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久乔,黄成龙
羌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为南北两大方言,各分为五个土语,方言土语之间差别非常大,一般不能通话(孙宏开1981[1]2)。早在60多年前,羌族地区,如汶川县漩口镇、绵篪镇各村寨、雁门乡各村寨、理县很多乡镇都还在使用羌语。上世纪80年代大多数羌人都会说汉语,并接受汉语教育。而有些地区年轻人不再说羌语,转用汉语(参见孙宏开1988[2])。60多年后的今天,羌语使用地区急剧萎缩,漩口镇羌族早转用汉语、绵篪镇只有羌锋村簇头寨还在传承羌语,其他村寨羌语代际传承已经中断,尽管理县蒲溪乡、汶川县龙溪乡、茂县赤不苏片区、松潘县镇江关片区羌语还在传承,但羌语代际传承也受到极大的威胁(LaPolla with Huang 2003[3]5; 黄成龙2006[4]15-16,2009[5])。松潘县镇平乡和小姓乡的几个村寨目前在使用羌语,刘光坤(1998)把松潘羌语划归南部方言较场土语[6]17,而黄布凡、周发成(2006)划为镇平土语[7]285。此前未见发表过有关松潘县羌语方面的文章,本文根据松潘县小姓乡埃溪村话为材料,简要介绍小姓乡羌语的语音特点和音变规律。
小姓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的一个乡,在县境内靠南,当地日常语言以羌语和藏语为主,通羌语各村语言差异很小,不影响交流。本文选取小姓乡埃溪村羌语作为语言样点,研究其语音特点。埃溪全村有56户223人,都能说羌语,部分能说汉语、藏语,是当地有代表性的羌族村寨。
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埃溪村灾后重建于埃溪新村(纳溪和龙头寺之间),一部分村民于2011年移民搬迁至小姓乡场镇。在埃溪新村,羌语相对于藏语是更强势的语言,村民多使用羌语进行交际,有部分村民没有掌握藏语;而在小姓乡,藏语的使用人群更多,但埃溪村民仍把羌语作为交际用语的第一选择,所以会在日常交际中见到分别使用羌语和藏语进行交流的情况。
在代际传递中,当地子代多是掌握亲代所使用的语言,但儿童多在小学期间就住校,这加深了相互之间的交流,使多数孩子都能使用羌、藏、汉三语。由于羌语与藏语的深度接触,以及与其他羌语社区的隔离,造就了小姓羌语不同于一般北部、南部羌语方言的特点。
小姓羌语共有41个辅音音位,这些辅音都可以出现在音节首位置,此外由其中部分辅音组合可以构成37个复辅音。这些辅音中,25个单辅音和14个复辅音可出现在音节末尾。
小姓羌语的41个辅音音位属于8个发音部位和7种发音方法。与羌语其他多种方言相一致,其四套塞音中双唇音、齿龈音、软腭音三套有不送气、送气、浊音三位区别,小舌音仅不送气和送气区别,无清浊对立;三套塞擦音齿音、卷舌音硬腭音均有不送气、送气、浊音三位区别。如表1:
表1 小姓羌语辅音音位
例词:
小姓羌语共有37个复辅音,从音位角度来看,这些复辅音分别由/x/后接/p, b, m, t, d,, l, s, z, ts, d,ʂ,, t, d,,,, k, ɡ/、/χ/后接/p, m, t, d,, l, z, ts, tʂ, d, ʂ,, t,,, q/构成,当后接辅音为浊音时前一辅音/x/与/χ/分别实现为浊音[]与[]。鉴于复辅音的组成成分[x]、[χ]、[]、[]分别都是独立的音位,也为了识读的方便,此处不将其合并音位。如表2:
表2 小姓羌语复辅音
可以看到小姓羌语复辅音的分布有一个相对整齐的框架,至于其中的空格,有可能是语言发展演变的结果,也有可能是语料不足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
例词:
在小姓羌语中有25个单辅音和14个复辅音可作音节尾辅音,大多可能为音节合并、词尾元音脱落而致。以下为例词:
小姓羌语共有16个元音音位,其中包括10个普通单元音、3个鼻化元音、3个清化元音。与有成套卷舌元音的其他部分羌语方言不同的是,小姓羌语只有一个卷舌元音,考虑到方言间的一致性,暂不将其列为单独音位。
下表是小姓羌语的10个普通元音音位:
表3 小姓羌语普通元音音位
例词:
小姓羌语中清化、鼻化元音主要集中在舌位较高的元音中:
表4 小姓羌语鼻化、清化元音音位
例词:
小姓羌语中有21个二合元音和2个三合元音,这些复合元音都是前响或后响复合元音。
表5 小姓羌语二合/三合元音
下面是例词:
部分二合、三合元音频率很低,仅出现在几个语素中。前响元音和三合元音大部分为汉语借词,本族词中前响元音基本由音节缩合而来,如例词中pi(今晚)、mu(孔雀)、tsou(中间)、kɑu(小碗)分别缩合自psɡit、mwu、tsoɡu、qɑu,其缩合规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小姓羌语没有区别词义的声调,不过有固定的重音与非重音音节的区别。小姓羌语的词以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为主,多于三音节的词较少。其中单音节词的重音就是该音节,双音节词的重音以位于后一音节为主,如重音位于第一音节,则往往第二音节元音清化、弱化,例如:
我们没有发现两个音节都重读的双音节词,三音节词基本为“轻重重”的规则:
小姓羌语清化元音与音节弱化的对应关系可能是词尾元音脱落过程仍在进行的证据。
小姓羌语最小的音节类型为一个单元音,一个音节的基本辅音可以是任一单辅音,而音节首与音节尾的复辅音都满足“擦音+其他辅音”的规则。小姓羌语音节共有22种类型(其中C代表辅音、G代表介音、V代表元音):
小姓羌语中有丰富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是音节弱化导致元音的脱落或清化、辅音的擦音化、音节的缩合等。
2.以上元音清化现象发生在词根中,元音清化也发生在后缀中,例如:
5.当复元音因为形态原因处于弱化音节中时,也有后一音节丢失脱落的现象,例如:
6.复元音也有缩合为单元音的现象,例如:
小姓羌语复辅音的前置清擦音/x, χ/有时候分别读作[kh, qh],两组音似乎是自由变体关系,例如:
khse~xse “三”
一些音节首送气清塞音或浊塞音、浊塞擦音前加词缀时,这些塞音、塞擦音会变成同部位擦音或颤音,例如:
dɑ-rɑ-ʂ “笑了” 辅音的擦音化(弱化)不仅发生在形态手段中,也发生在构词中,例如: 音节弱化体现在辅音上的变化还有其他多种形式,比如发音位置的变化,例如: 送气变为不送气,例如: 复辅音后一辅音的擦音化,例如: 在快速语流中,一些本来不是一个音节的成分有时缩合为一个音节,主要为后缀与之前成分的缩合,例如: 此外,除形态原因造成音节缩合外,一些词汇也有缩合形式,例如: 和其他一些羌语北部方言一样,小姓羌语也有元音和谐现象,词法上的元音和谐有亲属称谓词、数词等。 表十位数语素与表个位数语素之间也有元音和谐,例如: 此外大于十九的数字十位数与个位数也有元音和谐以及其他语音变化现象。 另外,数量词中表数目的语素与表分类的语素间也有元音和谐,以数量“一”为例: 形态上的元音和谐主要体现在词缀(主要是前缀)元音与主元音的和谐上,例如: 1.否定前缀 mV- 3.另外禁止式前缀元音也与词根元音有和谐。 小姓羌语音段系统复杂,没有声调,有一定通过重音区别意义的手段,其与重音分布相关的元音清化以及音节缩合现象显示了其语音正处于历史演变之中。 另外,虽然小姓羌语与茂县、黑水的羌语北部方言并不相通,但它们的语音系统十分相似,与南部方言的辅音系统简化、声调逐渐产生的特点差异很大,因此我们相信小姓羌语与羌语北部方言发生学关系更大,而其在羌语方言谱系上更准确的位置还有待将来基于语汇、语法的创新与存古比较来研究确定。 (笔者在调查中得到了发音人毛明军、郞加他以及家人和村民的热情帮助,在此感谢他们的辛劳!)(四)音节缩合
(五) 元音和谐
七、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