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淑清 杨柳
【摘要】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但由于采用的是相对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在食品微生物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上不够紧密,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从食品微生物课堂效率、教学模式现状的分析入手,深入探讨了具体的有效改革措施与方法,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更好地培养食品科学和食品安全类专业高素质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学 实践 现状 改革
【基金项目】2018年长春大学重点建设课程项目,项目名称:食品微生物学重点建设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247-02
食品微生物学的课程开设旨在培养食品安全专业人才,研究食品和微生物之间的联系,为人们提供更好、更多的食品。但是,从教学实际来看,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效率无法提高,难以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所以,当前的食品微生物课程教学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从教学观念开始转变,结合全新的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与时代同步、与需求同时的教学环境与氛围,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
一、食品微生物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食品微生物专业课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存在部分教师所设的教学目标不明确的现象,偏离了对学生利用微生物基础知识进行微生物发酵及微生物检测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为了追求课堂高效性而压缩教学时间的情况,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和记录,失去了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的机会。另外,在课堂评价上也缺乏相应的体系,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不高。教师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缺乏实践方面的客观评价,并不能全面地反映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及学习能力的优劣。凡此种种,都是当前食品微生物专业课程教学中现实存在的不足,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将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学生能力的提升。
二、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鉴于上述现实存在的教学问题,笔者认为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想要获得理想效果,培养更多的专业化人才,必须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几方面逐一突破。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是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由此出发,教师可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新。以实验教学法为例,教师可采用课堂实验和课外实验结合的方法加强实验技能培训。课堂实验要求教师进行实验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详细讲解后,用多媒体将预先录制的实验过程向学生播放,使学生初步了解实验过程、实验步骤,总结仍不明白或是记忆不清楚的地方,接着通过教师演示与学生实验的方式,进行实验信息交换和实验总结,帮助学生修正实验中的错误,让学生能够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掌握正确的实验技能。必要时还可以进行课外实验,如水中微生物的计数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讲解并辅以黑板板书,这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教师现场发挥和有效控制教学进度,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鉴于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转变自身角色,采取各类手段和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例如,课堂讨论。在讲到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迟缓期出现的原因有哪些以及在实际生产中如何缩短迟缓期等问题,结束后由学生代表发言,总结所学与所得,这样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优势。
(三)改革考核标准,优化教学评价
食品微生物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技术人才的培养对象,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在考核标准上必须进行优化,完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学生的课堂发言、讨论、辩论情况评价;课后微生物资料的收集、整理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及考勤评价;考试成绩评价;实践能力评价等。有了这样相对完善的评价方向,教师便能够有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进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结语
当前,我国多数的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教育还只是停留在指导阶段,而不是一个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都没有得到其应有的重视。鉴于此,广大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及时了解相关行业的知识动态,更新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出更多具备高素质的食品安全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亚珍,吴华伟,余知和.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265-266.
[2]陈今朝,刘达玉.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6):72-73.
作者简介:
吴淑清(1969-),女,汉族,吉林省敦化市人,硕士导师,副教授,主要从事食品营养及微生物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