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安防的机遇和前景

2018-10-11 08:55陈斌
中国公共安全 2018年8期
关键词:身份验证人脸识别银行

□ 文/陈斌

作者单位: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金融创新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但创新不可避免地会包含较大的风险,特别是对金融机构而言,如何实现安全防范,保护好客户及自身的财产,是金融创新能否成功的基础。

目前,中小银行及金融机构纷纷寻求互联网化转型,金融业务模式的重塑席卷了全行业。金融安防应用吸引了众多人工智能(AI)领域的企业,其中也包含以金融业务技术服务起家的平安科技。从大环境来看,包括传统金融机构都已经开怀接纳AI,以改造自身业务、产品及服务。

平安科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千行一面、产品服务同质化、如何提升风险管控水平是很多金融机构正面临的棘手难题。拿数据管理及应用来说,如今传统银行对数据挖掘的利用比例三成不到,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如今,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金融安防技术正在改变这种局面。

人脸识别技术改变金融业

金融业拥有海量的实时数据,数据可得性及丰富度非常高,能够为智能安防提供合适的土壤,从而为金融业务各方面的创新提升创造基础条件。以人脸识别为例,平安集团此前多年就一直发力于此,期间市场上应用相关技术的消息也未曾绝耳。彼时平安内部一致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动态人脸识别率在复杂环境下根本不可用;另外由于产业化不足,产出比太低,功能实现还很困难。

直到前两年,作为AI技术加速的催化剂,深度学习技术的成熟让其识别率平均半年就有一次数量级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平安科技人脸识别技术准确率提升迅猛,能够达到99.8%,声纹识别准确率也高达99.7%。

时机终于成熟了。短短两年时间,平安科技相继推出人脸识别、声纹识别、微表情等生物特征识别的人工智能技术,利用科技创新手段,通过中小银行金融科技联盟来推进金融业务线上化以及服务模式转型。

提升客户满意度

从用户交互层面,AI能省时、有效、安全地解决部分客户需求。平安科技在移动端自助开户流程中加入人脸识别、OCR识别、人证比对技术,以快速确认是否为本人开户,提升用户体验。

后台运营层面,AI可以贯穿金融业务前中后台,提升客户满意度。平安科技结合人脸识别、远程视频技术、电子签名技术,构建远程服务,将大量的前端标准服务转移到后台客服中心统一办理,以节省人力,减少单点业务峰值期导致的客户等待时长的问题,提升客户满意度。

解决“骗保”等风控难题

业务逻辑层面,加入了AI的智能安防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金融领域最突出的获客和风控难题。比如,平安科技在柜面开户、高风险业务办理环节,加入人脸识别核身、机器识别提升关键业务安全校验级别,降低人工审核压力,提升准确率,规避小微网店工作人员的道德风险。

数据统计,相比传统保单的审核检出率,平安科技的“平安脑”识别准确率和业务效率提升近4倍,并且在一年以来已识破多起“骗保”行为,预防20多亿元的资金流失。

人脸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应对包括金融科技公司防范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如今相关机构对于技术的赋能呈现积极心态。目前,平安科技人脸识别服务已有超过百家金融领域的合作客户,落地超130+金融场景,实现了日均260万人次服务使用。

提供个性化服务

在监控管理层面,让AI深度理解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扩展服务边界。平安科技还积极推出微表情识别等技术,推动智能贷款风控管理与业务效率。以往个人信用贷款频繁面临欺诈风险,平安人脸识别技术结合微表情识别技术,提高了贷款决策的一致性,可直接帮助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审核运营成本。

“刷脸”在金融业已开始大规模的商用

人脸识别是近年来落地够快、不断掀起热议的生物识别技术之一,当然,金融、安防是目前人脸识别应用最广泛的两个领域。当金融与安防结合,更是突显出人脸识别技术在行业场景应用落地的重要性。

在这一领域,初创公司与科技巨头都在争取自己发展的最大主动权。作为金融巨头的中国平安如今悄然转型为金融科技公司,借助AI及大数据等技术,以银行保险为代表的金融消费场景成为人脸识别应用的焦点。

人脸识别将成为银行业标配

2016年底央行紧急发布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规范细则,其中明确提到,有条件的银行可以通过视频或者人脸识别等安全有效的技术手段作为辅助核实个人身份信息的方式。这一政策也直接标志着人脸识别得到国家政策层面支持,未来银行业将兴起“刷脸”的风潮。

以往,人们对人脸识别的印象还停留在一个个具备娱乐性属性的H5游戏上。而如今,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功能正成为未来银行金融消费场景颠覆传统金融的一个利器,依靠对人脸等生物特征识别就完成身份认证、取现、支付的生活正在逐步实现。

今年6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研讨报告发布,预计未来3年,金融服务、高科技以及通信将成为主要采用AI技术的行业。例如,在金融服务业,应用AI人脸反欺诈识别系统能提高准确率和速度,预计在2020年市场将达30亿美元。

人脸识别技术在银行领域的应用

在银行领域,人脸识别技术的易用性、普适性更强,已在多个业务范围内实践。放眼国内外人脸识别在银行领域的应用,可细分为以下场景:个贷申请身份验证;辅助远程柜面及互联网线上开户身份核验;辅助对公业务及企业用户身份验证;结合活体识别技术的刷脸取现;辅助银行工作人员办公登陆时身份核验;从业人员移动展业辅助客户身份验证;支付场景下的身份验证。

这些细分场景可归纳为“身份验证”、“刷脸取款”、“刷脸支付”,这也是目前广为认可的三大场景。在“身份验证”应用场景中,平安银行一方面针对银行线下柜面业务和对公业务的身份核验场景引入平安科技AI人脸识别技术,而另一方面则对线上身份认证进行把关,切实解决身份验证难的问题。

2017年上线的平安口袋银行4.0,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和大数据功能,人脸识别已应用在口袋银行4.0的各个使用场景中,如不同类账户开户、银行卡绑定、大额转账交易验证等。

针对外界对“刷脸取款”质疑,银行及人脸识别公司的解释是:首先,刷脸取款实现的是用户无卡取款,为银行客户提供了便利;人脸识别并没有消灭传统的密码输入,而是通过客户刷脸和银行卡密码双重身份的核验解决了客户银行卡被盗和密码泄露带来的资金风险问题,给客户资金安全多加了一个安全锁。

金融业大规模“刷脸商用”的价值

在银行消费场景中,人脸识别之所以在众多生物识别技术中拔得头筹,便是上文所提到的普适性和易用性,那么银行业“刷脸商用”的价值具体表现在哪?

首先,对银行用户金融消费场景下的便捷引导,实现未来无卡化生活。这其中包含两方面,第一方面是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拍摄影像进行远程身份验证,不必前往实地办理;第二方面是不必带卡出门,无卡化终将到来。

其次,对于整个银行系统来说,人脸识别能够降低业务风险。银行线下柜台业务办理一直沿用双人复核的方式确认业务办理人的身份,但人眼判定始终存在误识别的风险;办理线上业务时,账户密码和短信验证码这两种风控手段来确认业务办理人的身份,但个人信息泄漏和盗窃时有发生。人脸识别的接入既能辅助线下身份认证,也能在线把关身份核验。

另外,人脸识别解决方案的价值输出意味着银行业新的盈利机会。在银行业,“保守估计,未来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节省成本和带来新的盈利机会创造大约每年340亿-430亿美元的价值。这一数字还具有更大的提升空间。”高盛在2016年12月发布的报告称。

结束语

平安科技人脸识别技术在银行业的先天优势,便是平安集团近30年的数据和金融科技的技术积累。平安集团拥有海量金融业务相关数据,规模大、场景多,正是因为海量金融数据,用大量的数据来训练模型,使之判断更加精准,并且技术本身符合金融安全标准。据悉,平安科技自研发高精度人脸识别解决方案不只服务于平安银行,现已拓展到包括嘉兴银行在内的更多外部金融机构。当然了,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在未来十年内也不可能取代银行现在所有的业务场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推出最利于用户使用的应用,这才是未来大势。

猜你喜欢
身份验证人脸识别银行
江西银行
人脸识别 等
揭开人脸识别的神秘面纱
记忆银行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人脸识别在高校安全防范中的应用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人脸识别身份验证系统在养老保险生存核查中的应用
Endogenous neurotrophin-3 promotes neuronal sprouting from dorsal root gang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