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锦雄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广州510405)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从2014年初开始,与广州市电子信息学校共同制定了三二分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5门核心课程标准,并于2015年开始招生了第一届三二分段的学生50名。
2016年在省教育厅的立项支持下,开展了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中高职衔接”专项培训项目,为广州市电子信息学校培训了专业骨干教师2人。
截至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经完成了3届三二分段学生的招生,其中在校生两届约100名,第一届毕业生将于2018年7月毕业。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从下面几方面总结一下我们学院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实践与理论研究[1]。
高职阶段培养掌握计算机组网技术、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与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等技术,能够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网络安全管理、评估等工作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中职阶段则培养中级技能型人才。
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机组网技术与工程,交换网络技术,高级网络应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计算机网络攻防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网络操作系统的应用与配置,C语言程序设计,关系数据库SQL Server,HTML5开发技术。
网络工程师、网络运维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应急响应工程师。
高职阶段建议考取华为HCIE认证、思科CCIE认证、红帽RHCA认证,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证书,工信部、劳动部有关计算机专业中级资格认证证书[2]。中职阶段则建议考取华为HCNA/HCNP、思科CCNA/CCNP、红帽RHCE认证。
制定广州市电子信息学校与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网络技术专业三二分段中高衔接转段专业技能考核大纲,并按大纲进行招生考试。通过本考试合格的人员具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了解计算机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配置流程;能应用网络硬件对计算机网络进行连接和应用,并对服务器和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和维护。具有相当于计算机网络操作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为例,三二分段课程规划的制定以高职院校牵头,联合广州电子信息技工学校等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和广州博立、YesLab等行业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探讨企业对中、高职两个阶段学生就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要求。将职业能力培训纳入教学计划,分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中职阶段达到初级专业技能的水平,高职阶段进行中级、高级培训[3]。
并在中职最后一个学期,进行企业授课,让学生对未来做好规划。授课企业和内容如表1所示:
在课程内容结构的设计上,遵循“中职为基础,高职为主导”的原则。同时,设计“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实现教学目标全面对接。在中高职课程内容的衔接上,中职课程内容应注重基础性和操作性,而高职课程内容则是对中职课程内容的深化和拓展。例如计算机网络专业中的《网站建设与开发实训》课程已经在中职学过,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静态网站设计的相关基础知识。高职课程在此基础上,开设《PHP网站开发》、《关系数据-SQL Server》、《Java程序设计》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在中职课程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知识深化和能力递进,并在高职阶段增加了实训的比例,让学生学习专业技能认证、岗前综合技能培训、顶岗实习等必需课程。此外,在计算机网络专业改变原来的“学科中心”学科课程,转向“职业活动中心”的活动课程,实现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的课程模式。下面以中高职《网站建设与开发实训》课程内容设计为例,根据能力分级原理设置中高职课程内容,如表2所示。从能力角度看,该表不但综合描述每条工作任务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而且对不同职业能力进行分级,在课程上没有出现知识点的重复,还体现了中职与高职的能力递进。
表2 中高职《网站建设与开发实训》内容设计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立了YesLab、广州博立等校外实训基地,高职生最后一个学期到这些企业进行毕业实践。学生在经过企业实践后,通过角色互换会真正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下面以《毕业实习》课程为例,实行双行式项目教学。双行式项目教学即项目教学的教师固定坐班辅导,学生则轮流参与项目教学,10周一拨轮换。企业的项目如果需要多于10周时间,可以让学生接班完成项目运作,即使假期也安排有学生继续做项目。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保证项目运作的连续性,不耽误项目运作进度,又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接触真实的企业项目并亲自参与其中[4]。
双行式项目教学计划安排,避免了学生人数众多与实习场所可容纳学生人数有限的矛盾问题,同时也有利于为企业输送不间断的人才,如表3所示:
表3 《毕业实习》双行式项目教学实施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项目导向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库,不但适应中高职教育“教、学、做”一体化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也打通了中高职之间的课程壁垒。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确保中高职双方课程建设团队、师资团队和学员的沟通和教学。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建设学习交流平台为出发点,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为目标,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按照“行业、岗位、专业、课程、资源”为主线,从行业标准、专业建设、课程资源、实训/工程项目、资源素材五个方面规划组织资源。根据专业培养方案,按照“组建课程建设团队→制订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框架→设计学习项目和课程单元→分级整合资源→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制订资源共享共建策略→平台运行管理”思路,进行资源库建设,从而为师生教学、社会公众继续教育提供交互式学习型服务平台。
计算机网络专业分别在Blackboard系统、广州极客优信息平台建立了10几门网络课程,加上YesLab公司提供的网络课程,一共有20多门,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
计算机网络专业除了参加全国大学生技能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外,每年还举办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博立杯”网络综合职业技能竞赛和“华为ICT学院大学生ICT大赛”,并设立博立奖学金,奖励那些通过HCIE的学生。
“博立杯”网络综合职业技能竞赛,目的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的拓扑规划能力、IP地址规划能力、设备配置与连接能力、网络的规划及实施能力、全网测试能力、工程现场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大赛分两个组别:高职组、中职组:高职组“路由交换”NP级别的网络设备知识。中职组“路由交换”NA级别的网络设备知识。
通过这些比赛,使学生掌握国内一流厂商现阶段的主要技术,行业人才必备的技能以及就业对口企业对高校学生的技能需求。更重要的是竞技有助于找到差距,提高竞争意识,同时促进网络工程前沿技术在校内的教学应用,推进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明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引导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我院学生的就业竞争力[5]。
通过以上工作的实施,三二分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参加各级职业技能认证特别是高级别认证的学生数逐渐增加。据统计,2015年1人通过了华为HCIE认证,2016、2017年报名参加华为认证的学生数每年超过20人,其中NP、IE级别的占大多数。目前,在校学生中初步形成人人参加高级别职业技能认证培训考试的风气,从而促进了学风的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