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的三种方法

2018-10-10 09:21马洪哲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课文文章情感

马洪哲

现阶段的语文课堂小说教学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体会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基于这样的新要求,笔者认为在语文小说教学中要从情感、知识、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引导,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渗透 入情入境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真正领会作者的意图,感受文章的内涵,进而达到欣赏作品和思想教育的目的。一篇文章的产生,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索。作者在感知生活时独特的见解,体现在文章中就带有很强的情感色彩,只有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脉络、文章主题与精髓,与作者同呼吸、共体验,才能更好地对文章进行分析。

教情感的第一步就是要正确地领会文章的主题,将自己置身于文章之中,被课文所打动,这样讲课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我们写文章、讲故事、讨论问题会有这种感受:自己深有感触,不吐不快,一定要表现出来的东西,说出来、写出来才能打动人,才精彩。讲课也是这样:喜欢讲、发自内心地讲,课才能上好,学生才能听好。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是否真的把教参等材料分析变成了自己的见解,自己是否先为讲课做好了感情上的准备。

教情感的第二步就是把课堂变成排练场,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课本是“剧本”,师生再现文章的情节。小说有各种精彩的情节,好的小说,一读脑中便有了画面。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发掘这些画面,再现这些情节,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讲课文时,我经常引导学生练习表演,让学生根据课文设计环境、动作、人物形象等。通过表演再现文章内容,达到记忆深刻的目的。比如,學习《背影》一课中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一段时,我要求学生进行复述,特别要求注意动词的用法。怎样才能让学生复述得好又能记忆深刻呢?我先在黑板上画出站台的大致模样,让学生进入角色,再指点他们注意关键性的动词,想象出父亲的形象,然后让学生考虑,怎样通过表演表现出来。学生表演后再进行复述,借此学习动词的表现力和动词的用法。之后,在讲《社戏》《小橘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都有相似的要求,很多学生想起讲《背影》时的情景,都很好地把握住了文章包含的情感,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同时他们学习热情高涨,情感充沛,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情感的第三步就是联系生活,使学生感同身受,激发创作冲动,培养写作兴趣。比如,《背影》一课讲完以后,教师可做这样的总结:“同学们,生活中我们与父母的联系最密切,你是否像朱自清一样,感受到了父子间的深情呢?你是否在小事中被父母的爱子之情感动过呢?这样既很好地总结了文章,又为下一步的写作打下了基础。可以借此机会布置作文:模仿课文的写法,用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亲情,要求有真情实感,有细节描写,相信学生能够写得出来。

丰富知识 培养能力

感情充沛,激情飞扬,学生情绪高涨,对领会文章主题,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有很大帮助。但这还远远不够,课上还要教知识,培养语言能力,这又该怎么办呢?

对此,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提升个人素质,努力做好知识分类工作,将每一类知识明白、清晰、有条理地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每涉及某一类知识中的一种,再复习这一类知识,反复强化、多次明确。这样,学生在使用时,才能头脑清醒,有条不紊。如,在讲表达方式时,我就告诉学生,表达方式共有5种,分别为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比如人物描写,它能形象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环境描写能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暗示主题等。课文涉及什么再添加具体什么内容;记叙文的顺序有三种,它们是顺叙、倒叙、插叙,好处分别是:条理清晰;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使内容更充实,学课文时再分别领会;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等,再具体讲解,比如对比论证,那就是两者对比以突出其中之一,写出它的特点;比喻论证,就是把写作的对象比作另一事物,生动形象地表现它的特征;说明文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列图表等。

我常常将学生的脑袋比喻为中药铺子,每一类知识,就是每一味药,要配哪一味药就开哪一个抽屉。但前提是,抽屉得有药,药物的分类要明确。如果教师能很好地分类,分别贴上标签,明白、清晰地教给学生,学生在使用的时候,又怎能不明确、不清晰呢?

方法引导 授人以渔

过去的语文教学是“授人以鱼”的做法;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的关注点在课文分析得透、分析得准、分析得全。这样的教学方法让老师感觉很累,学生很苦,培养出许多善于背诵却不会独立分析问题的学生。今天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独立分析能力,考试以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为主,课外篇目的分析成为考试的重要内容。这种考试思路是一种很好的导向,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授人以渔”,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方法。

教方法主要是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我前面说的教情感、教知识中已经渗透了教方法的一些内容。比如说教情感,学生在阅读时,就会联系生活,体会作者的感受,对于分析现在常见的表现亲情类的文章、抒发内心感悟类的文章、叙事类的文章,那是大有帮助的。因为能够体会文章的主题,领会作者的意图,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另外,对于重要知识点的分类,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整体框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也是一种方法,它能够使学生答题的时候,方向明确,有的放矢。但是,中华语言文字文化博大精深,知识错综复杂,很容易令人感到无从下手。这就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联想和想象的能力,需要教师用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精准的分析。比如在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时,“比喻”要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比”要答上“更加突出……”;“排比”要答上“增强语言气势”等提示性强的文字,以准确表达观点。这就是方法,就是抓住了关键。具体分析内容时。比如说归纳小说的主题,方法是:①从分析文章标题入手。有的题目已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提示了文章的中心,比如《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②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因为有的文章“开篇点题”,点明或暗示了中心思想,如《我为什么而活着》的开头;有的文章在结尾处点明主题或深化了中心思想,如《白杨礼赞》的结尾。③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有些议论、抒情句就有点题之功效,如《最苦与最乐》的议论句。④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经过综合归纳才能明确中心,如《藤野先生》。⑤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这样就使学生分析时避免了盲目性,手中有了依据,如果再补充说明,归纳小说中心思想时,可以采用:通过……事,表达了……意思,赞扬了(歌颂了、批判了、讽刺了等)……精神(品质、作风、倾向等),如大家都熟悉的《社戏》一课,可以这样总结:通过对自己童年时一次与小伙伴看社戏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故乡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热情友好的美德的赞颂等。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怎样概括段意,怎样分析有些词语在句中的作用,说明方法各有怎样的好处等,都可以经过归纳、总结教给学生。但我们的目的不仅在于此,这仅是引导,是点拨,我们更希望学生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会留心观察、主动发现,学会自我归纳。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总之,小说教学有规律可依,有方法可循,但需要我们善于学习,善于发现,精于总结;还需要我们做好知识储备,掌握较好的教学方法,注重以情动人,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主动求知,积极思索,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编辑/李莉E-mail:1183916794@qq.com

猜你喜欢
课文文章情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情感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情感移植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