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格尔《风格问题》报告

2018-10-11 08:28刘晓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艺术史

刘晓

摘要:本文是对李格尔《风格问题》一书进行泛读理解,并对其第一章、第二章进行精读学习后而写。李格尔所有有关艺术科学的理论探索均围绕着他著名的“艺术意志”理论来展开:即美术史是具有自然法规约束力的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不以艺术家个人意志为转移,艺术的本体在于形式,当一种艺术样式向另一种迁移的时候,已经不涉及到艺术本身,那就是艺术意志在起作用。将之放入艺术史的长河中加以审视,以论证李格尔的早期形式主义理论与前人的渊源及对后人的影响,借此回望装饰艺术的历史嬗变。

关键词:李格尔;《风格问题》;形式主义理论;艺术史

一、艺术意志研究的问题视阈

《风格问题》这一著作里,李格尔大胆的提出,从古埃及王国直至伊斯兰世界(因而也是直至现在),装饰艺术历史上存在着从未间断的连续性。更明确地说,李格尔从一些基本花纹的永恒性中看出了这种连续性,虽然这些花纹在外表上已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本辩论性著作以气势恢弘俯仰古今的历史布局,细致的分析与博学的议论阐述了装饰纹样历史研究中的几何风格、纹章风格、近东的装饰、希腊艺术的植物装饰、阿拉伯装饰等诸多问题。李格尔作为维也纳艺术史学派创始人而在艺术史理论上作出过重要贡献,他关于观者与艺术史关系的理论对当今西方艺术史乃至社会科学界深有影响。

(一)装饰纹样中的几何风格

首先是第一章,几何风格(The Geometric Style)。我自己总结是大约谈了三个方面:一是对于“几何风格”这个概念的说明;第二涉及到几何风格的起源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技术-材料主义(Materialism)的观点,也就是认为几何风格起源于编织技术,李格尔对这个观点有一个分析与评论;第三就是对科库勒(Kekulé)的观点做了一个个案分析。

我们先来看“几何风格”这个概念。书中提到,艺雕到平面装饰的这个过程中,平面装饰会更重视轮廓,也必须要通过线条来表现轮廓,线条又可以分为曲线和直线,直线可以衍生出三角形、方形、菱形、之字等图案,曲线可以衍生出圆形、波状线、螺旋线等,以这些几何图像为主体的都可以叫做几何图案,几何图案大致符合两个规则,一个是节奏,还有一个是对称。第一章李格尔所针对的一个观点就是“几何风格起源于编织技术”,这个观点基于两个前提,第一个前提是几何风格在世界范围内是自发产生的,第二个前提就是几何风格中的典型母体来源于柳织和纺织,这个观点有两个代表人物Gottfried Semper和Conze,Conze是在考古学中对这个观点进行阐释。李格尔对这两条前提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第一个前提是一个无效问题,它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并且几何风格绝非原始风格,即使在地中海地区的不同文化之间也存在模仿交流的可能性。然后是针对第二条前提,首先李格尔认为这个前提背后是有一个唯物科学世界观的影响,这个观点经过考古学的推崇,在当时的学界便形成这样的共识,但李格尔本人并不赞同这个观点,他以直线几何图案为切入点对这一前提观点进行了批评。首先,学者们运用的材料大部分都是陶瓷,比如说迈锡尼的陶瓷器,大约是公元前十二世纪到前八世纪,李格尔认为运用这个时间段的材料来探讨几何风格起源问题存在一个过大的时间跨度,这使得结论无法站住脚,关于这部分的英文注释也是主要关于新的考古发现和新的研究进展。其次,虽然石器时代的人们还并不懂得纺织,但这一时期的一些器物上面已经出现了鲜明几何风格的纹样。由此,李格尔认为艺术起源的原动力不是来自技术,相反却是来自某种艺术冲动,首先有了用无生命的材料创造出与自然相像之物的欲望,然后才有了合适的技术的发明。

在此基础上,是对科库勒(Kekulé)观点的分析,以此来对“几何风格起源于技术”这一观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首先科库勒的报告当中具有一个人类学的前提,他认为希腊的陶器模仿了编制而成的篮子,但李格尔认为篮子本身可能并不是陶瓷器模仿的合适对象,并且这儿依旧存在着材料与问题时间跨度过大的漏洞,在李格尔看来这种不同媒介之间的模仿是艺术发展到更高阶段才会出现的一个现象。几何风格的产生本身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技术原因而只是艺术自身发展的一个产物;几何风格之所以受到推崇,也是因为人们具有欣赏形式美的能力,所以也才会创造了几何图案,其中材料与技术因素并没有那么多的干扰。

(二)裝饰纹样中的纹章风格

第二章进一步细化,李格尔关注了一种图案配置呈对称形式的装饰体系,考古学家Ernst Curtius首先对这种装饰体系进行了区分,将其分为地毯风格(Carpet Style)和纹章风格(Heraldic Style),地毯风格即把动物排列成有规则的行列、呈上下相叠的风格,纹章风格则是图案分成两组沿一中心点对称分布两侧的风格。李格尔首先分析了地毯风格,他认为地毯风格与普通的编织技术,比如具体的挂毯、地毯等编织物之间并没有关系,而与同时期的壁画、雕刻、制瓷等不同类型的艺术品都有关系。

接着,李格尔开始讨论纹章风格。Curtius在进行分类时便是受到考古学家对萨珊波斯编织物研究的驱使,他主要关注的是亚述浮雕,特别是国王浮雕像服饰中出现了纹章式图案,并且由此做出假设认为纹章风格起源于古代亚述编制生产(weaving industry)。

二、简评

我们今天还在读李格尔,是因为他的理论适用于一百年后的我们吗,还是通过李格尔来看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美术史理论,我想到的一个背景是,李格尔是1858年出生的人,这本书写于1893年,相关研究者认为李格尔是在《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最终确立了“艺术意志”这套理论,这套理论被认为是在三段和森伯的对话中产生的,森伯主张技术决定论和自然的摹仿,主要是在史前系列中运用比较多,也是书中第一二章所讨论的重点。在那个时期他为什么会产生出艺术意志这样一种理解?十九世纪末心理学上的发展对他有很大的影响。这很像当时社会学领域韦伯与马克思的关系,韦伯的理论也是受到心理学的影响,而马克思则主张经济基础决定论。他们都是德语系,这种艺术史与社会学中的平行关系很有意思。

参考文献:

[1]魏久志.再谈“艺术意志”的概念[J].美术研究,2017(06):22-25.

[2]刘毅.艺术意志与观者:李格尔的艺术史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6.

猜你喜欢
艺术史
误读的“艺术史”
“危机”亦或“转机”:杜威的“经验”观念对当前艺术史研究困境的启示
艺术史上最贵的武器
论艺术史中视域空间里的女性身体
浅谈对中国当代艺术中生态女性主义的认识
“艺术终结论”与现代艺术走向
艺术的自律与比格尔的批判性反思
浅谈综合材料在水彩画中的应用
从《奇迹的创造者——贝尼尼》一文谈历史人物研究法
镣铐下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