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璐
摘 要:基于“大思政”育人理念下的独立学院教学改革,就受教育人才的主体特殊性而言,需要在校教师转变自身理念和身份,积极调动独立学院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改变培养模式和确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树立先进典型代表;注重教育模式的创新,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桎梏,实现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学生培养工作,深入挖掘、悉心指导以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大思政”育人理念
独立学院在当代社会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对我国高等教育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补充。根据我国提出的“大思政”育人理念,对现有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新、探索。这就要求独立学院的教师具备“大思政”育人理念,以及将其运用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式当中,并结合独立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工作。
一、“大思政”育人理念
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至今,受到了多方教育理念的影响,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和谐社会构建。从而推出了“大思政”育人理念,并秉承着从全局出发,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认知,在根本生改良大学生思政教育方法。“大思政”育人理念“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发展”为哲学基础,将其工作的核心思想定义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并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为方法论来指导思政工作。
“大思政”育人理念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全新的改变,是具有广泛参与性的一种思政教育模式。是一种全校师生都必须参与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无论专职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专职教师、党政干部、辅导员教师、学生自身等等都是“大思政”育人理念的组成部分。在“大思政”育人理念下学生的教育管理,不仅要强调其主观能动性,积极调动其自身的学习思政课程的兴趣,更是要通过加强其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的修养。在教师与学生、领导等多方面之间寻求互动,使其良性化、合理化、自动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大思政”育人理念应有学院党委书记带头,由各级党政部门、学生工作教师、专职教师作为直接负责人和实施者,统筹规划、逐步逐级完成。在网络化十分发达的今天,思政教师与专职教师、辅导员老师、党政干部也要实现“大思政”育人理念网络化、现代化,从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实时的思政教育。拓展思政教育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时间,改变原有的上课思政,下课思玩的错误认知,真正扭转思政理念形式化的问题。从学生在校时间入手,将“大思政”育人理念融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把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真正落实到实处,真正做到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符合“大思政”育人理念,将知识学习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把精神生命的互动与“问题的解决”和“意义的追寻”结合起来。
二、结合大思政育人理念培养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的学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更加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更加活跃的课堂气氛;更加天马行空的行为方式;这些都是独立院校学生的优势,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独立院校的学生自律性、自制力、毅力、文化课基础等方面相对薄弱。所以为了更好地树立独立学院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使其在现阶段的认知和思维能力,得到良性的引导和持续有效的发展。现代思政教育不仅背负着教书育人的基本功能,还承担着学生身心健康等其他功能,现代独立院校“大思政”育人理念任重而道远。
“大思政”育人理念是要做到全体、全面的思政教育,是要从每名教师做起。“大思政”育人理念下专职教师与思政教师、辅导员教师应互相配合、同舟共济。将“大思政”育人理念全方位、立体化的体现在学生在校的生活、学习、娱乐等各个方面。专职教师应转变自身认知与身份,通过实践“大思政”育人理念,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真正做到二者兼顾。而辅导则是更多的时间与学生生活方面接触,对学生更为了解。更应通过这一便利条件在生活中将“大思政”育人理念推行下去,使之可持续化、生活化。
在独立学院蓬勃发展,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当代社会,专职思政教师的数量难以与学生的增幅相适应。专职思政思政教师在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思政课时不足,独立院校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理解、认知不足等等也是摆在“大思政”育人理念面前的一道难题。只有创新和改变现有的思政教育模式,积极调动思政教育力量优化思政教育体系,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将思政课程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将思政课程与学院活动相结合;才能打造出独立学院的思政教育体系,构建出以学生辅导员、专职讲师、班主任老师、思政教师、学院领导为组织构架的思政教育力量。逐步实现思政教育的立体化、互动化的模式。并且将学生党员、学生干部、骨干分子、班级干部等人员发展成为思政教育的典型,起到积极的榜样作用。
利用独立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实践与思政相结合。积极促进校企合作,从企业中学习先进技术,从“大思政”育人理念学习拼搏动力。利用教学、实习、育人等多方面培养,是学生真正的从实践中明确人生的目标与理想,为“大思政”育人理念提供更加积极可靠的助力,以及填补体制内思政课教学的局限性造成的空白。使这一模式系统化、常规化,从而发挥它的最大功效,则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三、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1.真抓实干,在独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中,首先就要秉承我国传统教改问题的优良传统,真抓实干的找到问题所在。通过思政教师自身寻找原因,将独立院校的思政教师教学是否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是否具有成效作为思政教师的评价标准。将专职思政教师的视角模式是否符合新形势、新局面作为实施准则。独立院校的思政教师不仅要在思政教育改革中有效的推行“大思政”育人理念,更要稳步有效的从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研究,细化教育步骤,由浅入深的了解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
2.改变教育模式,传统思政教育模式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学生的思政教育课程与实际学习差距过大,造成了独立院校学生对思政教育、思政教师的错误认知与理解。学生不爱学,也打击了思政教师的授课热情,造成了恶性循环。所以改变教育模式,通过高质量的课程模式入手,在课堂授课方式中改变,使原有单向输出变成双向循环。让学生与教室之间形成互动。减少纯粹的理论讲解,利用更为生动具体的案例分析,将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利用情景化演绎和实践拓展,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思维维度。使其不再受困于课堂本身,将校园公益、学生活动、实践学习都打造成为思政教育的課堂。
3.明确教育核心,在学习中要讲求核心,使学生明确自身的立场。明确爱国主义精神、职业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概念的核心意义。通过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明确奉献和付出带来的乐趣。
4.打造全方位的思政教育体系,由于全国思政教育教师的缺乏,以及思政教育教师专业性的局限,导致了独立院校教师对于思政教育模式改变的力量匮乏。而只有借助专职教师、辅导员教师、班主任,以及各级党委、党支部领导的全力配合和积极投入其中,并辅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等,全面打响我国“大思政”育人理念的战役。将思政教育体系打造的更加立体化、全面化,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思政教育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单绍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
[2]刘万英.新形势下高职生思想特点和思政课教改的探讨[J].广西工贸职业学院学报,2005(3).
[3]翁铁慧.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队伍建设的理念与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