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前后赤壁赋

2019-09-10 07:22程文婕
学生导报·高中版 2019年15期
关键词:领悟到乌台诗文豪

程文婕

前后赤壁赋是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三年后,被贬黄州时所作。那段时期是苏轼人生最大的转折点。“乌台诗案”前,这位大文豪的仕途本就几经浮沉,而这一次“沉”下去后,虽然在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可是途中病逝。可以说再也没有“浮”上来。

这两首前后赤壁赋,是苏轼同一年中秋、冬两季两次泛舟游赤壁——只不过第二次苏轼还上岸登山有不同的感悟——这一点可从《前赤壁赋》的“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和《后赤壁赋》的“是岁十月之望”两句看出来,前后两篇赋文诞生的时间仅仅隔了三个月。但就是这三个月,苏轼的心态有了变化,至少从前后赤壁赋中可看出,他本人的内心活动不尽相同。

《前赤壁赋》是苏轼第一次泛舟游玩赤壁,得益于苏轼笔下优美生动的文字,整首词的景物不经意间给人一种清新、明朗的感觉,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反观《后赤壁赋》,开篇苏老先生并不急着写赤壁的景,而是先交代了这第二次出行的原因——作者叹息“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后客、妇人应答,于是才有了此次出行,这样的一个情景,一下子将整篇赋文的情感基调拉低,营造了一种沉闷的氛围。

《后赤壁赋》中所体现出的景也不同。苏轼似乎领略不到冬季大自然别样的美,他看到江边的陡崖,不觉大自然的奇异,只觉得山高,并且如此一来似乎那轮能够宽慰自己、理解自己胸中苦闷的月亮都离自己更远,这样的景物,怎能激励自己呢?

要说苦闷,前后赤壁赋都有提及——已经被贬谪三年了,怎会毫无怨言?可在前赤壁赋中,苏轼借“客”之口,领悟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领悟到了萬物都是变化的,或许自己不必要为了仕途如此愁苦。可以说,前赤壁赋是苏轼心中集儒家、道家、佛家奥义大成之佳作。

但显然,只有在第一次泛游赤壁的时候,三大教义才占据了苏轼的内心。因为三个月后,他写下了第二篇赤壁赋,三个月前那个胸怀壮阔的苏轼似乎不见了踪影。好友陪他出行,他却丢下客人独自攀高,悲恸之情又油然升起。回来之后还做了个境界模糊不清的梦,惊醒后像失去了魂魄。

我认为,如果说前赤壁赋是体现苏东坡宽阔胸襟的赋文,它成功了,但如果它是大文豪苏东坡写下为了劝勉自己,只能说,在第一次游览赤壁的那一小段时间,它起到了作用——三个月后,他还是没能抵得过心中的忧愁苦闷,最终将心中积攒依旧的失望抑郁,变成了《后赤壁赋》。但事实上,《后赤壁赋》真正的价值,不就是向我们揭晓了一个有血有肉,更近于常人一面的苏东坡吗?

猜你喜欢
领悟到乌台诗文豪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与苏轼相遇
不走心的努力,都是在敷衍自己
没上过大学也能当文豪吗?
《南歌子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
重要的事
刘老师是一本万能书
小白兔迷路了
奇妙分数与特殊数列自动生成
父亲的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