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菊秀
【关键词】 主题班会课;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16—0033—01
主题班会课是高中德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题班会课开展的效率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德育教学水平。因此,在高中的德育主题课开展中,需要教师能够以班级为单位,围绕一个主题内容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进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是在實际的主题班会课开展中,由于教师认识的偏差,使得主题班会存在很多的误区,进而失去了主题班会课开展的意义,所以教师还需要能够正视当前主题班会课的问题,并针对具体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主题班会课中常见的误区
1. 主题班会课形式过于包办。主题班会是学生能够自我教育的形式之一,而教育的程度和效果决定于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只有学生发自内心地去接受和积极地参与才能够实现教育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主题班会课中,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接受能力认识不足,认为学生还无法自行开展活动,所以在主题班会课中,教师往往大包大揽,从主题的选择、方案的设计到活动的开展等都由教师完全包办,学生在主题班会中只是被动的参与者,无法产生兴趣,进而使得主题班会开展的效果不明显。
2. 主题班会课内容过于繁杂。在主题班会的开展中,需要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征来确定主题,在主题设置后,整个班会活动都需要围绕主题进行。但是在主题班会实际的开展中,班主任没有认识到“主题”的重要性,进而使得班会的内容多而杂,而且与班会的主题不符。比如,一个班级的主题班会是“正义”,但是在班会的开展中,有的学生表演了歌舞《青春修炼手册》,有的学生表演了小品《让世界充满爱》,同时还开展了很多的成语接龙、逢三必打等活动,这些内容与“正义”缺乏紧密的联系性,进而使得主题班会的作用无法有效地凸显。虽然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都能够积极参与,而且氛围非常活跃,但是主题的意义却完全被忽视。
3. 主题班会过于精英化。主题班会课强调的是全员的参与,而不是个别学生的演绎平台,但是在主题班会课的开展中,教师往往不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性,使班会成为了一些组织和表现力比较强的学生的展示平台。在班会课中,部分学生的表现力较强,无论是演讲、主持还是表演样样精通,而另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则成为了看客和观众,无法参与到主题班会课中,进而失去主题班会开展的意义。
二、主题班会课开展的有效策略
1. 突出主题班会课的教育性。主题班会是学校教学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升学生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所以,在主题班会课中首要的任务就是要突出班会的教育性。首先,教师要对主题进行准确的定位。比如,在“谈诚信”的主题班会中,教师就需要紧紧围绕“诚信”这个主题来开展活动,可以通过演讲身边一些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人的诚信事迹,引导学生针对这些事迹发表自己的看法;还可以通过小品、相声等表演形式来展现出生活中关于诚信的话题,可以是正面赞扬,也可以是反面的批判,从而使班会主题的定位更加准确,使学生通过班会的开展受到相应的教育。此外,还需要注重教育过程的道德手段。主题班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能够体现出道德性。很多教师在道德的教育中,为了能够使德育教育性更强,使用了一些不道德的手段,比如一些学生的家长上了“老赖”的黑名单,教师在诚信主题班会课的开展中,就毫不避讳地讲出来,包括对该学生家里的影响。虽然这种身边例子的教育效果更强,但是却严重地伤害到了学生的自尊,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重创。这种用不道德的手段进行的道德教育是有失偏颇的,所以在主题班会的开展中,教师需要格外注意教育方式的道德性。
2. 注重主题班会的真实性。主题班会的真实性是主题班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主题班会课的开展中,必须要摒弃一些假大空的现象,首先要保证主题的真实性,选择的主题需要能够符合生活实际,满足社会发展要求,贴近学生的心理,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有兴趣参与到主题班会课程中。因此,在选择主题前,教师需要先进行一次小的调查,比如,可以在主题班会之前让学生填写一些相关的兴趣爱好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思想动向,进而选择合理的主题。因为只有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主题班会中来。同时,应注重形式的真实性,保证班会课程所有的内容都要紧紧围绕主题开展,所有的活动都能够突出主题,使学生有所收益。比如,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献爱心”这个主题,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说说平时自己是怎么献爱心的,或者是通过对这个主题班会的思考,以后要做个什么样的人,如何奉献自己的爱心,做个有利于社会的人。只有主题班会真实,学生才会在每一次的主题班会中受益,才能有益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编辑:王金梅