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友
编者按:
2018年高考已落下帷幕,而我们更为关注的依旧是语文试卷中的作文考题。在全国8套语文试卷中,每套试卷作文命题都能掀起千层浪。对于今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这样说:“既配合了大主题,又设置得很巧妙。”他认为,今年考题强化了考生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同时也对学生的哲理思辨精神提出了要求。基于作文在高考语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们特邀伊春第一中学的四位一线老师,从思维立意、命题导向、思维品质、备考策略四个方面对高考作文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以为2019年备战高考的师生点明思路、提供参考。
语文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学科,我们很难说明白要怎样才能学好语文。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莫过于积累和思维。没有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技无用武之地;没有思维,可以说入荆山而不识宝,徒劳无功。而这两条也同样适合于最能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试题——作文。
年年岁岁皆高考,岁岁年年题不同。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对近五年的全国Ⅱ卷作文稍加分析即可发现:不管是2014年的“不要给动物投食”、2015年的“评选最美人物”、2016年的“比较学好语文的三条途径”,还是2017年的“六则传世名句”、2018年的“幸运者偏差”,其本质上我觉得都是思维的训练题,都需要对所给材料进行分析和判断,然后得出你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做好这些作文题都需要考生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丰富的知识积累。而很多学生限于高考的考试时间和心理状态,都不能仔细理解、辨析所给材料就匆忙答题,结果难免失之千里。如,2018年全国Ⅱ卷作文材料: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情况,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笔者就从思维和积累两方面,分别从审题和写作的角度来谈谈自己对这道作文题的分析感悟。
一、思维为本,探求精准立意
语文的学科素养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着力进行学生的思维培养就成了当下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纵观近三年的高考作文题,对思维的要求一直都在。虽然今年全国其他几套高考题并没有材料作文题,但是不代表这类题会退出历史舞台,更不代表思维训练不重要。面对全国卷的高考作文题,考生一出考场就高呼题难,我想主要是难在审题立意上。通过材料呈现的问题聚焦思维,考查学生厘清材料中所包涵的“关系”,然后进行哲学思考,并且联系生活才可以完整地答好这道作文题。
我们可以从因果关系角度来思考材料所表达的中心主旨。结果是沃德正确,原因是沃德注意到了其他人没有注意到的未返航飞机的弹痕状况。也就是说,材料告诉我们应该多去观察思考,要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地方。根据笔者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几乎每一道材料作文题的审题立意都可以从因果关系的思维角度去突破。这道作文题从因果关系的角度出发,由果溯因,我们做进一步的延展就不难得到作文的正确立意。
透过现象看本质:别人只看到返航的飞机被重创的表象,按照习惯思维就要进行修补,而沃德却看到了这弹痕表象下的“不致命”特点,所以就排除了这个错误选项,更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我们常常被事物的浅层表象迷惑,而疏于探究真实的原因,只盲目跟随大多数人的意见,而忽略了自己真正的思考。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我们知道未返航的飞机也是作战飞机的一部分,返航与未返航的飞机加起来才构成一个整体。而大多数人只看到了返航的飞机,而忽略了未返航的飞机。这样就造成了片面看问题的错误。
辩证分析的思维:凡事都不是绝对的,都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矛盾体。因此我们在认知事物的时候就不允许有单调的线性思维,更多时候需要我们纵向立体的辩证思维。比如从弹痕多少的角度看,返回飞机弹痕密集的地方是需要加固的,因为受攻击的频率高。但是从是否致命的角度看,这些弹痕就显得不重要了,因为它们并未影响返航。所以分析问题时,不能只单纯地从一个角度出发,那样未免太过草率。比如2015年的“评选最美风采人物”和2016年的“比较三条学习语文的途径”,就很清晰地用到了这种辩证思维。因为每个人物和每种方法各有千秋,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我们很难说出谁更好。于是就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对于不选的那些要给以辩证分析,进行“半肯半否”,当然考生可按照自己的观点倾向进行“肯否”的篇幅分配。
求同和求异的思维:材料中沃德和其他人的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要加强战斗机的防护,避免更大损失。但是目的的求同,不一定需要思维的求同。相反,要看重求异思维或反向思维。比如材料中大多数人看到了返航飞机,沃德就看见了未返航飞机。大多数人看到了弹痕密集的地方,而沃德却看见弹痕不够密集的地方。大多数人以为真理掌握在他们手中,而真理却掌握在了具有反向思维的少数人手中。
思维是我们进行事物分析的方法和依据。我们如果没有了思维,就像迷失了道路,虽然目的地就在眼前,但是我们却始终无法到达。正所谓“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我们要善于运用思维的力量,才能在作文审题上有所斩获,才会从容自信地越过作文这座高山。
二、 积累为相,笔写三千世界
很多時候我们片面地把语文当成科学学科来学习,因为科学学科的学习强调线性思维,力求掌握规律,从而能够举一反三。但是,语文学科的学习更看重发散的形象思维,有时候不仅不能举一反三,反而更多时候是需要举三反一的。在作文写作中,举三反一的现象就更加明显,因为文字输出取决于学生的平时积累。
说到积累,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阅读积累。的确,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广泛的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更加从容自信地借助它们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我相信绝大多数热爱阅读并经常阅读的人应该都有这样一个感觉:当下你所写的文字和你最近一段时间的阅读有着一种天然的相关。比如笔者就2018年全国Ⅱ卷高考作文题进行了创作,因为一直在读周国平的作品,其中有一篇文章叫《无趣的时代》。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看见开发商和官员紧密合作,果断地将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和老街区夷为平地,随后建起了千篇一律的大广场和高楼群。”于是我在2018年全国Ⅱ卷下水文《莫为表象遮望眼》中写到:“我们的城镇规划建设,只盯着现代化的大楼和繁华的商业圈,不去深入辨析思考古典建筑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这句话中的事例既引人深思,又能很好地表达文章主题,可以说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既是素材事例的积累,也是语言用法的积累。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长远,经常去大量阅读,我们的大脑中就会积累一些相对稳定的素材,再经过思想加工,到时候直接拿出来用就可以了。
另外一种积累是思想的积累。很多学生经常问我怎么样才能有思想。我说动词“思”加动词“想”等于名词思想。思想的积累不像语言的积累可以这么直接拿出来就用。它需要长期的思考积累,需要凡事都问个为什么。平时注意思考身边常见的社会现象,能从不同的角度得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结论,就是对思想的一种积累。比如,笔者平时就经常关注和思考一些教育问题,愿意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因此会得出一些与别人不同的看法。在我写下水文前读了周国平的《教育的七条箴言》,虽然里边并没有明确论述教育本质的问题,但是这篇文章引发我对教育本质的思考和对当下学校教育的思考。在自觉进行了这样的思想积累后,我才在下水文中写到:“更不乏讽刺的是很多学校的高考只盯着北大清华,每年一旦有学生失之毫厘,全校上下如丧考妣,不无怨悔的说着所差的地方,却从未认真思考辨析过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有哪些良好的素质。”所以要想让考场作文有思想,就必须从平时的社会事件中去思考积累。
虽然高考作文材料年年变化,但是我相信只要以思维为本,加强思维训练意识,我们就能站在高处俯首以执牛鼻而泰然处之。此外,还要多读多思,不仅积累语言,更要积累思想,这样我们方能举三反一写出妙笔鸿文。
编辑/李莉E-mail:11839167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