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崇娟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教学方法。希望能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069
一、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是教学效率偏低,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迟缓。其实,我们归结起来,也许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性阅读教学的一种忽视。因为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两种观念。其一,是传统教学观念中,突出语文工具学科性,而对人文性等方面缺乏重视,这样,对语文学科而言,这种观念导致一种错误观点,即只要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就相当于掌握了语文学习能力。而且这种观点影响巨大。其二,是在进行一定的阅读能力培养中,过分强调阅读的技能训练,认为掌握一定的技能,就自然形成了语文阅读和学习能力。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是单方面考虑教师“教”的一面,而没有考虑学生“学”中的学习主体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导致教学效果低下。这样的观念,也是新课改精神的对立。在上述两种观点的影响之下,我们仍然不可否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在郊区和乡村语文课堂上,教师使用大量的时间来分析讲解课文内容,从段落到句子,从句子到字词,貌似要把一篇课文精细解剖给学生,让学生观摩,而学生感受则是教师把一餐美食嚼烂之后,填鸭给自己。那么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必然导致语文学科的学科魅力大打折扣,更谈不上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早已在教师的咀嚼后,由美餐变成了呕吐物。
二、教学实践中的阅读方略实施
1. 阅读方略之发生情景
发生情景,是针对文本创设情景的一种再现,通过这种再现刺激学生学习情感的认同。通过创设发生情景,学生可以更好的调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对当前问题进行有意义的思考,并促进学生情感参与的主动性。合理的发生情景的创设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参与交流和学习,构建新的认知体系,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有研究表明,学生在儿童阶段对知识的渴望,对解决问题的渴望,尤其是好奇心是非常强烈的。但是不幸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校的学习越来越脱离现实问题,造成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脱离,这种脱离也同时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造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缺失。我们通过文本发生情景的再现,或者创设文本发生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激发深层好奇心与求知渴望,重视学生的阅读主体性,关注学生的主体感受,提高学生阅读活动的参与主动性。
(1)多媒体参与教学
最有效的提供学生感性认知的工具就是多媒体教学设备。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重点高中基本普及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同时,多媒体教学也成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多媒体可以将无声抽象的文字,变为有声有景的环境。如在《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课文本身是长篇小说的节选,而小说发生背景又是在法国的旧社会,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然而《巴黎圣母院》成为影视作品的改编则早已经开始了,我们现在不但可以在多中选优,甚至可以得到汉译版本,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时间和地域障碍,把主要精力放在思考课文精神内容上,而不是对时间地域差异的克服上。同时,课文发生情景的创设使学生理解课文重点难点变得更加简单,在“人道主义原则”和“美丑对立原则”的理解上更加清晰。
(2)设置疑问,创设情景
设置疑问有多种思路。比如从课文的发生背景,从课文题目出发,从课文的语言特点出发,从作者出发,从文本对比出发等等。通过设置疑问,回归发生情景,体会文章。比如学生学习了《致橡树》后,体会到了学生的爱情观,再学习裴多菲的《我愿是急流》时,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创设了这样的情景:我们通过学习舒婷的《致橡树》,了解到了她所崇尚的爱情,是一种彼此心心相印,相知相依同时有具有独立平等特点的爱情,那么匈牙利的爱国诗人裴多菲又是如何看待爱情的呢?有什么差异呢?这个疑问的创设本身没有任何的难度,但是却包含了几个重要的因素,比如设疑本身是从课文自身出发,对比和回顾了刚学习的内容,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如什么造成了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爱情观,这样引发了对社会的理解,这样的设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生通过回忆《致橡树》回归了对爱情的思考的情景,进入了学习状态,对下面课文的理解有了积极主动的兴趣。
(3)学生表演参与,体会发生情景
2. 阅读方略之自主阅读
阅读方略不仅包括教师教学活动过程的指导,更应该包括学生自主学习中,通过自我的调节和控制,进行的阅读活动。认定重要信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阅读材料的重要信息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获取。其一,从阅读材料角度,作者通过文本给读者提供大量的文字信息,然而其中作者要表达的重要意思却是有限的,这样的信息可以说是重要信息。其二,是从阅读者自身出发,阅读是为我所用的过程,更多时候,阅读者需要的信息才是最重要的信息。
(1)根据文体,确定侧重点
比如,记叙文,我们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在这个大的框架之下,我们具体思考文本的特点时候,必然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写人,叙事,写景,状物。在寫人方面:外貌,语言,行动,心理,人物社会关系,人物环境关系。在写景方面:景物地点,写景的特点,描写的次序,表达的方式,作者对景物的情感。叙事: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关键人物在事件中的作用和表现。如果是小说:情节结构,人物性格,环境特点,主题价值等。这样,在拿到一篇文本的时候,我们就能够首先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侧重点,就有了思路,必然对文章能有更深入的了解。认识侧重点,是对文章了解和认识的基础。
(2)提取信息的方法
首先,要学会在文本的关键部位找到关键句子。其次,可以根据阅读的意愿来把握情节,了解重要角色,明确说明次序,寻找理论依据,这需要有确定重要信息的能力。这样,有了侧重点,我们就可以明确重点区域进行详解。比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中,学生在阅读经验和指导下,可以确定的是,文本着重塑造了烛之武这样一位有勇有谋的忠臣形象,那么作为关键的角色,学生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他的言语,行动等关键处。这样提取到了有力信息。其三,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作者会使用一些特殊方法表达,如省略,模糊或者各种修辞,不直接表明观点。这样,我们就要在整体理解文本的同时,了解作者,了解作者观点,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补充文本的空白意义。如曹文轩的《前方》,作者言语具有深意,我们就需要一定的推导。这在很多考试的阅读理解题目中也存在。比如在鲁迅的《拿来主义》中“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我们分析:这里的“中国也不是”后面显然有所省略。瞻前顾后,可以推出“中国也不是”是“中国也不是太阳”的省略。其言外之意是:中国也不是如尼采说的“太阳”,不能“只是给与,不想取得”。如果“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的话,中华民族将沦为帝国主义的奴隶,只能卑躬屈膝地向主子乞讨生活。其四,注重培养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整理问题,记录问题,然后通过细读来解决问题,或者继续通过与同学或者教师的沟通交流解决问题。在此,我们着重提醒要抓住问题的灵感,在阅读过程中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及时进行标记。同时,揣摩思考,设置问题链,打破砂锅问到底,让自己的思考深入。比如,同样是描写月光如水,为什么在《荷塘月色》中用“泻”字:“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而《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用的是“照”字:“吟罢低眉无觅处,月光如水照缎衣”。
(3)阅读方略之扩展阅读
无论是一般的学习,还是我們的阅读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是学习语文阅读的最好老师。课堂的语文文本是极为有限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文本的选择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因此,我们的教材选篇不可能全面覆盖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更应该说,语文文本的魅力是需要通过课外的文本,才能有更深入的直观体会。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大多数的语文学习爱好者都是语文阅读的爱好者,他们几乎都不把阅读局限在教材范围内。通过扩展阅读,我们可以更加直观的体会阅读的魅力,可以扩展阅读知识的范围,可以增加阅读能力的训练,有效的课外扩展阅读是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支柱。如在教授鲁迅的《祝福》时,我们可以扩展阅读《故乡》《孔乙己》等篇目,同时可以设疑。
教师可以通过设定阅读参考书目的方式来指导学生扩展阅读。好的阅读参考书目,可以为学生的阅读指明方向,学生通过自我设定的计划,按步骤有效阅读,然后通过各种组织形式讨论提高,也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主要是语文阅读学习小组,当然,也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等组织形式进行扩展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在中国已经有一定的历史。而语文阅读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语文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正确的引导之下的,学生自主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更需要一种教学的民主,也就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而不是传统的灌输教学过程。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瓯海中学 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