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长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42-01
知行语文践行“学以致用,在实践中认知”的教学理念,在学习过程中“知其所行、行其所知”,凸显“学生知行合一,教师以知择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与知识伴行中“经历其间、体验其味、深明其理、笃行其道”而有真正收获,真实成长。下面以《种一片太阳花》一课为例,谈谈知行教学的点滴做法。
一、主动预知:知而后行,是教授新课的通用方法
预知文本,是深入学习、有效学习的前提准备。一般有“预读”和“预练”两种做法。“预读文本”,让学生感知文意,心有所受,观题思文,设疑自解。比如预读后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种一片太阳花呢?题目为什么是《种一片太阳花》?
而“动笔预练”,就是把初次阅读与划、批、写、注相结合,通过行动而对初知有所动作。如划出层次,找出“为什么要种”的重点;把自己的体会、看法批注在文句边上;将初学中自己无法解决的难点、疑点整理出来,以书面呈现,并反映给老师;同时在预知中把阅读错误、理解障碍的内容标记出来。
教师则在教学中以“字音读正,字义读准”的要求“检查调读、反馈评点”,“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大体判断学生对课文的预学程度,主要是生字词的掌握、读课文的流利度,为针对性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积极备“知”:精准提供,是以学选教的重要保证
备“知”,就是提供将要给予学生的知识,解决“预知试行”环节存在的问题,并设法让他们知晓通达。精准教学的前提就是“知学情”,了解学习的起点。文中7个生字能否正确拼读,“嫩、躁、繁”等会不会写错,“破土而出、艳丽夺目、缤纷多彩、经久不衰、朝开夕谢、尽情绽放、精神充沛、新陈交替、兴旺发达、繁荣昌盛”这些词是不是理解;在预学中有没有落实“划、批、写、注”的要求。教师只要翻一番学生的课本,问一问对字词的理解,听一听孩子们的读书,大致可以了解。上课伊始,我就设置了几组词语通过调读、接龙读,对全班學生的学习状况做个诊断。
“知方法”说的是教师本身,要怎样针对学生实际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作出判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我选择“任务驱动,问题导引;多元阅读,品味文情”的方法作为第一课时的授课方法。
三、任务引知:任务驱动,是学生经历探索达到自我满足的学习渠道
学习任务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方向标、指南针、路线图!以问题形式呈现探究课态。我确定“新长出的太阳花什么样?你发现了什么”的学习任务,采取“自读、品赏、讨论、对比、练写”等形式,在不同位次聚焦相同任务,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理解中阅读”,开启心中的慧眼,体悟文理,感受文情,学到知识。
四、引导求知:多方求解,是教师辅助学生“摘到果子”的具体过程
学习总是从经历中积累经验的。单独存在的语言文字只是抽象符号,只有赋予人的情感和印象,在阅读中想象、感受、表达,演化成具体形象和真实情感,才能成为有价值、有意义的“语文”。学生对语言的获得方法就是阅读体验、表达训练,而逐步内化为自身的阅读能力。
我在本课中,以知行理念彰显语文学科的教学本质,把“把握语感、创设语境、呈现语用”作为阅读的训练重点,始终贯穿。知文意,阅读课文,把书读懂;知情境,随文入观,披文入情;知理法,表达应用,有感而发。让不同的孩子看到绽放在自己心中的太阳花。
例句:叶和杆都饱含着碧绿的汁液,嫩得人不敢去碰。
老师:你们认为这一句话围绕哪个字写的?
学生:嫩。
老师:你认为这一句话围绕“嫩”字写,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因为叶和杆都饱含着碧绿的汁液,汁液饱满,显得非常娇嫩,嫩到人不敢去碰。
老师:是的,你的体会很到位,这样的描述确实表现了叶秆的娇嫩,你看到这样的叶和秆,喜欢吗?
学生:喜欢!
老师:这样娇嫩的叶秆让人爱不释手,假如就在你的面前,你会去碰吗?
学生:不会,它是那么的脆弱鲜嫩,我保护都来不及,怎么会去碰,去破坏呢!
老师:这就是你的真爱啊!真赞赏你这颗护美的心。你能把这种情感、这种娇嫩的感觉读出来吗?
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老师让全班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叶叶秆秆密密麻麻地连成一片,像法兰绒一般,厚厚地铺了一地”的景象。
老师调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我仿佛看到了眼前就是一片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美景,一大片一大片的叶叶秆秆,很旺盛,很鲜嫩。
老师:你能把这一整句的嫩、旺的意思读出来吗?
学生动情地读,让全班同学也学着读。围绕“嫩”字,延伸到“旺”,教出了意义,也凸显了情感。阅读文句,需要情境,更需要心境。只有触及心灵的阅读,才能促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评析、表达、应用”。以上几句教学例子,旨在说明,阅读,讲究方法,可以更有趣,学生不仅从中了解太阳花的特点,感受它的美丽,还领悟到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的描述方法。这就是知行语文贯穿“先知后行、知而能行、行而更知”的教学理念。
五、聚焦真知:突出重难,磨出关键知识的耀眼光彩
真知,简便的说就是教学重点,也是学生能力难以解决的知识难点,它常常蕴藏着或者承载着语文教学的特殊功能。这些“真知”,需要细细端详,慢慢研磨。
例句:这三朵小花只是信号,号音一起,跟在后面的一发不可收拾。大朵、小朵,单瓣,复瓣,红、黄,蓝,白,粉,一起开放。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了一幅锦缎。
全班齐读本句,老师设置悬念:同学们,这句话里藏着一个秘密,你们读一读,找找看。
单独出示:大朵、小朵,单瓣、复瓣,红、黄、蓝、白、粉,一起开放。
学生默读或者轻读,要求用心寻找。
教师通过PPT,出示:、,、,、、、、,。
老师启发:这一句中,为什么不全用上顿号,而是有逗号,又有顿号的,这之间有差别吗?
学生议论纷纷,蠢蠢欲动。
教师通过PPT,用不同颜色标识“大朵、小朵”;“单瓣、复瓣”;“红、黄、蓝、白、粉”,却一声不吭。学生小手高举,争先恐后地发言:这一句话分别写出了太阳花的大小、结构、颜色,所以标点不同,同一个方面中的词语之间用顿号,不同方面的词语之间用逗号。
原来如此,一个复杂的写作技法“标点符号”和“分类描写”之间的奥妙被学生解开了,瞧他们那雀跃的样子,心里甭提有多快乐了!解开秘密的手段,无非就是阅读与观察。
六、课后探知:学以致用,生活原本就是语文教学生发积淀的阵地
语文课中的知和行,只是演绎生活行与知的一个小侧面,要探索“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知行教学观,课堂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习《种一片太阳花》,还只是“纸上谈兵”,虽有情感浅历和阅读理解,终究还要在生活实践中拓展。我要求学生课后深入观察“太阳花”,进一步阅读有关太阳花的书籍。有条件的学生,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参加学团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展探究,真正把太阳花种在自己的心坎上。
知行语文,只有指向广阔的课外,“知明则行无过,行有果则知更深”,语文教学才有更开阔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