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苏轼自称“性喜写字,而怕作书。亲知书问,动盈箧笥,而终岁不答,对之太息而已”。这是他与赵晦之尺牍中的一段话(《苏轼文集》卷五十七,孔凡扎点校本,中华书局一九八六年版)。按孔凡礼《苏轼年谱》,这件尺牍写于元丰三年(一0八0),即蘇轼逃过“乌台诗案”之劫贬谪黄州的第一年。当时苏轼四十五岁,“诗案”余悸犹在,不敢轻易作书示人,以杜口舌之祸。
也有例外。来到黄州第二年,苏轼应友人傅尧俞(钦之)之请,抄寄《前赤壁赋》(墨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但卷后题跋云:“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出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有使至,求近文,遂亲书以寄。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又有《后赤壁赋》,笔倦未能写,当俟后信。轼白。”
苏轼曾反躬自省:“余性不慎语言,与人无亲疏,辄输写腑脏,有所不尽,如茹物不下,必吐出乃已。而人或记疏以为怨咎,以此尤不可与深中而多数者处。”(《密州通判厅题名记》)人心叵测,官场险恶如战场,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