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
[摘 要]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越发严重的大背景下,解决养老问题及养老机构的发展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和完善合理的保障机制对养老机构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养老机构的保障机制尚不健全,文章在了解目前保障运行机制的不足的基础上,对进一步推进完善保障机制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机构;保障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8.30.028
1 引 言
泱泱大国,地大物博。我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一的大国,人口基数大,在20世纪后期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口出生率。但由于人口惯性的作用,人口总量仍在持续膨胀,增速为每年570万人。一方面是人口总数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是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成为不可避免且愈演愈烈的社会难题。养老问题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也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
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我国政府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责任。加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的养老机构成为应对该问题的良好途径之一。因此,在中国这种特殊的国情下,养老机构的各项发展与中国老年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人类向往快乐而非痛苦,人类要求得到尊重而非贬抑;现代社会衍生“人性化设计”,吾愚以扩充,是指在设计过程中,根据人的行为习惯、生理结构、思维方式等,在事物原有基础上进行优化,使受众对象方便舒适,老年人更是如此。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身体健康、心理问题都需关注。老年群体的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他们不仅需要他人的照顾和基本的物质条件,还有精神层面的需求,加之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建设人性化养老机构趋之必然。
2 完善养老机构保障机制的重要意义
养老机构是社会养老的专有名词,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它可以是独立的法人机构,也可以是附属于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组织、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的一个部门或者分支机构。其服务宗旨是安排、照料好老人,让老人满意、子女放心,为政府和社会分忧。
真抓实干,只有建立一套全面合理的保障机制,才能切实实现养老机构合理发展。
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立法先行,为改革发展“保驾护航”,事断于法。
完善养老机构保障机制有利于促进养老行业平稳发展。养老行业可谓朝阳产业,不过在整个业态下,制度不健全是当前最大的阻力,有许多现实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在法律上是模糊状态,所以导致一些企业不敢迈入、不敢运营或者选择退出。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具体机制,细化分化,科学地做出理论分析和研究,去指导养老企业实践,整个行业发展才能更为稳健。
要有效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推动社会发展,就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做好完善社会保障的工作,加快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覆盖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良好途径。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建设,有利于规范养老机构运作,使更多的老年人得到帮助,获得体面的生活。
3 养老机构保障机制存在的不足
当前,养老机构存在诸多问题,如设置不合理、老年人选择意愿低。老年人对在养老机构选择意愿低,普遍选择居家养老,养老机构“门难进”“收费高”“服务差”是老年人热衷居家养老的主要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曾庆敏曾说过:“在北京,公立养老院比较专业,但床位太少,排队等上三五年很正常。而且大多数养老院设在郊区,老人看病还要回城里,来回折腾不方便。”
立法覆盖不全面,政策先行,但落实滞缓。《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等针对养老问题早已颁布,可发展问题仍突出,形势仍严峻,内容针对不全面。
养老机构城乡设置不均衡。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五保”老人逐步转变为城市“三无”老人。加之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农民就业方式的改变,留守或“空巢”老人增多,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需求。
养老机构经营以及推进民办养老机构不到位。总的来说,养老机构体制还在探索当中,尚未成熟,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且投入往往大于收益,服务成本的加大,经济效益不高,造成社会资本对养老机构的投资意愿减少;民办养老机构方面,数量少服务能力低,且区域发展不平衡,专业性较差;养老机构区域点的设置较为分散、不便管理;服务内容方面较为单一,缺乏个性化、人性化专项设置;政府扶持与养老机构现状发展有所脱节,壁垒大,发展态势不容乐观。
4 完善养老机构保障机制的措施
“点、线、面”层次推进,体系完整。点对点,细节落实。养老机构设置,求量更应求质,满足基本床位需求,更应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需要。关于老年人精神需求方面,社区养老机构可加大文化品牌项目的创建,类似承办社区歌唱比赛、舞蹈比赛、书法大赛等。明确各养老机构类别、服务项目,以便服务有侧重,老人可甄选,在城市街道、农村乡镇、村组设置的供养“三无”“五保”老人,残疾人员和接待社会寄养老人安度晚年的敬老院,国家、社会及团体为救助社会困难人士,疾病患者而创建的用于为他们提供衣食住宿或医疗条件的爱心福利院为老年人提供集体居住,并具有相对完整的配套服务设施。设置专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服务体系的老年公寓。专为接待帮助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护老院。称为“护理养老机构”或“护理院”,专为接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安度晚年的护养院。为老年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院等,在国家现有分类类型的基础上拓展结合性养老机构,在调研中所接触到的医养结合模式,前景开阔,有很强的实践可能性。总的来说,加快实现老人与养老人的合理对接。以点成线,脉络相通。推进养老机构行业规则的完善,制定相应行业标准,对于整个养老业态来看,可以更加促进养老机构迈向专业化、体系化。推进国家对养老机构行业的审查与监管,进一步促进与保障养老机构规范化,主要侧重应从制定法律入手,让法律先行,指导具体的运行实践,摸着石头过河中产生的法律纠纷也可以得到妥善解决,但此种途径需要智库支持和大量的前期准备,耗时费力但确是监管环节中最为关键的一点。
多线成面,整体推进。提高专业教育水平,进行护工工作素质培养。上岗人员从业资格证明和设立相关考试制度,持岗上证,保证人员资质。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多方主体的保障及责任落实。明确养老机构人性化的保障机制建立和实行中所参涉的主体。实现主体保障,提高工作能动性,促进机制平稳运行。落实主体责任,职责明确,合理区分责任制。
推进社会发展,为养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国家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而缓解养老问题的经济压力;大力开展教育,重孝道,敬老才是养老之本;加快提高科技水平,实现智能化生活,方便社会全体,解决养老问题。加强社会道德体系建设,形成尊老爱老之风。公民应提高自身素质,从自身做起爱老敬老,为全社会的养老问题谏言出力。
不当之处,尚祈读者批评指正。吾愿中国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晚年幸福安康。
參考文献:
[1]李若琳.新形势下社区养老服务的多元化与人性化[J].才智,2016(33).
[2]王瑞华.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的比较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