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阳
近年来,关于“选择食物要注意酸碱度”“人有酸碱体质之分,碱性体质更易生男孩”等说法在网络中尘嚣直上,让很多人误以为真。那实际上真是如此吗?在此,我们就来说说那些关于酸碱体质的真相。
事实上,人的体质并没有酸碱之分,自然也不存在酸碱体质这种说法,但人体内的体液确实有酸碱性之分。对于这两种情况,我们不要偷换概念。
人体体液包含很多种,有细胞内液、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分泌的各种消化液(如唾液、胃酸、肠液、胆汁等)、汗液、尿液等,且不同体液各有不同的酸碱度。比如,胃液pH值在1~2之间,呈强酸性;血液的pH值可以达到7.45,呈弱碱性。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处于微妙的酸碱平衡状态,人体体液一般不会受摄入食物的影响而导致酸碱性的改变,因为人体自身能够调节其酸碱性,不会改变人体的总体酸碱度。
在自然健康的状况下,我们的体液通常呈现弱碱性,也就是说,血液酸碱度(pH值)通常维持在7.4左右。但是,在出现疾病或非生理状态下,容易出现酸碱失衡。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生病了,导致体液的酸碱平衡被打破,身体出现不适,就要迅速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所以,不要盲目去吃“碱性食物”或“酸性食物”,因为这不仅没有用,还会耽误治疗,严重的话可能会危及生命。
食物有酸碱性之分 要明确的是,食物是有“酸性食物”“碱性食物”和“中性食物”之分。但决定食物酸碱性的不是凭口感,而是凭食物灰分,即食物燃烧后剩下的一些元素。
简单地说,就是将食物成灰后,用酸碱滴定中和实验方法可得知:
①食物经燃烧后所得灰分的化学成分使其溶于水后生成酸性溶液,就是酸性食物。这类食物主要包括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谷类,以及硬果中的花生、核桃、榛子等。
②如果食物经燃烧后所得灰分的化学成分使其溶于水后生成碱性溶液,就是碱性食物。这类食物包括各种蔬菜、水果、豆类、奶类,以及硬果中的杏仁、栗子等。
③还有一些既非酸性也非碱性的食物,如烹调油、黄油、淀粉及糖等,被称为“中性食物”。
食物酸碱性对人体影响不大 食物的酸碱性与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和利用后的代谢产物的酸碱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我们不能偷换概念,“食物体内代谢后的产物”的酸碱性其实已经与摄入食物的灰分没有直接关系了。
人体体液的酸碱度正是上述代谢产物综合平衡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仅仅由食物燃烧后的几种矿物质灰分就可以决定的。所以,食物的酸碱性对人体体液的酸碱程度的影响并不大,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多吃蔬菜能预防疾病 目前,确有大量证据显示,充分摄食蔬菜和水果能够预防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
同时,大量进食动物性食物对人体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这并非因为它们是所谓的“碱性食物”或“酸性食物”。而是因为蔬菜、水果富含各类对维护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
而大量吃动物性食物可能导致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等摄入超量,对部分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不足,从而导致肥胖等危险性增高。
一直以来,酸碱体质会影响生男生女的谣言满天飞,但是,这个谣言却没有半点科学依据。
人体酸碱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也就是说,人体内不同部位的酸碱度须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才能让生理功能正常运行。人体受孕是一种自然行为,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由男女双方提供的精卵子随机结合决定。生男生女是生物界的自然规律,应当顺其自然。
不过,想要备孕及已经怀孕的妈妈们确实需要将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健康的身体状况、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是孕育新生命必需的物质基础。
备孕女性应多补充铁、碘等元素 备孕时,夫妻双方应共同补充营养、做好身体和心理准备。研究表明,缺铁确实可能导致不孕不育。与不补铁的育龄妇女相比,补铁可以降低40%无排卵性不孕症的发病风险。而且铁元素补充越充足,无排卵性不孕症的风险越低。
动物血、肝脏及红肉中铁含量及铁的吸收率均较高,一日三餐中应该有瘦畜肉50~100克,每周1次动物血或畜禽肝肾25~50克。建议备孕女性除规律食用碘盐外,每周再摄入1次富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淡菜,以增加碘储备。
已孕女性应平衡膳食 如果早孕反应严重,孕妇可少食多餐,选择清淡适口的饮食,要保证摄入含适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预防酮血症对胎儿的损害。
孕中期,应在孕前膳食基础上,一天增加200克奶类食物,一天增加50克动物性食物。
孕晚期,一天增加125克动物性食物,以满足自身对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钙、铁等营养素和能量增加的需要。每周食用2~3次鱼类食物,以提供对胎儿脑发育有重要作用的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
上文我们已经说过,人的体质没有酸碱之分,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不断增强与包括食物在内的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能力。
正常人体内的酸碱度(pH值)稳定在7.35~7.45之间。而酸碱度之所以这么稳定,主要在于人体有三大调节系统。这三大调节系统分别为体内缓冲系统调节、肺调节、肾脏调节。
在体内缓冲系统中,就是体内酸多了,有碱性物质来中和;碱多了,又有酸性物质来中和。而肺调节,就是当体内酸性物质增多时,人会加快呼吸,将酸性的二氧化碳更多地呼出去,反之则呼吸变缓。肾脏也很重要,它能吸收碱性的碳酸氢盐,并排泌酸性产物。
只有当以上三大调节系统出了问题,比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情况下,出現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则难以进行自我调节,才有可能出现酸碱度失衡。
虽然,人体内的酸碱度并不受食物的影响,但科学的膳食会更有利于人体的健康。我们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尽量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注意,果汁并不能替代新鲜水果。还要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讲求食物多样化、保证荤素合理搭配是平衡膳食的重要原则。各类食物有着不同的营养成分,有着不同的健康作用,扮演着不同的保健角色,相互不可替代。一味地去追求食物的酸碱性,只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造成新的不平衡,最终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