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辉 邓思钰 林思婷
陈勉良先生有两个身份,一个是香港知名国画大师,一个则是无线电视甘草艺员。虽然两种身份共属艺术界,但产生的快乐卻是不同的:书案前,他屏气凝神,提笔落墨,精心绘出鲜艳的花卉、巍峨的山峦……戏组里,他揣摩角色,倾情表演,一举一动都在诠释各个角色的人生际遇。不过,在绘画方面,其投入的精力更多,沉淀的情感更强,创作的精品更多,因为那是他跨越半个世纪依旧鲜明的初心,是一份随时间而不断递增的深厚情愫。
专注艺术的决心
画卷作幕,墨韻如香,走入陈勉良先生的工作间,仿佛瞬间就进入了一个国画的世界。那里有高山流水,煙云苍松,朦胧而磅礴;也有鲜花绿草,鸟雀飞虫,相映成趣,跃然纸上。陈勉良先生在国画方面的造诣之深,可见一斑。
关於这位扬名於香港艺术界的名人,网上的介绍並不少见:“17岁的他便开始学习画画,19岁入选香港当年展,1982年举办个人画展且在一年内就多次举行……在1973届和1977届香港公开绘画比赛中获首席大奖。後来在悉尼画展大赛获得金奖等很多奖项……成立个人画室,很多香港知名演员慕名前来学习绘画……”因此也无须赘述其不俗的成就。
不过,名人的光环显而易见,但背後的故事卻鲜为人知,陈勉良先生的习画经历,其实也跟其笔下作品一般精彩,里面充满了励志的色彩,不仅奠定了这位画坛名宿的基础,也为後辈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人们能从中了解到,原来梦想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以致於能改变人生的轨跡。
1950年,陈勉良先生出生在香港一个商贾家庭,家人以出售麵包、饼乾等食品为业,与艺术並没有太多关係。到了学生时期,这个尚不了解艺术的少年,受到一个中国画老师的启蒙,並通过翻阅书籍,被一幅又一幅国粹佳作所吸引,从而爱上了绘画艺术。
“那个老师原先在邵氏电影做美术工作,绘画功力扎实。後来我看一些港华侨日报‘华侨文化台湾传来的刊物,上面有关於中国绘画艺术的介绍,我就留下来慢慢研究。”不过,当时陈勉良先生並没有得到系统的指导,全凭自己的爱好一个人琢磨。
由於早前在香港从事传统艺术是难以谋生的,所以从学校出来後,陈勉良先生也接过家里的生意,营商养家成为其生活的主旋律,绘画这些爱好,也就閒暇有空再创作一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是发现自己对绘画的情感没有被日渐消磨,反而愈发强烈。有时欣赏一幅好的作品,他竟入了神,忘了时间。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白天工作,晚上去夜校上课。某次闻悉有画展举行,於是牺牲了上课时间去参观。”一位老师发现了陈勉良先生缺席课堂,於是询问缘由,知道是对方喜爱绘画所以去参观画展後,十分生气,训斥陈勉良先生“无知、自大!”苛刻的语言几乎要否决学生的爱好。但陈勉良先生没有动摇自己对绘画艺术的追求,他暗地里鼓励自己:“无论受到什麽阻挠,我喜欢画画的心意是不会改变的。”
也许天感其诚,17岁那年,陈勉良先生认识了国画岭南名家,真正系统地接受国画教学。经过老师的悉心指导,他才知道,看似由简单的几笔勾勒出的金鱼,原来要掌握窍门,才能画得活灵活现;山水、植物远近有序,不至於佈局凌乱,方可显出非凡的气势。若是有空,陈勉良先生还积极阅读各类国画书籍,成长速度已是不可同日而语。终於,他昔日遭受非议的“自大、无知”变成了练就绘画之大成的勉励,他执著的梦想也成为现实,而那一份多年沉淀依旧不变的初心,在其学有所成之时跃动得更加澎湃。
鍾情终生的爱好
由於醉心於国画,陈勉良先生此後把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钻研这种爱好上。他重视基本功,强调画好花卉,练好基础,才能再画山水。他也注重笔法,逐一掌握了关联的各种变化,做到相互搭配不显突兀之感後,方开始肆意创作。
画多了,作品也多了,陈勉良先生进步的阶梯,便是由这不断垒厚的习作累积而成。习画4年後,他就拥有了出色的技艺,也出产了不少上乘之作。於是他在人生的第二个十年,就举办了个展,與市民大众分享其精彩的作品。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已经小有名气,开始在社区中心教授国画,将以过去所学,到多年写画的理解分析,重新编出一系列教授书法、写画授课解说给学生,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中国艺术精神及意义,免致学得画匠。能以爱好为业,可能他当初也是没想到。
1973年,陈勉良先生一举夺得全港公开画赛首席奖,在美术界引起不小轰动。4年後,他再次斩获这一重要奖项,证实了自己在绘画方面的才华。同时,他开始演话剧,拍电视剧,逐渐进入了娱乐圈,如吴丽珠、米雪、李香琴、周丽淇等著名艺人都知道他国画造诣之深並在欣赏之餘也开始向他学习绘画。亦有城中名人随其习画数载。有趣的是,出於与影视剧组的交情,陈勉良先生的不少作品都被用作电影、电视剧的广告道具,不少古代场景、中式装潢,都因为挂上了他的一幅用心之作,而有了点睛之笔。
如今,陈勉良先生的绘画爱好已经坚持了半个多世纪,他也从一名纯粹的爱好者成长为了德艺双馨的国画名家。不仅每天可以自得其乐地创作或欣赏其他佳作,也一周连续四天都有教学工作。他的教学亦如初心,除了贯彻对国画艺术的爱好,也强调绘画的功底,从传统书法到有创新意境的结合。同时也把自己多年的心得融入教学中,以分享的形式促进书画界後起之秀的成长。
“我虽然以画山水为主,但也重视花卉,因为画好花卉才能画好山水。无论是山是水,我们可以用虚拟或留白的手法表现出来,随想象而觉得使用哪种创作手法。但花卉不行,它需要用真实的线条画出来,更考验功力。”说到绘画,陈勉良先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滔滔不绝地向外传递出他对这门兴趣的喜爱之情。每一种类型的画,都有着独一无二的亮点,也有他讲述不完的精彩:“画山水要显得比较朦胧,这样才有许多变化,引起观众的想象。有个朋友说,画山水不能太清楚,要讲究意境。画成照片一样,就失去了国画该有的层次,也没有大自然的神秘感而失去了艺术气息。”
国画之美,在於笔法,在於神韻,更美的还可以是画者的感情与真心。因为他们把美好的情愫融入自然之中,才有了国画那种别出心裁的美丽与魅力。陈勉良先生的作品中,其精神之积极,其心境之平静,都能看出一二。而综合他逐梦的经历,其意念之坚决,其志向之深远,也已是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