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10-10 11:23陈新武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28期
关键词:五联产教融合模式

陈新武

摘 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是近年来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也是地方本科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国内外对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较多,但对机制、途径和模式却研究较少。通过产教融合创新来探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互信、互助、互利”的新型校产、校行、校企关系,充分发挥各方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强调实现过程中的“五联”模式及与之匹配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应属于教育改革极具价值的领域。

关键词:产教融合;“五联”模式;“三互”机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8.082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随着高校规模扩大,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一种共识。高校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对接产业和行业需求设置应用型本科专业,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以满足区域行业企业日益变化的人才需求。产教融合可以提升学生的技能技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是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提升价值的需要。国外高校很早就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对人才培养做出了探索和研究,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美国高校的辛辛那提大学“工学交替”模式、百森商学院“创业实践”模式、斯坦福大学“产学研培养”模式。

1.2 研究意义

通过产教融合中“校产联盟”定制培养,明晰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充分实现了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产教融合中“校行联合”建立一支既有深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指导能力,多学科、多产业、多行业复合的新型教学团队;产教融合中“校企联动”管理机制,实行双导师制和双档案制,教学管理上的双模块组织形式和双聘双评的考评机制;产教融合中“学用联结”设计了三段式实践教学体系,打造了集实验、实训、实习三位一体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平台,产教融合中“学产联拓”对接方式,构建使培养过程中普适性与个性化统一的课程群,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2 产教融合“五联”模式的提出

2.1 产教融合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目标

结合本科应用型专业建设优势,联合产业、行业、企业有针对性的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专业教学、共同构建教学团队、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共建实验、实训及实习基地等,形成产教融合的“五联”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学校与产业、行业、企业间的深度合作、无缝对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增强教学科研及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改善企业经营能力,突显高校、产业、行业、企业以及学生等多方共赢。

2.2 产教融合“五联”模式创新

改革以往校企合作过于松散、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构建“互信、互助、互利”的新型校产、校行、校企关系,充分发挥各方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强调实现过程中的“五联”—— 即 “校产联盟”、 “校行联合”、 “校企联动”、 “ 学用联结”、 “学产联拓”。针对教改目的,着力解决校产行企“五联”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培养方案制定,以及与之匹配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主要为:

(1)“五联”模式是学校、产业、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开展教学活动、共同获取利益等的有力保障,增强校产行企之间合作的持续性与紧密度。

(2)“五联”模式通过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建立了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模块,而且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使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与实用性。

(3)“五联”模式能提高本科应用型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控制理论课学分,适当增加实践课程学分,并且采用多种实践考核方式,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且对于重实践、轻理论的学生而言,有利于提高其的学习兴趣。

(4)“五联”模式促使学生、学校与企业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互动,学生不仅对于产业内企业而言具备了更强的就业竞争力,而且对产业内相关行业也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着实提高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就业竞争力。

3 产教融合“五联”模式的实施

3.1 “三互”机制的引入

构建了基于“互信、互助、互利”的新型产学研用合作机制。通过“三互”机制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学风,增强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进而增强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同时通过“三互”机制能够与产业、行业、企业展开深度合作,提高了教学科研水平,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改善。另外,学院能够与相关产业、行业、企业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学院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五联”模式的主要内容

(1)建立“校产联盟”推进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即学校联合产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专业教学、共同构建教学团队、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共建实验、实训及实习基地等,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产业发展持续性,突显高校、产业以及学生三方的合力共赢。目前,湖北经济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后简称本专业)拟依托省级示范实习基地“中百集团”涉足零售服务业、依托实习基地“人福科技”涉足生物产业、依托实习基地“三源特种建材”涉足制造业等,实现了产教的思想融合。

(2)构建“校行联合”促进教学团队多学科、多产业、多行业复合,实行“双聘双评”的聘用考评机制。 “双聘” 即在“校行联合”机制下,学校和行业双方互聘教师,并对于受聘教师按规定付酬;“双评”即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考核由学校和行业共同完成。企业定期选派导师到高校为本科应用型人才进行授课或讲座,高校定期选派优秀师资力量为企业相关决策提供咨询建议或调研报告。目前,本专业与中百集团、中商集团、湖北省粮油进出口公司等商业,人福科技、生物产业园等生物产业,三源特种建材、稻花香集团等制造业互聘教师,做到了产教的形式融合。

(3)创新“校企联动”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学生考评模式。由于社会对于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趋向于实用性,因此引进“校企联动”教学机制后,对于学生的考评模式应该更偏向于考核其实践能力,例如适当减少理论课程的学分比例,增加实验、实训、实习、学科专业竞赛等环节的学分比例,且考评主体由学校自有教师扩展为学业导师+企业导师。本专业于2012年就制订了相关政策,加大了企业导师进课堂比例,推动产教的过程融合。

(4)设计“学用联结”立体的、多元的、全覆盖的三段式实践教学体系——一年级有观摩实习、二年级有社会实践、三年级有专业实训,打造了集实验、实训、实习三位一体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平台。2017年本专业与中百建立了“中百学生超市”,让学生在实际经营中学到本领和经验,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践行了产教的实质融合。

(5)采用“学产联拓”机制对本科应用型专业进行特色课程群建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本科应用型人才更需要具备独特的就业竞争力,以往泛化、陈旧、过分理论化的课程显然无法适应市场对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应邀请企业、行业以及产业代表连同高校,共同确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安排,构建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色课程群,以增强本科应用型人才独特的就业竞争力。目前,本专业与中百集团建有“中百藏龙学院”、与“稻花香集团”建有“经营人才特色班”等,完成了产教的对接融合。

4 结论

通过产教融合创新来探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互信、互助、互利”的新型校产、校行、校企关系。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创新性的校产行企“五联”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及素质培养与课程设置、内容安排进行对应,构建围绕“五联”模式的特色课程群;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大量实践能力强、学习能力强的人才;并可以辐射到其他同类型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養中去。

参考文献

[1]刘楠,杨策.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09).

[2]陈麓.关于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福州理工学院为例[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01).

[3]彭静波.产教融合对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05).

[4]李学伟.以产教融合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J].北京教育,2018,(05).

[5]邢赛鹏,陶梅生.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体系构建研究——基于“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4,(09).

猜你喜欢
五联产教融合模式
产前超声诊断完全型Cantrell五联征并全前脑畸形1例并文献复习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创新“五联”模式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