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一平
西安思源学院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
汉字中有很多形近字,在初学时会给我们造成诸多困难。其中有的字,老师会反复给我们强调它们之间的差异,有时会用一些顺口溜让我们记住它们之间的区别,甚至有时候老师也会使用有误。因此,在学习汉字时,我们应该深入了解汉字构字理据、弄清它们之间的差异缘由,以便更深刻地识记形近字。
《汉字源流字典》中认为“徒”为形声兼会意字。它对字形本身进行了分析:“金文和篆文皆从辵(辶,脚走路),土声,土也兼表陆地之意。隶变后楷书写作徒,止移到土下。”它认为“土”既表声又表意,因此为会意兼形声。此外,还对“徒”的含义引申变化做了详细的解说,它由动词引申为名词,名词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又引申为多个义项。“徒由本义的步行即在古代不借助车马引申为没有凭借的,空的。如徒手就是空手的意思。由步行用作名词,又引申指步兵。如‘彼徒我车,惧其侵轶我也。’又引申泛指同类或同派的人,跟随学习的人,弟子。如‘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又引申特指信仰某种宗教的人。如基督徒。因弟子多可供使唤,故又引申指服劳役的人。如‘所募兵皆白徒,未更训练。’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我们知道服劳役的多为罪人,故又引申指犯法有罪的人,不良的人。如‘不法之徒、亡命之徒、叛徒’等等。”“徒”在演变过程中又慢慢虚化为副词。而这个虚化的含义是由本义“没有凭借、空的”引申出来的。表示动作行为没有达到目的或者没有效果,如常用词徒然就是“徒劳无益”义。因是空的,可以引申为除此之外,并无其他,又表示仅,只。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徒以吾两人在。”意为只有我们两个人在这里。《汉语大字典》中“徒”的义项更多,它还可作为形容词。同样由“空的”引申为光,裸。如“徒倮”就是光着身子的意思。又引申成单纯,如“徒奏”就是单纯的器乐合奏,而这个意思和作为副词的“独”相似。此外,还用作姓氏,这是不常见的一个姓氏。
“徙”字在《汉语大字典》中只有一个动词词性,但引申出不同的意思。一是平行或由上而下的移动。如《荀子·成相》:“百里徙。”即为迁徙义。二是改变,变化。如《吕氏春秋·察今》:“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三是贬谪。如《三国演义》:“于是孔明废之为庶人,徙之汶山。”四是搬走,搬开。如《韩非子·内储说上》:“叔孙已死,竖牛因不发丧也,徙其府库重宝空之而奔齐。”五是调职。如《后汉书·张衡传》:“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汉字源流字典》中还列举了“徙”的两个意思:“逾越,过。如‘徙月后吉,不宜立异履改也。’后又引申指夺取。如‘越王句践袭吴,入其郭,焚其姑苏,又其大舟。’”
从以上分析可知,虽然两字在字形上都和“行走”有关。但“徒”“徙”二字属于“六书”中的不同类别。“徒”为形声字,而“徙”倾向于认为是“会意字”。且二字的含义差异很大:“徒”字作为名词它由本义的“步行”引申到某一类人,且在身份上有对比,比如“徒兵”“门徒”之类。有些类别还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如“无耻之徒”;作为虚化的副词也是由其名词义演化而来。而“徙”字着重在“变”,主要是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由此可见,二字相差甚远。因此,在初学时,可从“六书”角度来讲解它们之间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