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进行治疗对其Hcy和Lp-PLA2水平的影响

2018-10-12 06:10赵殿儒祁景蕊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6期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瑞舒伐类药物

赵殿儒,祁景蕊

(1.沧州市人民医院,河北 沧州 061000;2.沧州市中心医院,河北 沧州 06100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指患者的冠脉中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后,导致其形成闭塞性血栓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与Lp-PLA2(脂蛋白磷脂酶A2)的水平和Hcy(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异常升高有关[1]。潘晨亮等[2]的研究表明,ACS

患者Lp-PLA2的水平越高,其预后越差。相关的研究表明,为ACS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可有效地降低其Lp-PLA2的水平和Hcy的水平,从而稳定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4]。本文主要探讨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进行治疗对其Hcy和Lp-PLA2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沧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100例ACS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其病情符合ACS的诊断标准,并被确诊。2)患者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1)患者近3个月内服用过他汀类药物。2)患者患有心脏瓣膜病、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性疾病。3)患者的肾功能不全。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的24 h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其血浆中Lp-PLA2的水平和Hcy的水平。然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抗血小板、抑制心室重构及减轻心肌耗氧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小剂量的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瑞舒伐他汀(生产企业为山东鲁南制药厂)的用法是:口服,10 mg/次,1次/d。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瑞舒伐他汀(生产企业为山东鲁南制药厂)的用法是:口服,20 mg/次,1次/d。治疗六个月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再次检测其血浆中Lp-PLA2的水平和Hcy的水平。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Hcy的水平、Lp-PLA2的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软件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Hcy的水平、Lp-PLA2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cy的水平、Lp-PLA2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cy的水平、Lp-PLA2的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Hcy的水平、Lp-PLA2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Hcy的水平、Lp-PLA2水平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Hcy的水平、Lp-PLA2水平的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Lp-PLA2的水平(ng/ml) Hcy的水平(μmol/L)对照组 50 治疗前 273.03±24.81 35.24±11.81治疗后 240.65±35.52* 15.11±9.38*观察组 50 治疗前 267.19±42.19 35.89±10.18治疗后 200.37±29.83△* 10.11±7.4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治疗期间,在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咽炎的患者有1例,发生头痛的患者有1例,该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在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头痛的患者有2例,该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心血管内科的危急重症。该病是患者的冠脉中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后,导致其形成闭塞性血栓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有研究表明,Lp-PLA2水平的异常升高是导致其冠脉中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主要原因。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Lp-PLA2的水平,从而稳定其冠脉中的粥样硬化斑块[5]。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胆固醇引起的慢性炎症反应。有研究表明,Hcy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已经被证实其可参与到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中[6]。此外,大量的研究表明,被氧化后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沉积于血管内皮细胞下的LDL-C一旦被氧化后,可对患者的血管内膜造成炎症刺激,使其血管内膜受损,导致其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动脉内膜上,从而形成动脉硬化斑块。动脉硬化斑块内的LDL-C与Lp-PLA2结合后,可产生炎症反应,使稳定的动脉硬化斑块转变为不稳定的动脉硬化斑块。不稳定的动脉硬化斑块破裂正是诱发ACS的主要原因。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他汀类药物对ACS患者进行治疗。他汀类药物又被称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目前较为有效的调脂药物。该类药物具有二羟基庚酸结构,或为内酯环,或为开环羟基酸,是抑制HMG-CoA还原酶的必需基团。HMG-CoA还原酶是指肝细胞合成胆固醇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限速酶,可催化生成甲羟戊酸,从而可有效地抑制胆固醇的合成。

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临床实践证实,该类药物具有多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7]:1)可改善血管的内皮功能。2)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3)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发生的炎症反应。4)可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的黏附和分泌功能。5)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纤溶活性,从而发挥抗血栓的作用。6)可清除氧自由基,避免LDL-C被氧化。7)可减少动脉壁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的形成,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趋于稳定。

瑞舒伐他汀是第三代他汀类药物。该药可有效地抑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且其具有较强的调脂作用[8]。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Hcy的水平、Lp-PLA2的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Hcy的水平、Lp-PLA2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这说明,采用小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或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进行治疗均能够有效地降低其Hcy的水平和Lp-PLA2的水平,从而增加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采用小剂量的瑞舒伐他汀相比,采用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瑞舒伐他汀瑞舒伐类药物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分析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治疗疗效对比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两种药物治疗冠心病随机对照研究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