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龙: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2018-10-13 03:48:06
中国科技财富 2018年9期
关键词:林草植树国土

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也是生态环境治理攻坚克难的必然选择,还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那么,该如何推进国土绿化、如何提高森林质量、如何开展森林城市建设进行研究部署。

8月28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在全国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现场会上强调,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国每年完成营造林1亿多亩,抚育森林1.2亿多亩,治理沙化土地5000多万亩,共建设和划定国家储备林4700多万亩,林草资源质量和生态功能稳步提升。

无死角全覆盖 实现应绿尽绿

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大任务。与以往的国土绿化相比,新时代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内涵和外延、措施和要求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张建龙介绍说,第一,在发展速度上,要保持较高水平。我们提出到2035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6%,为此每年必须完成营造林任务1.1亿亩,其中人工造林要保持较大比重。同时,要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对森林、草原和林地、湿地进行全面保护,防止林草资源过度消耗,切实巩固扩大国土绿化成果。

第二,在资源质量上,要有大幅度提升。一方面,要通过科学的理念、技术、标准,广泛选用优良品种和乡土树种,确保新的造林种草任务高质量完成,着力培育健康稳定的林草生态系统。另一方面,要加快落实森林经营规划,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持续开展森林抚育经营,着力抓好低质低效林改造、退化林分修复、退化草场改良,不断优化提升现有林草资源质量和功能。

第三,在实施范围上,要实现应绿尽绿。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要全国“一盘棋”,东中西部一起动,城市乡村、山区草原齐推进,做到无死角、全覆盖,实现应绿尽绿。同时,要充分挖掘城乡宜林地、零星散地用于国土绿化的潜力,盘活用好闲置土地资源,抓好身边增绿、见缝插绿、见空补绿,最大限度增加林草资源。

第四,在实施主体上,要全社会广泛参与。继续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搞绿化的方针,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打一场植树造林种草、爱绿护绿的人民战争。要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不断创新义务植树实现形式,方便适龄公民履行植树义务。要充分发挥住建、教育、交通、水利、农垦、军队、石油、石化、冶金等部门的优势,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参与国土绿化的新格局。

第五,在加大投入上,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国土绿化既是一项公益事业,也是一项绿色产业,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多种效益。只要大胆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政策措施,增强国土绿化的动力和活力,就能够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解决好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一方面,要坚持政府主体地位,继续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国土绿化有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要通过推广先造后补、以奖代补、赎买租赁、购买劳务、注入资本金、以地换绿等模式,引导企业、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国土绿化资金。

数量质量并重 防止奢侈景观

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确保国土绿化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稳步提升,全国生态状况逐步改善。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科学确定林草比重,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禁止荒坡地全垦整地,尽量保留原生植被,合理确定栽植密度,原有天然幼苗幼树可部分或全部纳入造林密度、造林成活率、造林保存率计算。干旱区、高寒区要推广低密度造林,按有效造林标准考核造林成效。

坚持走科学生态节俭绿化之路。坚决摒弃快速成林、急功近利的绿化模式,坚决杜绝形式主义、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的不当做法,严禁大树进城。不搞高耗水绿化,不搞奇花异草,不追求一夜成景、一夜成林,防止城乡绿化出现奢侈化、媚外化、景观化的现象。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正确处理森林、湿地、草原、荒漠生态系统等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统筹推进荒山造林、湿地保护、退耕还林、草原恢复,增强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坚持治沟与治坡相结合、治山与治水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协同发力,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

坚持城乡绿化协调推进。要通过建设森林城市,着力推进城市内绿化,使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着力推进城市周边绿化,积极打造环城森林生态屏障;着力加强森林城市群绿化,积极发挥森林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区域城乡绿化水平。要把国土绿化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脱贫结合起来,抓好村庄绿化和林草产业发展,保护修复好乡村自然生态系统。要持续推进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和通道绿化,有效拓展绿色生态空间。

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既要注重植树成林、面积增长,更要注重综合效益提升;既要注重提高造林密度、成活率、保存率,更要注重增强林分结构、生态功能、系统稳定性。要坚持依靠科技提高质量,加强珍贵乡土树种培育、森林可持续经营、重大有害生物防治等技术攻关,争取在国土绿化关键性技术难题上取得突破,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坚持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放活集体林经营权,培育更多新型经营主体,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实行集体林地限期绿化。要积极推行专业队造林、招投标制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购买式”造林模式。要创新森林资源管护机制,集体公益林可委托经营管理,新造国有林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队管护,实现经营管理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

科学划定“红线” 严格制度保护

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必须科学谋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紧紧抓住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大工程大政策,才能引领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深入开展,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好三北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国家储备林、退牧还草、沙化草原治理等国土绿化工程,在大江大河源头和生态脆弱区域建设一批百万亩防护林基地。要实施好石漠化综合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三江源保护恢复、祁连山生态保护等重点区域工程,开展精准治沙重点县建设,集中力量推进干旱区、风沙区、荒漠化区生态修复治理。

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广泛开展城乡绿化。要深入推进“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继续建设好各类义务植树基地。探索建立绿色信用体系,将公民参与义务植树记录作为就业、贷款、入户、上学、就医等方面的优惠条件。同时,以创建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绿化模范城市为载体,充分利用城市周边闲置土地、荒山荒坡、污染土地,通过见缝播绿、拆墙透绿、立体绿化等,成片建设城市森林和永久性公共绿地。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建设乡村围村林、庭院林、公路林、水系林,完善乡村绿道、生态文化传承等生态服务设施,建设一条进村景观路,保留一处公共休憩绿地,保护一片民俗风水林,配置一块净水湿地,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强化森林抚育经营,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加大乡土树种、珍贵树种以及抗逆性强的树种繁育力度,积极培育良种壮苗。科学划定林地、草地、湿地、沙地保护红线,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修复天然林,全面停止国有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强林地用途管制和限额管理,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非法占用林地等破坏生态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认真落实重大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行政领导负责制,坚决遏制松材线虫病、草原鼠兔害等有害生物快速蔓延的态势。要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设立保护标志,完善保护设施,坚持抢救复壮与日常管护并重,促进古树名木健康生长。

不断完善政策措施。绿化任务完成后,可允许利用承包的部分荒山荒地发展森林旅游、林下经济、休闲养生等产业。积极推行林地先补后占制度。推动成立国土绿化企业联盟,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土绿化企业上市。积极推行重要生态区位非国有商品林政府赎买政策。用好用足林业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贷款,推广“林权抵押+森林保险”贷款模式,打通金融资本进入林业的渠道。将森林经营方案作为国有林采伐利用的主要依据,鼓励非国有林经营主体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尽快做到非国有商品林自主经营、自主采伐。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必须进一步加强草原保护和恢复。

张建龙指出,我国有近60亿亩的天然草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41.7%。对于我们这样的草原大国来说,没有草原生态系统的彻底好转,就不可能有全国生态状况的根本改善,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也就没有保障。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草原保护修复工作,真正将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作为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重要内容,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动草原生态状况不断改善。

猜你喜欢
林草植树国土
龙江林草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植树
植树真快乐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河北地质(2021年4期)2021-03-08 01:59:20
林草风采
鲜花盛开的国土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