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技术应用型院校毕业生所需能力现状及研究

2018-10-13 11:54姚伟春王月红
青年时代 2018年24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姚伟春 王月红

摘 要:技术应用型院校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多元化办学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一支高等教育生力军,是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的普通高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技术应用型院校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身的优势和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就成为了严峻而现实的任务。本文在对应用型院校毕业生现有能力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型院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现状,从而对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构成进行阐述与分析,最后探索出提升应用型毕业生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技术应用型院校;能力特征;人才培养

截至2015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852所,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3647万人,比2010年增长17.5%。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40%,比2010年增长13.5个百分点,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①。我国本科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类型不断变化的过程,也是应用型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

1998 年第 3 期《江南论坛》中《应用型本科应重视创造性培养》一文首次提出了“应用型本科”的概念,此后,相关的研究开始大范围展开,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应用性本科教育也悄然起步。在当前的高等教育研究与教学中,绝大部分是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笔者所在的单位上海DJ学院提出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实施“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坚持“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指导方针,贯彻落实上海市政府对行业所属院校“明确定位、办出特色、强化内涵、服务行业”的指示要求,面向先进制造业及其相关服务业,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通过产学研深层次、制度化合作,努力打造具有技术应用型本科内涵实质和产业大学属性特征的教学型、特色型高等院校。本文通过对技术应用型毕业生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调查思路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和方式

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式,问卷发放对象为上海DJ学院毕业生、来校参加招聘会和宣讲会的企业等。同时利用假期走访企业对部分用人单位和校友采用访谈法同时结合问卷调查的方式。

(二)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重角度设计,主要包括对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职业状况与职业素质、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反馈和建议等进行调查。

(三)调查目标

了解企业用人规划,特别是对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同时了解企业对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和要求,获取企业和毕业生对高校教育教学的反馈和建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毕业生反馈情况看,毕业生们认为在校期间最需加强的能力和素质是团队协作能力(14.63%)、人际沟通能力(10.96%)和业务知识水平(9.99%),其次为心理素质(9.74%)、组织协调能力(9.67%)、解决问题能力(9.06%)、学习能力(6.60%)、实践动手能力(6.17%)、敬业奉献精神(5.64%)、思想道德(5.53%)、创新能力(4.57%)、身体素质(3.85%)、人文素质(2.32%)。

从企业反馈情况看,DJ学院毕业生相比于其余同类高校毕业生优势方面主要体现在表达沟通能力(15.30%)、解决实际问题能力(14.75%)、责任意识与敬业精神(14.21%)、团队合作能力(12.02%)、适应和应变能力(10.93%)、理论功底和专业技能(8.74%)、学习领悟能力(8.20%)、独立工作能力(6.56%)、创新能力(2.73%)、英语和计算机等应用化能力(2.19%)、国际化视野(0.55%)。

与此同时,我们还邀请企业分别就12项人才评价指标进行打分,这12项评价指标分别为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技能、人文素养、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道德修养、身心健康、职业操守、英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根据汇总结果,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动手实践能力、身心健康、劳动纪律观念。

从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技术应用型院校毕业生在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创新能力、国际化视野、基础知识及应用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结合本次调查统计结果,并参考吴智泉老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些思想和方法②,将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基础知识、价值观和职业素养、个人关键能力、工作领域的系统能力四个方面,见表1。

第一个层面是基础知识。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内涵和界定,应用型本科毕业生重点掌握基础学科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基础知识、经验性和工程过程知识,同时对哲学、历史和社会学等知识也要有所了解。

第二个层面是价值观和职业素养。价值观是指能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的价值标准并能够依照正确的价值准则做事,同时还包括勇于承担责任、崇高的理想和追求。职业素养则涵盖了工作态度、安全和质量意识、职场礼仪等正确的职业信念和职业行为习惯。

第三个层面是个人关键能力,主要由基本能力、发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部分组成。基本能力主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认知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发展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更新知识能力、适应能力、科研和创新能力等。社会能力则指为人处世、交流沟通、组织管理、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第四个层面是工作领域的系统能力,包括环境认知、调查归纳、方案设计、实施控制等。工作领域的系统能力是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特色,不仅要有国际化的视野,还要用所学知识来处理和解決工作问题,涵盖了方案的设计和运行、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调整、结果的评估和优化。

三、应用型本科生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从上述分析和能力结构可以看出,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能力是多维的,对应用型本科生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重要工作,接下来对应用型本科生的能力培养有几点思考。

(一)技术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

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既懂理论技术知识,又掌握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建立双师型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发展目标,可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积极引进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人才;第二,聘请兼职教师,主要是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等,以解决现有师资实际经验不足的问题;第三,对已有的师资进行实践培训,并通过考核确定其上岗资格。

上海DJ学院一直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关键。在师资队伍结构上,非常注重根据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需要,努力提升“双师型”师资的比例,不仅从有关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其他高校己聘请多名兼职教师,以建设满足创新型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需要,还积极鼓励教师通过产学研合作承接应用性课题。此外,为了改变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学校出台了青年教师校外挂职锻炼的政策。学校每年选派一批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全脱产挂职锻炼,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学校“双师型”队伍建设和教学科研的推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大促进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

(二)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的优化整合是关键

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的同时要更加注重通过学科带动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而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也要服务于专业的建设与发展③。因此,我们要紧密联系地方实际,紧跟市场需求,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方面有所突破,形成自身特色与品牌。简而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要坚持瞄准市场、针对应用、错位发展、培育特色、强化优势。同时专业设置要具有行业、职业或技术的定向性和地方性,关注区域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专业方向需求的变化,及时增设市场急需的应用型专业,以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上海DJ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主动适应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战略需要,加强学科建设的总体规划,结合国家和上海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上海电气的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办学优势,学校将学科建设定位在以工学为主,重点建设能源装备技术学科群,相应发展生产服务学科群和技术文化学科群,计划建成一批技术性学科和专业,使能源装备技术学科群建设水平位居上海前列,在全国有较大影响。以此来推进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三)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培养探索是创新

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要求。就具体的人才素质和能力要求而言,

应当是培养具有国际态度和意识,有突出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外语公关、合作能力,能参与国际交流和竞争的高等应用型人才。浙江科技学院“二个二”、“三个制”、“五个重点”④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二个二”,即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实行“二个实践学期制”和“2+ 3”国际合作培养。“三个制”,即在教学管理制度上实行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和记能力学分制。“五个重点”,即在人才培养的内涵上突出“加强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鼓励创新,发展个性”。

中德智能制造学院是上海DJ学院在上海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强国际化的重大举措。为契合“中国制造2025”“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大背景及上海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上海DJ学院引入優质德国办学资源和人才培养模式,精心打造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学院的目标是:服务上海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建设战略需求,与德国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深度合作,产教融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适应智能制造领域国际化竞争的优秀现场工程师。未来,学院将成为上海智能制造领域中德合作、产教融合开展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地;成为上海借鉴、吸收、创新德国智能制造优质教育培训资源的示范基地。

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具有自身的基本特质:第一,定“性(质)”在技术,主要是高新技术;第二,定“(面)向”在产业,主要是面向先进制造业;第三,定“(规)格”在复合,主要体现在知识和能力的复合以及多学科知识的复合;第四,定“特(点)”在实践,主要通过技术实践活动形成技术能力。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研究范畴,本文对人才能力的研究存在着局限性,仍需继续实践探索和完善。

注释:

①教育部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609/t20160901_277284.html.

②吴智泉.应用型本科人才能力特征调查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

③夏建国.技术本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7.

④冯军.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

参考文献:

[1]谭璐星.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北大学.2011.

[2]霍振霞.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2.

[3]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焦健.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5]杨素明,贾桂芳.应用型本科人才能力的评价性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

[6]黄忠东.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能力结构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

[7]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专业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08.

[8]钱国英,徐立清,应雄.高等教育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