免盲目骄傲;对“差生”,除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外,还要尽力去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有些“差生”思想特别活跃,其中不少错误思想,但是只要能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事实证明也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他们的学习。另外,坚持正面教育,除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外,还要允许学生保留个人看法甚至是错误意见。品德与社会课虽然担负着思想教育任务,但思想教育绝不是光靠品德与社会课就能解决的,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品德与社会课教育过程中还要处理好理论知识和学生的活思想之间的矛盾,笔者的做法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帮助分析归纳,用所学知识为指导去辨别,一般情况下,可以达成一致意见。如果不行,允许保留,适当时候再提出来讨论,随着学习的深入,认识水平的提高,问题基本可以逐步解决,也可与学生个别交换意见,促进其主动、积极思考问题,探求知识。这样做,使学习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并且通情达理,他可产生一种向心力,使学习在任何情况下,不放弃对真理的追求。
由于笔者在教学中注重了情感教育,使得学习的厌学情况有了很大改观,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了品德与社会课。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社会“真”课堂的实践[J].李国林.基础教育研究.2018(06).
[2]谈如何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J].张丽.中国校外教育.2016(32).
[3]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开展策略[J].赵璐.中国校外教育.2017(27).
[4]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电子书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黄智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24).
[5]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与评价策略[J].蒋夷菊.教育教学论坛.2016(14).
[6]思想品德与社会教学三部曲[J].张龙君.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6).
[7]善学习,重感悟,促发展——如何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J].陈友水.华夏教师. 2016(09).
[8]巧用多媒体技术,打造品德与社会学科活力课堂[J].王文婷.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 2015(03).
[9]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J].刘存棉.学周刊.2015(11).
[10]品德与社会翻转课堂教学建构[J].张文萃,郑航.中小学德育. 2015(05).
[11]潘茂春.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0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