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生态精准扶贫的思路及对策

2018-10-13 12:31张梅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7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绿色发展问题

张梅林

摘要 坚持生态脱贫与特色产业脱贫并重、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致富“双赢”将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一项长期战略。本文论述了开展生态精准扶贫的思路,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 生态精准扶贫;绿色发展;特色产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7-0253-02

泾县隶属安徽省宣城市,是全省重点山区县之一,也是著名的宣纸之乡和中国宣纸的发源地和原产地。全县辖9个镇2个乡,总人口35.48万人,总面积2 059 km2,林业用地面积达15万hm2,占全县总面积的73%,森林覆盖率已达64.41%。2015年底,全县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村34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0 207户、贫困人口16 393人。

开展绿色生态扶贫工作是“十三五”时期的关键性要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绿色发展”重要举措。坚持绿色发展,已成为构建精准扶贫格局的重要元素。近年来,泾县以绿色发展为支点,开展生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民生林业、培育县域特色产业、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实现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2016年,全县林业产值达90.3亿元,贫困人口通过参与林业生态建设、森林旅游和产业发展等获得的收入约占总收入的30%,生态林业已经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正确处理绿色生态建设与精准扶贫的关系,立足生态精准扶贫绿色发展理念,把握精准扶贫重点,大力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强化产业支撑和结对帮扶,探讨建立生态精准扶贫的良性运行机制,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是实现林业生态保护脱贫、产业特色脱贫的有效途径。

1 开展生态精准扶贫的思路

1.1 明确扶贫开发林业生态建设理念

生态林业在扶贫开发中具有独特优势,坚持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理念,开展绿色生态扶贫是基于泾县林业发展现状而做出的理性选择,紧紧围绕“生态优先、产业支撑、生态扶贫”的发展思路,以林业“增绿增效”为目标,切实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林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精准扶贫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坚持分区分类生态扶贫,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扶贫产业体系,促进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的良性互动,以生态扶贫带动精准扶贫,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1-2]。

1.2 强化生态精准扶贫绿色发展方略

一是详细调查全县34个重点贫困村的林地资源,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调查到户,精准识别贫困村、贫困户林地资源。在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禀赋特征的基础上,合理配置资源,分村科学制订生态扶贫开发实施方案,针对贫困户致贫原因、家庭状况和实际需求,逐户制定帮扶措施,生态脱贫路径,按照“适地适树,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注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二是加强生态扶贫开发建设的宣传和学习,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村举办交流会、培训会等形式,使人们认识到新形势下生态扶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各村不同区位特点、林业产业发展思路,树立对生态环境与扶贫开发之间的整体意识,保障生态扶贫的高效治理功能。三是以林业站、村委会为依托,建立健全扶贫信息生态网络,监测贫困户生态扶贫建设动态,建立上下通畅的管理体系。四是开展技术培训,建立以乡镇林业站为依托的培训体系。经常开展农民急需的和适合农民特点的各种实用技术培训,并进行现场示范,保证农民能够听得懂、学得会,不断提升贫困户的林业生产技能。

1.3 依托特色资源,开展生态产业扶贫工程

1.3.1 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依托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继续主攻青檀、竹林、茶叶产业致富工程,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一是全力发展青檀宣纸原料林。泾县是著名的宣纸之乡和中国宣纸的发源地和原产地,因此大力发展青檀原料林基地建设可以促进林区经济快速发展。青檀皮是生产宣纸的主要原料,是泾县具有地域特色的经营树种。同时青檀皮的加工和采收需要大量劳动力,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近年来,通过造林、培育,泾县青檀林基地已发展到现在的6 666.67 hm2以上。二是继续主攻竹林增产增效,加快竹林产业发展。泾县是全省十大竹子之乡,全县竹林面积2.64万hm2。以省级毛竹科技示范园建设为契机,开展竹林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提升竹林的培育经营水平。全县新建省级毛竹科技示范园5处,建设面积800 hm2,辐射带动全县竹林丰产高效培育面积达1.05万hm2,总增收1.1亿元以上。三是强力推进茶叶产业发展。泾县是著名的绿茶之乡,传统名茶泾县兰香、历史名茶涌溪火青、新创安徽乌龙茶是泾县的三大品牌。为此,泾县积极推进茶产业发展,通过新造、茶园改造形式,茶园面积已发展到 5 333.33 hm2以上。并注重生态保护和品牌引领,加快茶叶品牌整合,发展效益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1.3.2 大力创办林業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是推进林业转型升级、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主要力量,传统一家一户的林业经营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林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泾县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围绕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典型示范、规范管理的要求,加强培育引导林业合作组织、家庭林场、专业大户、林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整合林业生产要素,创新经营模式,积极培育合作经营实体和特色的林业经营主体,并着力推动合作社跨区域合作和同业联合发展,打造一批有较强发展实力和竞争能力的联合社;同时将全县贫困村、贫困户名单向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公布,引导、鼓励贫困户以林地资源等要素捆绑加入各种林业专业合作社,力推帮扶措施到位。目前,全县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已达102个,林业加工企业350余家。

1.3.3 大力发展以森林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推进“造血”扶贫。充分利用泾县距苏浙沪都市圈较近的区位优势,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提出“打造苏浙沪生态后花园,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思路,并依托现有森林资源,在保证不破坏森林资源的情况下合理开发森林旅游产业。引导贫困户参与农家乐旅游,既可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又可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3-4]。

1.3.4 强化结对帮扶,推进扶贫开发。坚持和完善林业科技人员与示范户结对联系制度,安排县、乡(镇)林业技术人员与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定期到贫困户进行调研,随时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开展经常性的技术指导。加强林业技术信息平台建设,搞好咨询服务。

1.3.5 完善政策扶持和激励机制。一是林业重点建设项目优先安排贫困村、贫困户基地造林和林分培育。二是整合涉农资金。将林业项目资金、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相关项目资金向贫困村生态林业建设倾斜。三是加大财政投入。县财政分别设立青檀、竹林、茶叶产业等发展基金,重点扶持贫困村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和发展。四是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扶贫攻坚有机结合。通过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注重和强调贫困户家庭参与的积极性,带动贫困户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产业发展、多渠道务工就业等方式增收致富,提高贫困户的收入。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大多数是因病致贫或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所致。泾县34个贫困村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占35.9%,因残致贫占20.1%,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致贫占29.7%。帮扶这类人员发展产业难度较大。二是贫困地区大多处于交通设施落后、信息闭塞、零星分散的状态保障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政策的配套投入巨大。三是贫困户对生态扶贫的时效性缺乏理解,导致生态治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同时,由于生态扶贫的长期性与贫困户急于脱贫的愿望产生矛盾,因而难以产生对生态扶贫工作的认同感。

3 对策

一是如何坚持生态补偿脱贫与特色产业脱贫并重,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致富“双赢”,将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一項长期战略。需要地方政府长期注重整个生态产业链的相关配置,搭建 “产、供、销”一条龙式的完整市场关系,最大程度地发挥生态产业的效能。二是在推动贫困治理的过程中,推动林业特色产业扶贫,关键在于因地制宜。需充分挖掘地区生态发展潜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等绿色富民产业,打造区域特色生态产业品牌,构建区域生态产业链,从根本上压缩贫困产生的空间,从而真正解决贫困问题。三是林业扶贫的机制创新,研究山区扶贫开发的长效扶持政策,建立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并引导多渠道资金投入。关键要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引导贫困群众主动参与。积极推进扶贫示范村建设,鼓励引导各种林业经营主体建立林业经营合作社,广泛吸纳贫困户入社,并通过参加造林、营林、抚育管理等方式,就地务工脱贫。四是建议各级政府建立贫困地区的协调服务机制。山区扶贫开发、绿色发展已成为构建精准扶贫格局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促进贫困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并制定区域生态扶贫、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建立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补贴补偿制度和投入机制等;以及探讨构建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补偿的新机制,破除贫困地区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而真正实现绿色增收、精准脱贫[5-6]。

4 参考文献

[1] 莫光辉,张菁.绿色减贫:脱贫攻坚战的生态精准扶贫策略: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系列研究之六[J].广西社会科学,2017(1):144-147.

[2] 包善寿.泾县青檀特色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18):328.

[3] 陆留生.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J].唯实,2014(8):14-17.

[4] 朱建.“典型引路”育样板:绍兴市“兴林富民示范村”建设调查[J].浙江林业,2008(12):14-15.

[5] 李文瑟.泾县林业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15):163-164.

[6] 赵荣,杨旭东.林业扶贫模式研究[J].林业经济,2014(8):98-102.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绿色发展问题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河北加快推进细化实化县域特色产业振兴措施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宣威特色种植四两拨千斤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