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立健,李欣怡,乜金茹
(1.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6;2.江苏省肿瘤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9; 3.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分院,江苏 南京 210038)
2014年1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颁布《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规范医师多点执业和推进医师合理流动。在现阶段卫生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下,医师多点执业有助于缓解这一问题,通过医师队伍的纵向和横向流动,提高患者利用优质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减轻医疗经济负担[1,2]。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推行,涉及医疗机构、医生、患方等多方利益,其中患方作为医疗服务的需求方,是医疗供给侧改革的动力和重要依据。本文基于患方视角分析他们对医师多点执业的认知、需求和评价,从而为该项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
2016年在江苏省南京市和苏州市选取6家医疗机构(包括4家综合医疗机构和2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调查,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以住院和门诊患者或家属为调查对象,共计有效调查869人,主要调查患者或家属的个人基本信息、对医师多点执业的认知、需求与评价等。
利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应用Spearman秩相关、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患方对医师多点执业的认知、评价与需求及其影响因素,α=0.05。其中,对于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支持态度,非常支持和支持赋值为1,无所谓和反对赋值为0。对医师多点执业服务的满意度,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和非常满意赋值1~5分。
本次共计调查患者和家属869人,男性425人(48.91%)、女性444人(51.09%);18~24岁132人(15.19%)、25~34岁232人(26.70%)、35~44岁168人(19.33%)、45~54岁142人(16.34%)、55岁及以上195人(22.44%);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63人(7.25%)、企业职工257人(29.57%)、个体工商户96人(11.05%)、务农80人(9.21%)、务工107人(12.31%)、学生92人(10.59%)、离退休人员114人(13.12%)、其他60人(6.90%),见表1。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于医师多点执业的相关政策了解、了解一点和不了解的比例分别为6.33%、25.09%和68.58%。对于医师多点执业的推行,被调查者选择非常支持、支持、无所谓和反对的比例分别为10.82%、40.85%、31.99%和16.34%。其中支持的最主要原因,方便患者就医占51.45%,有利于节省医疗费用占16.04%,提高农村或社区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占31.40%,其他占1.11%。反对的最主要原因中,医疗质量难以保障、容易助长医生的趋利行为和可能增加基层患者的医疗负担居前三位,选择比例分别为28.17%、21.83%和19.72%。
首先对患方的医师多点执业支持态度进行单因素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年龄、职业和相关政策了解程度的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进一步应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年龄、职业和相关政策了解程度作为自变量,具体赋值见表2,α入=0.05,α出=0.10。根据统计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和相关政策了解程度对于患方的医师多点执业支持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较大的患者和家属对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支持程度相对高一些;对医师多点执业政策了解程度越高,越支持该项政策的实施,见表3。
表1 患方对医师多点执业支持态度的单因素分析
表2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及赋值
表3 患方对医师多点执业支持态度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对于医师多点执业的推行,仅27人表示没有什么担忧,占3.11%。从患方主要担忧来看,基层医院设备少无法保障诊疗质量、医生短期执业医疗风险加大和如果发生医疗事故无人负责居前三位,选择比例均在30%以上,见表4。另外,有21.52%的被调查者担心医师多点执业可能会增加医疗事故的发生。
表4 患方对医师多点执业的主要担忧
注:本调查问题选择不超过3项。
如果大医院医生定期到基层医院开展多点执业,74.34%的被调查者表示倘若生病会首选到基层医院就诊。对于多点执业医师的职称要求,认为至少应达到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的比例分别为6.93%、25.52%、24.59%和31.41%,另外有11.55%的被调查者对多点执业医师职称没有要求,认为获得执业资格即可。在医师多点执业的范围上,被调查者希望在市内和省内的选择比例分别为32.75%和28.46%,还有29.85%的人员希望医师多点执业不受地域限制。
在被调查者中,有65人表示接受过医师多点执业服务,占总调查人数的7.48%。对于医师多点执业服务的评价方面,医疗技术水平、治疗效果和总体服务满意度分值分别为3.97分、3.82分和3.92分。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医师多点执业服务总体满意度与医疗技术水平、治疗效果满意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P<0.01)和0.628(P<0.01),医疗技术水平与治疗效果满意度的相关系数为0.668(P<0.01),三者之间有相关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6.33%的被调查者对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比较了解,绝大部分老百姓并不很了解相关政策。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患方对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了解程度对于他们是否支持医师多点执业具有正向影响。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可采取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社区宣传栏等方式。同时建立专用网络平台结合其他渠道,定期将多点执业医师的基本信息及其出诊时间和地点予以公布,让患者能够充分获得相关信息并合理利用优质的医疗资源[3]。
患方对于医师多点执业的支持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这项政策的推进与执行效果。调查显示,51.67%的被调查者对医师多点执业表示非常支持或支持,总体支持率与任琴等[4]对福建县级公立医院患者的调查结果(53%)比较接近,但大大低于2009年中国社会调查所对社会公众的调查结果,其支持度达80.3%[5]。这可能与被调查居民对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缺乏详细了解有关。同时,患方对于医师多点执业存在一些顾虑和担忧,如诊疗质量难以保障、医疗风险加大、医疗责任不清晰、增加就诊不确定性等,也会大大影响他们对医师多点执业的支持态度。除了以上相关因素外,年龄也是影响患方是否支持医师多点执业的因素。从不同年龄组来看,55岁及以上人员对医师多点执业的支持率最高。医师多点执业有助于缓解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公平程度,促进医疗队伍合理流动,可有效提高居民患病时对医疗服务的可及性[6],这对于年龄偏大患者而言是最大福音,也是他们支持医师多点执业的最主要原因。
根据调查显示,如果大医院医生定期到基层医院坐诊,74.34%的被调查者愿意选择基层首诊。显然,大部分居民对医师多点执业是有需求的,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就能享受到专家医疗服务,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多点执业医师的职称,81.52%的被调查者希望达到中级及以上。在《意见》中明确提出“多点执业医师须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能够满足基层医疗机构对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需要。在医师多点执业范围上,近1/3的被调查者选择局限在市内,有些人员不太希望优质医疗资源“外流”,以免影响自己或家人生病时就医的便捷性;也有部分居民认为医师多点执业可扩大到省内甚至全国范围,这种需求的差异主要源自于医疗资源地区间的不均衡性。从实际可操作角度来看,医师多点执业范围不宜过大,否则医生在不同执业机构间奔波时间比较长,容易导致过度疲劳,也会影响到医师多点执业的医疗质量。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之后又出台一些相关政策文件,而部分地区并未有效推行这一政策[7],则能够享受到医师多点执业服务的患者比例较低。本次调查也显示,仅有7.48%的被调查者表示曾经接受过医师多点执业服务。对于接受的医师多点执业服务,医疗技术水平的满意度较高,对治疗效果的评价相对低一些,而治疗效果与总体服务满意度之间有相关关系,进而影响他们对这项政策的支持与接受程度。为有效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应尽快完善相关配套措施[8-10],如完善医师多点执业法律法规,规范医师多点执业行为;完善医疗责任保险,明确多点执业相关主体责任,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力度,保证医师多点执业质量和安全。通过各方面多管齐下,提高患者的受益面和满意度,实现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