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强 丁海英
【摘要】本文以高职院校勘查技术与工程类专业(钻探技术和地球物理勘查技术)课程体系建设现状为基础,突破传统专业课程设置面向窄、沿用本科学科体系化设置模式,以学生复合式职业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出发点,改革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拓宽专业学生基础和职业技能培养方向,满足企业单位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勘查技术与工程 课程开发 宽基础 多方向 创新创业能力
【基金项目】陕西省职教学会2016年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复合式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改革研究——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SZJG.1627)。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242-02
高职院校现开设勘查技术与工程类专业主要包括:钻探技术和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等专业。在专业方向设置与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存在专业面向窄,学生综合能力、工程实践操作能力较弱的问题,学生就业深受限制。此外,根据企业单位用人需求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传统勘查技术与工程类专业面向窄、学生技能弱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急需改革。笔者对上述专业进行研究,提出构建“宽基础、活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框架。
一、勘查技术与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钻探技术、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专业设置存在的共性问题表现在:
1.人才培养定位以服务于工程勘查施工特定节点为标准,学生仅具备从事阶段工作的理论和技能素养。
2.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中存在交叉重复现象。
二、勘查技术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勘查技术与工程类专业构建以“勘探技术为中心,辐射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和岩土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此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基于两个原因:使学生具备地质矿产勘探、有色金属勘探、油气勘探、新能源勘探与开发利用、非开挖钻探与管线铺设、基础工程施工、地质灾害防治、岩土工程勘察、城市地下空间建筑等领域的基本技能。二是通过对传统勘查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知识复合、思维复合、能力复合,培养学生具有宽阔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文化修养,具有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在各类工程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三、勘查技術与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一)“宽基础、多方向集群”课程开发设计
开发确立专业基础领域公共课程、钻探技术和地球物理勘查技术集群的方向核心课程,为后续课程体系设计确立基础。
(二)勘查技术与工程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开发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创新创业类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途径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拓展与延伸,是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的基础。
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强化创新创业训练。推动勘查技术与工程类专业深入实施学分制,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
1.通识型创新创业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程设置
按照教育部关于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开设基本要求和学校开设素质与创新创业类公共选修课程的要求,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实际,设计开设创新创业类指导课程体系。
2.专业创新教育课程设置
开设勘查技术与工程相关领域创新创业的教学内容,通过讲座或课程形式,启发学生将创新创业活动与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专业内涵,并在宽专业基础上开展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
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化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把学生科研训练纳入专业培养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可以通过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达到创业实践的目的。
建立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通过开放实验室,为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各类科研开发、完成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提供必要条件。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的作用,将由实训中心、学生处、团委和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等部门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科技节活动、创业计划大赛、学生社团活动等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总结
本文在传统钻探技术和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础上,结合现阶段工程技术人才需求现状,重点将学生复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着力点,开发设计满足勘查技术与工程类专业所需的宽基础、多方向集群课程体系,有利于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养成和岗位适应。
参考文献:
[1]陈球霞.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J].高教学刊,2018(5):76-78.
[2]陈娜,郝晶晶,刘翠娥.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6):84-86.
[3]黄江美.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8:46-48.
[4]卫振华.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6):22-23.
[5]汤美芳.浅析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培养路径[J].人才资源开发,2017:7-8.
[6]金一平,吴婧姗,陈劲.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和成功实践——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强化班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32-136.
作者简介:
陈强(1982-),男,贵州丹寨人,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讲师,主要从事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工作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