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婕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部门对林业管理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本文阐述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分析了当前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以期为合理优化林业资源管理结构、加强林业资源配置水平、提升林业资源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意义;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7-0155-02
林业发展作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產业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社会经济具有促进作用;二是能有效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增加森林覆盖率;三是可增强风沙控制力度,减少水土流失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四是提升全民环保意识,规范民众的日常环保行为。在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林业管理作为林业发展的内在影响因素,其产业管理水平直接关系林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行业地位。因此,基于现代林业发展特点,针对林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政策为指导,以技术为支撑,以制度为监督,制定合适的发展策略,以提高我国林业发展水平。
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1 保护环境,实现生态平衡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可以有效减轻水土流失、沙尘暴等因素对我国环境的破坏程度,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提升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1]。因此,在林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逐步强化林业资源管理意识,合理发挥林业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协调作用,降低人为因素对林业资源的破坏性影响,为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打下基础。
1.2 革新理念,调整产业结构
在新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质量逐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各行业开始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而做好林业管理工作恰是优化林业产业结构的表现,对增加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附加值、转变传统落后的林业发展理念、合理配置经济发展资源等具有显著影响。
2 存在的问题
2.1 发展基础比较薄弱
近年来,我国森林种植面积已经明显扩大,但林业基础薄弱的事实仍未完全改变,最明显的是诸如天然次生林、密林地等资源比例较少,无法满足当前国内木材市场需求。同时,受政策宣传和传统农业思想的影响,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地区对树木种植定位模糊,仅将树木种植作为家用,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农村树木种植的商业化进程,从长远角度来看并不利于国家林业发展。
2.2 相关产业政策不全
当前,我国林业法律政策制定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体效益,对个体和企业效益考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个人和企业开发、使用林业资源的积极性[2]。因此,政策不完善是我国林业管理水平不高的重要外部原因。
2.3 林业结构不合理
混交林木比重较小,单一树种面积过大,树木之间很难产生良好的共生效应,极易出现病虫害,从而增加树木种植成本,降低木材质量。同时,在木材市场上,单一种植模式的树木往往质量一般,受欢迎程度不高。
2.4 林业保护监管乏力
虽然我国在林业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效果,监督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监督管理部门不作为的情况,对于当地已存在的违法征地、耕地乱用等现象仅进行表面形式的监督,导致监督管理制度落实工作不到位,降低了林业保护部门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3 发展措施
3.1 提高林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林业资源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可再生自然资源,随着国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应从提升管理人员素质方面对林业管理加强管控[3]。具体来说,林业保护部门应该选择责任感强、工作能力突出的工作人员担任林业监督管理岗位,通过系统化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其管理水平。同时,相关林业部门还应结合林场资源现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模式和技术方法,以国家政策为指导,提高林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3.2 加强林业资源的灾害管理
林业资源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尤其要建立统一的林业管理工作制度,并实施统一的技术操作,对林业生产过程严格把关,合理控制林业采伐数量。对于林木加工后剩下的材料,要尽可能地充分利用。同时,加强火灾隐患排查,避免火灾对当地的树木造成危害。贯彻落实《森林防火条例》,加强森林防火指挥部的建设及管理,做好火灾预警监测、防火道路搭建、林火阻隔等,降低森林火灾事故的发生几率。在做好火灾隐患预防工作的同时,还应加强树木病虫害排查工作,尤其是应加强外来生物物种监测,并进行严格排查,防止出现重大病虫害事故。此外,在进行病虫害监测时,应借助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提高病虫类型识别、病区实时监测、病虫灾害处理的水平。依据国家生物病虫审核标准制定严格的木材运输方案,建立防止外来物种传播的多种技术和制度保障,提高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3 做好林业资源的培育和保护工作
首先,应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普及国家环保政策,提升民众林业资源保护意识。其次,林业企业应积极提升内部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准,利用专业知识培训、环保技能实践等方式切实提高这类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提高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林场管理人员应依据以往林业管理的突发状况制定多套预警方案,增强林场的应急事件解决能力,最大程度地减轻林业资源损失。最后,根据政府在林业资源方面的利好政策建立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规范企业和个人开发林业资源的行为。林业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采伐限额的管理机制,对林业项目进行审核时应以林业部门的正式文件为根据,杜绝主观臆断,进一步促进木材采伐流程的合理化和规范化[4]。
3.4 强化森林资源培育力度
森林资源培育是做好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首先,应做好森林资源的防火、防虫工作,加强林业资源的安全防护力度,避免外在物种对森林资源造成破坏;其次,应规范树木采伐和运输流程,制定和实施树木运输过程的监控管理制度,严肃处理相关企业和个人对森林资源进行滥伐的行为;最后,依据现有网络信息技术,对区域林业资源构建数字化的预警和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问题,提升林业管理监控质量[5]。
4 结语
在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引导下,林业部门应加强林业管理,从管理方法更新、管理技术引进、管理人才培训、管理机制搭建等方面做好林业资源保护工作。
5 参考文献
[1] 张广海.浅谈现代林业规划管理及可持续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7):278.
[2] 张娜.谈现代林业规划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措施研究[J].科技风,2014(14):153.
[3] 孙成龙.论现代林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0):283.
[4] 刘小龙.如何加强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方法[J].农业与技术,2014,34(8):64.
[5] 张美华.对我国林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生态经济,2004(增刊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