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倩倩 马美芹 石利平
摘要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冀南地区果树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新技术,包括标准化管理、矮化密植、节水灌溉、果实套袋、果园生草、设施栽培、观光采摘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冀南地区果树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果树产业;发展趋势;新技术;冀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7-0096-01
河北省是果品生产大省,梨、枣、板栗、桃等多种果品的产量和面积居全国首位,是河北省传统优势出口产品[1]。冀南地区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和华北平原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年均积温4 600~5 000 ℃,是北方落叶果树的最佳适生区之一。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京津冀一体化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果农种植果树的热情高涨,果树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主要栽培树种和品种也不断更新。果树产业在拓宽农民致富门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小康社会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标准化管理,实现无公害生产
无公害果品是指产地符合一定条件、生产符合一定规范、产品符合一定标准、认证符合一定程序,取得合法环境、品质优良特征标志的果品。无公害果品的生产,对于改善农业投资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农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目前,按照河北省地方标准要求,果品生产基地的灌溉水质、土壤质量、空气质量,必须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在上市销售的无公害水果中,铅、汞等重金属及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必须控制在标准规定的限量范围内,严禁施用禁用农药,且农药残留不得超标。
2 矮化密植,促进早花结实
果树产业的发展重点是建立以简化、省工、优质、丰产为特点的现代化果树栽培技术体系。苹果、梨、桃等水果都适合采用矮化密植栽培模式。通常密度为0.7~1.0 m×3.3~4.0 m。株距窄,能缩小树冠,使光照充足,有利于果品着色,使果树具有明显的早果性、丰产性;适当加大行距,有利于机械化作业,降低用工成本。
3 节水灌溉,降低投入成本
节水灌溉是根据果树需水规律和果园供水条件,充分有效地利用自然降水和灌溉水,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而采取的多种措施的总称[3]。节水灌溉可达到控制作物枝叶长势、减少剪枝工作量、实现矮化密植和降低蒸腾耗水损失的目的。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包括渠道防渗、低压管灌、喷灌、微灌、膜上灌等技术[4]。目前,滴灌、小管出流在冀南地区果树栽培上应用广泛。
4 果实套袋,改善果品品质
一是提高果品外观品质。套袋水果果面细光,果实着色艳丽,果点小,皮细腻,果粉均匀,果面美观。二是摘袋后增色快,着色面大,色质均匀。三是能减少农药污染,降低农药残留,减少灰尘对果面的污染。四是減少病、虫、鸟、鼠、蜂等生物危害。五是减轻雹灾、机械损伤及日灼,减少果锈。
5 果园生草,促进园内生态平衡
果园生草法就是人工全园种草或果树行间带状种草,可以是种植多年生优良牧草,也可以是除去不适宜种类杂草的自然生草。果园生草具有增加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和稳定地温、减少病虫害、降低劳动强度等优点。果园生草后必须加强管理,只有管理技术到位,才能发挥果园生草的综合效益,达到果园生草的目的。
6 设施栽培,延长上市时间
设施栽培是利用塑料大棚、拱棚等设施,通过人工调节改变或控制果树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使果品提早或延时上市,达到增收目的。目前,桃、葡萄、杏、李、樱桃等广泛采用设施栽培。设施栽培充分发挥了树体的生产潜力,有效消除了不良环境因子的影响,减少了病虫害的传播,改善了果品品质,改变并延长了鲜果成熟上市期,大幅度提高了生产经营者的经济收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7 观光采摘,开发果树产业新功能
观光采摘果园,是一个跨行业、多学科组成的新生事物,集旅游、景观园林、果树园艺等于一体,可供城市居民节假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赏花品果、采摘游乐、体验农村生活、享受田园风光。果园休闲观光丰富了果树产业的内涵,延伸了产业链条,扩大了果树产业功能范围,大幅度提高了果树产业的经济效益[5]。观光采摘果园选址要交通方便,周边没有工矿企业或饲养场等污染源;肥料多用有机肥或农家肥,生产中安全合理用药,在临近采摘时禁止施药,保证游客吃得放心、玩得舒心;采摘品种着眼于新、奇、特,根据成熟季节不同,搭配种植早、中、晚熟品种和不同树种。在观光采摘中增加了互动,游客亲身参与体验、亲力亲为,享受田园风光的同时,也普及了科学知识。
8 参考文献
[1] 方金华.河北省果品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2] 陈曦,王春宏,姜伯文.黑龙江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优势、存在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12):4-6.
[3] 冯广志.我国节水灌溉发展的总体思路[C]//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中国节水农业问题论文集.杭州: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17-18.
[4] 丁三姐,魏钦平,徐凯.果树节水灌溉研究进展[J].河北果树,2006(1):1-4.
[5] 陈苏,陆爱华,盛宝龙,等.江苏省果树生产现状、产业特点及发展趋势[J].中国果树,2017(4):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