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伟俊 梁土寿 黄胜 苏岳平 陈余智
摘要 对2015—2016年参加广东省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的7个品种(系)在湛江市农业科学院试点进行一年新植一年宿根试验。结果表明,工艺、农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有粤甘48号、粤甘49号、海蔗22号和粤引11号,其蔗茎产量、含糖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品种ROC22,可考虑在湛江周边糖厂蔗区扩大示范推广种植。
关键词 甘蔗;品种;区域试验;评价;广东省
中图分类号 S566.1.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7-0050-02
Abstract 1-year planting cane and 1-year ratoon cultivation were evaluated using 7 sugarcane varieties of Guangdong regional trial in Zhan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ral Sciences during 2015-2016.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garcane yield,sugar content and sucrose yield of Yuegan 48,Yuegan 49,Haizhe 22 and Yueyin 11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variety ROC22,these varieties had the better industrial and agronomic comprehensive characters. Therefore,these varieties could be adopted for demonstration planting and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Zhanjiang area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sugarcane;variety;regional trial;evaluation;Guangdong Province
甘蔗品种区域试验是鉴定新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抗逆性和适应性的重要技术手段,为新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依据,是育種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必要环节[1-3]。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蔗研究所作为广东省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承担单位之一,2015—2016年在该所试验基地完成广东省甘蔗品种区域一新一宿试验,客观地对7个参试品种进行评价,为新品种在本蔗区示范和推广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湛江市麻章区广东(湛江)区域性农业试验中心——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蔗研究所基地,土壤属赤红壤旱地,土地平整,耕作层疏松深厚。前茬为甘薯轮作地,田地清理后用拖拉机两犁两耙一开沟,植沟深35~40 cm。
1.2 试验材料
参加2015—2016年广东省区试的甘蔗材料有8个,分别为粤甘48号、粤甘49号、粤甘50号、海蔗22、粤选1号、粤引11号、粤引12号、ROC22,品种材料均由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提供。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ROC22作对照(CK)。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5行区,行长6.6 m,行距1.0 m,小区面积33.55 m2。种植规格(行距×株距)为1.0 m×0.2 m,即每行下种30段双芽苗,小区下种150段双芽苗(折合下种双芽苗4.5万段/hm2),单行条播,四周设保护行3~4行,重复之间设工作行(1 m宽)。试验新植蔗于2015年2月6日种植,宿根蔗肥料、农药施用与新植蔗相同,其他管理与当地大田生产一致。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测定项目包括农艺性状(萌芽率、分蘖率、宿根发株率、株高、茎径、有效茎数、病虫害发生等)和经济性状(蔗茎产量、甘蔗蔗糖分、含糖量等)[4-6]。参试甘蔗品种糖分测定参照国家标准《糖料甘蔗》(GB/T 10498—2010)。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艺性状
2.1.1 萌芽率。由表1可知,各参试品种萌芽率差异不大,粤甘49号、海蔗22号萌芽率相对较低,分别为56.63%、57.87%;粤甘48最高,为69.13%;其余品种萌芽率均较对照品种ROC22(CK,65.27%)高。
2.1.2 分蘖率。由表1可知,分蘖率最高的是粤甘49号,达151.87%;其他品种分蘖率均较对照品种ROC22(CK,73.63%)高。
2.1.3 发株率。由表1可知,各参试甘蔗品种中宿根发株率差异不大,除粤引12号较对照品种ROC22(CK,104.9%)低0.6个百分点外,其余品种均较对照品种ROC22(CK)高9.7个百分点以上。
2.1.4 株高。由表1可知,各参试品种初始株高最高的是粤甘49号(237.28 cm),与对照品种ROC22(CK)初始株高(235.38 cm)基本相当,说明粤甘49号前期生长速较快,最矮的是粤引12号(187.33 cm),初始株高排序为粤甘49号>ROC22(CK)>海蔗22>粤甘48号>粤引11号>粤选1号>粤甘50号>粤引12号。最终株高最高的依然是粤甘49号(325.88 cm),最矮的是粤甘50号(277.77 cm),其排序为粤甘49号>ROC22(CK)>粤甘48号>粤引12号>粤引11号>海蔗22>粤选1号>粤甘50号,说明粤引12号中后期生长速较快。
2.1.5 茎径。由表1可知,参试品种中海蔗22号、粤甘48号、粤甘49号、粤引11号以及对照品种ROC22(CK)茎径大于3.00 cm,属于中大茎品种;粤甘50号、粤选1号茎径最小(均为2.77 cm),属中茎品种。
2.1.6 有效茎数。由表1可知,参试甘蔗品种中除粤甘50号有效茎数(66 270条/hm2)略多外,其余品种分布在42 045~56 175条/hm2之间。有效茎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粤甘50号>粤甘48号>海蔗22>粤引11号>粤甘49号>粤选1号>粤引12号>ROC22(CK)。
2.2 经济性状
2.2.1 蔗茎产量。由表2可知,蔗茎产量最高的是粤甘48号,达132 810 kg/hm2,较对照ROC22(CK)的99 720 kg/hm2增产33.18%;其次是粤甘49号,达130 020 kg/hm2,较对照ROC22(CK)增产30.39%;较对照ROC22(CK)低的品种是粤选1号(81 015 kg/hm2)和粤引12号(81 675 kg/hm2),其余品种均较对照 ROC22(CK)增产11.01%以上。
2.2.2 甘蔗蔗糖分。由表2可知,一新一宿2年(11月至翌年1月)平均甘蔗蔗糖分较对照ROC22(CK,15.01%)高的品种是粤甘49号(15.55%)、粤甘48号(15.48%)、粤引11号(15.45%)、海蔗22(15.44%);其余品种蔗糖分较对照ROC22(CK)低0.18~0.53个百分点。
2.2.3 含糖量。由表2可知,粵甘48号含糖量居第1位,为2 058 kg/hm2,较对照ROC22(CK)增糖37.47%;其次是粤甘49号、海蔗22和粤引11号,分别较对照ROC22(CK)增糖35.07%、24.25%和22.44%;粤甘50号与对照ROC22(CK)含糖量基本相当,粤选1号和粤引12号分别较对照ROC22(CK)减糖19.74%、19.54%。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一年新植一年宿根品种区试,在湛江市麻章区生态条件下,对参试品种的农艺、工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表现较好的品种有粤甘48号、粤甘49号、海蔗22和粤引11号,这几个品种表现为植株高、中大茎、有效茎数多、宿根性好、增产增糖幅度较大,建议在湛江周边糖厂蔗区扩大示范种植,进一步观察其抗病性等其他性状。其他品种个别性状表现优良,但综合性状比不上对照品种ROC22或上述品种,建议不大面积推广。
4 参考文献
[1] 陈勇生,邓海华,刘福业,等.甘蔗品种二新一宿区试数据适宜统计方法初探[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31(3):481-486.
[2] 黄梅燕,罗智霞,韦燕青,等.国家第10轮甘蔗品种区试崇左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点结果[J].甘蔗糖业,2016(4):1-5.
[3] 昝逢刚,赵丽萍,李复琴,等.云南省第14套甘蔗品种区试开远试点评价[J].中国糖料,2017,39(5):18-19.
[4] 孔冉,罗炼芳,李栋梁,等.第五轮国家甘蔗品种集成示范湛江新植试验结果[J].中国糖料,2018,40(2):31-32.
[5] 徐林,刘晓静,庞华莒.广西甘蔗品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0):25-28.
[6] 王维赞,何红,朱秋珍,等.甘蔗引进新品种种性比较试验初报[J].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2):1533-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