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润南
摘 要: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之魂,国家的长治久安、蓬勃发展离不开教育。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大爆炸时代的发展,给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能让高校教育管理能够应时而变、随势而制也是当今应当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问题;创新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深化改革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等学校作为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人才培养和输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高校教育管理也充满了各种机遇和挑战;专业性、学术性和创新型人才都是现今社会迫切需要的稀缺人才,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与高校教育管理的发展必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近几年,高校的教育管理问题突出,甚至高校作为诉讼对象多次被送上法庭,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相对复杂,出现了各地区、各层级、各领域的不同的典型性与非典型性问题。那么我就对我国当代教育现状中存在的一些典型性问题做以分析:
第一,高校教育管理理念僵化。中国普遍存在的就是应试教育,学校的教育工作也都围绕着高考和各级统考的指挥去应对,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数作为考核学校的重要指标,于是产生了许多固定的“高分学生”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在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中十分明显,特别是在高考的体制下升入大学的学生思维没有那么开放,局限性较强,而高校中的教育管理理念同样也局限于这样的思维模式,学校过多的将成绩的高低作为各类评选和推荐的绝对性指标,忽略了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个性,难以让学生发挥其自身的创造性,从而扼制了真正的创新型人才,出现我们社会上常说的大学生普遍“高分低能”、“高学历、低情商”等等。同时,这种教育管理理念也过分扭曲了考试的功能和价值,考试只是为了检测和反馈,从而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服务于教学,分数只是作为一个标准。而过分的强调“分数决定一切"的选拔模式,也让许多學生却将其本末倒置,以至于出现了在各种考试作弊的不良风气,出现失信行为。
另一方面,现今社会是依靠创新和多元互动相结合的模式发展,而固有保守的传统教育管理理念按部就班、思维僵化,导致里高校教育管理理念与整个社会发展的潮流和主旋律出现脱节,无法去提升国家核心创新驱动力高歌猛进式。这也是高校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对滞后的原因。
第二,高校教育管理资源分配不均衡。一方面是物质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必然是以这些物质资源配置为依托,而对于不同高校,甚至同一高校、不同的学科专业,由于资金不充足和教育管理的差异造成配备的技术设备和基础设施存在一定差异,重点高校由于教科研实力强就会得到更多资金支持,非重点学校由于各方面实力较弱没有充足的资金和设备支持,就造成了高校之间整体水平差异越拉越大。
另一方面是教师资源的分布不均衡。根据地域的不同,教师资源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优质的教师资源更多的集中在重点高校或者“双一流”院校,便于他们利用充沛的学校物质资源、教学资源来进行科学研究。根据有效调查分析,相对来说北上广或者一线城市的教师资源配置明显高过其他地区,而相对偏远地区的师资力量更加溃泛。
由于高校教育管理资源的配置不均衡,严重阻碍了我国高校的前进与发展。
第三,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结构过于复杂。从现今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来分析,普遍出现的情况是主客体本末倒置,办事效率低下,程序复杂繁琐,各行政部门存在权责不一的情况。首先,在高校当中,学生和教师应该始终是主体,而行政管理人员应当是客体,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工作人员。其次,由于办事程序过于官僚化,管理过程中阶梯化分层明显,办事效率较低。再次,管理部门的权责不统一,导致了大部分管理仅仅流于形式,无法切实落实。最后,在这样层级化、复杂化的管理模式下不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健康发展。
三、高校教育管理优化转型的具体对策
(一)优化高校教育管理理念,摒弃繁琐的形式主义
高校教育管理理念是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基础。首先,高校教育管理理念要始终与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一致。其次, 要创新教育管理理念,保持管理理念的科学性与实效性,符合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为社会培养需要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再次,要明确自身的战略布局,根据自身实际,科学定位学校发展目标。同时,要摒弃繁琐的形式主义,转变教育管理观念,明确主体、客体关系,建立健全健康、高校的管理模式,切实将高校教育管理做好、做实、做细。
最后,坚持民主管理,推进民主治校。通过定期召开校委会、校长办公会、教师代表大会等多种参与形式,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和话语权,切实让教师参与到自身的管理当中,让教师群体、学生群体的诉求都能有渠道反馈和解决。制定学校详细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保证大事小情共商讨,实施校务公开,增强学校管理透明度,提高民主参与度。
(二)优化高校教育管理资源配置,推进信息化管理
第一,加大政府对教育管理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同时倡导“校企联合”新模式,吸引资金的流入用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科研项目的启动基金,互惠互利,不仅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学校建设,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实践平台。第二,要完善教育管理中的监督体制,真正做到让权力始终运行在阳光下,提高教育管理的水平。第三,21世纪是个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也因具有涵盖内容多、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等被世人所接受。而这一形势应用于教学上便表现为教育工作的信息化。推进教育工作信息化,构建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情况下,根据各学校现有条件,结合学校实际,优化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信息化、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推进学校 “宽带网络校校通”和“校信通平台”以及“两微一端”的建设和应用,以及网络化办公系统、开发校园新媒体平台的运营等。这些设备的配置也为新课程改革和创建“双一流”的顺利实施推波助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优化资源配置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举措,是促进高校教育管理高效化、优质化的重要手段,同时,也符合社会发展潮流,能更好的为社会输送素质高、业务精、专业强高精尖人才;另一方面也能给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科研资源,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三)优化高校教育管理体系,强化评价机制建设
高等教育管理是学生信息的管理,同时还包括知识产生、传播、应用以及再创新的过程管理,即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首先,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于脱离学生实际学习生活的高层当中,而是将大部分管理的自主权给予学生管理的直接参与,甚至一部分可以下放给学生自身,让他们能自主管理,参加参与性,提高爱校意识,同时,由此做出的决策更符合学生的真实需求,减少管理过程中不必要的机构存在,提升了高校的管理效率,也避免了管理层阶层过多,办事流程冗杂的情况;其次,学校要明确每个职能部门的职责,责任到人,确保权责统一,运行管理透明化,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采取激励奖惩手段提升管理人员办事效率,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向精细化、标准化管理迈进。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借助现代互联网构建高校行政、学术管理平台,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使得管理体系能够更加凸显学生需求,更加有效地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评价机制,不仅仅是对教师授课的评价机制,还要有对学校教育管理的各方面评价系统,保证学校教师、学生反馈问题有渠道,问题反馈有回复。以此来激励教师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激励学校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高等院校作为全社会人才的培养聚集地,担负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使命责任。高校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教育管理问题,需要始终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常抓不懈,打好教育改革的攻坚战。因此,高等教育系统必须制定高效严谨的管理模式,跟紧时代的步伐,以及社会人才需求的转变,进行及时的调整,弥补现代高等教育管理在理念、体制以及资源上的漏洞,不断地优化高等教育管理,整体全面的推进教育管理的各项工作,把管理工作做实、做细、做强,为把学校办成充满人文情怀、充满人格魅力、充满青春活力的现代化学校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