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方法的陕南地区科技转化环境分析

2018-10-12 07:02
智能城市 2018年17期
关键词:陕南人才发展

杨 曼

安康学院,陕西安康 725000

1 陕南地区的范围界定

陕南北靠秦岭、南倚大巴山,汉江自西向东穿流而过。从西往东依次包括汉中、安康、商洛三个市。人口约895.3万人,占全省人口的四分之一,面积约6.96万km2,占陕西省国土资源的1/3。

陕西发展有三级,关中是创新一级,陕北是能源一级,陕南是生态一级。“十三五”陕西对全省区域发展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战略[1],即:强关中,推进关中协同创新发展;稳陕北,推进陕北转型持续发展;兴陕南,推进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在这三大板块中,陕南由于地处全国重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秦巴山区,又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汉江上游水源地,多数地区被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为限制发展区,实现突破发展阻力较大。

表1 陕西省所辖县区情况

2 陕南地区科技转化环境——基于SWOT分析

所谓SWOT分析,也就是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这种宏观分析囊括了自身内部优势和弊端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并按照矩阵的形势排列出来。SWOT每个字母都有特定的含义,分别是(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的简写。

2.1 优势(strenghts)

2.1.1 生态优势

陕南地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同时是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这里水、热、林、草资源及土特产品、矿藏等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现有森林面积38833km2,覆盖率达55.5%,远高于全省森林覆盖率平均水平。根据调查显示,安康市、商洛市、汉中市在2016年全省13个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排名中依次为第1、2、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市平均为294d,优良天数比例达80.2%,远高于陕西省平均水平的62.9%,及全国平均水平的78.8%。2016年各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如图1所示。

图1 2016年各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2.1.2 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优势

由于该地区的劳动人口数量较多,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要一定的时间。以安康市为例,2015年外出务工人员为69.88万人,占全市劳动力资源总数的46%。在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这里能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此同时,在陕南设有安康高新技术开发区、汉中经济开发区、商丹循环工业园及各类县级工业园,能有效缓解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面临的资金压力。

2.1.3 区域优势

陕南位于“西三角”腹地,属关中—天水、成渝和江汉经济区三者的交汇地带。在这里,经济发展有可靠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并且陕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渐形成规模,包括航空、铁路、公路的体系形成。这里有较为著名的宝成线、西康线、西南线、襄渝线、安阳线等;公路有国道108、210、312、316等国道及西汉、西康、西武、西合、十天等高速经过。就区域板块而言,这里是是促进三大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就交通而言,是沟通西北、华北、东北及华中、的必经之地;独特的位置和便捷的交通为陕南物联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降低了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库存、运输等风险,为上下游配送提供了可靠保障。

2.1.4 高等教育资源优势

陕南共有高等院校7所。汉中市2015年研究生毕业生164人,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1.10万人。优质的高等教育人才输送为当地企业创新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陕西理工大学、安康学院、商洛学院在学科设置和优势专业培育上与本地特色产业相配合。以安康学院为例,农学、园林、茶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中药方向)等专业开设为推进安康绿色循环发展,壮大茶叶、中药材、魔芋、富硒食品产业,构建生态型产业发展新体系提供了人才保障。

2.1.5 后发优势

科技成果转化自20世纪末21世纪初引入我国,经过十几年探索,理论体系逐渐完整,实践经验也趋于成熟,尤其在东南沿海地区取得了巨大成功。受资源和地理因素的限制,陕南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因此对陕南而言,应该在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开发资源、凝练特色才有机会形成独特的后发优势。

2.2 劣势(weakness)

2.2.1 经济基础薄弱

陕南是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又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多数地区被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为限制发展区,发展起来阻力较大,陕南总体落后的局面难以根本改变。2016年,面积占全省34%,人口占全省23.4%的陕南三市,GDP总量仅占全省14.1%。经济结构第一产业比重偏高(平均为14.5%,高于全省8.8%)。农业产业化、生态化、商品化水平较低,循环农业发展受到制约。第二产业基础薄弱,陕南现代工业发展史短,虽然当地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从业人员基数少,企业科技发展水平较为滞后,大多是依赖劳动力的传统发展模式。安康市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新兴产业重点企业仅有20家,其中仅阳晨牧业集团1户为中型企业,其余均为小微企业。新兴产业重点企业总数不足西安市的1/10。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陕南不仅要注重新兴产业的发展,还要在发展过程中兼顾产业升级和改革,这需要艰辛的付出。

2.2.2 产业集群不良

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上集中的产业群。目前陕南产业集群中规模较可观且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富硒产业集群。但由于下游厂商单一,导致陕南富硒食品、茶叶企业并无议价优势。富硒食品产业规模受限且本地配套率低,难以在陕南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与江苏省丰城市富硒产业集群相比,仍属规模较小、知名度不高的一类,开发的产品还处于基础和低附加值的范围。陕南产业集群发展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引领,且企业同质性较高,难以形成完整的创新链和产业链。

2.2.3 高层次人才匮乏

1990年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了钻石模型(Michael Poter diamond Model)用于分析国家如何形成整体优势从而具备较强竞争力。在钻石模型中生产要素中位居第一的要素就是人力资源。尽快陕南高等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提供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总体而言,陕南面临着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中青年高、精、尖人才缺乏,新兴技术学术带头人缺位的问题,其中掌握高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尤其短缺。尽管在“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各级政府都重点强调了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的紧迫性,制定了详细“人才引进”政策加以推动,但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引进效果仍然不理想。

2.3 机遇(opportunities)

2.3.1 1h经济圈效益辐射

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西渝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已经开始启动前期准备工作。作为连接西安市、重庆市的中转地区,陕南将处于以西安、重庆为中心的两个1小时经济圈的重叠区。这为陕南与经济圈内发达地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创造了条件。

“十二五”规划中,关中—天水地区作为重点经济区域之一,被规划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科技教育、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北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2]“十三五”时期,西部开发仍然是国家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优化则为重中之重;“一带一路”的提出为陕西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定位于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低、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项目2017年在西咸新区正式开工。随着上述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实施,陕西省创新发展成效将会以西安为中心,逐步辐射至全省,带动陕南发展实现突破。

2.3.2 产业转移

随着东南沿海地区发展竞争加剧,物价要素不断攀升,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迁移的趋势越来越显著。与此同时,随着“精准扶贫”深入开展,陕南贫困山区在脱贫探索中开创了诸多新的做法,形成了许多有效经验,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可靠保障。例如,平利县在结合本地优势与产业特点基础上,开创了“社会工厂”模式,实现了产业承接和脱贫帮扶的双重功能,更是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诸如《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指导意见》、《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的出台,更是为陕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供了政策保障。

2.4 威胁(threats)

由于中西部地区面积辽阔,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交通条件状况同质性较大,且陕南地区存在特色产业不强、主导产业不特色的困境,所以陕南在人才吸引、资源配置及市场争夺等方面必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在发展空间上势必会受到一定挤压。

3 结语

科技成果转化是个系统工程,陕南地区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优势与劣势同在,机会与威胁并存。在现实条件下,想要实现科技推动陕南突破发展的目标,关键在于发挥好陕南地区生态优势、生产成本优势、区域地理优势、高等教育资源优势及后发优势,充分利用以西安、重庆为中心的1h经济圈辐射产生的效益,把握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契机,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机遇。

猜你喜欢
陕南人才发展
人才云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党建地图·陕南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陕南民歌生态文化特征与创新研究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陕南柑橘老果园改造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